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008年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实施,开启了两岸双向旅游互动的新纪元。旅游作为一种低阶政治活动,能够超越两岸关系结构性矛盾的边界,衍生出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层面联动的大格局。两岸双方基于旅游发展所进行的合作与政治互动,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具有机制建构、利益联结、文化整合及社会融合等功能。正确认识观光旅游在两岸互动中角色与功能,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伦理是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解读、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理论。建构两岸关系的价值目标体系与两岸交往伦理、互动规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中的两大政治伦理创新。探索两岸关系的政治伦理问题,对于深入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实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为两岸关系指明了和平发展方向。两年来,两岸公权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构建了和平发展愿景,逐渐制度化了两岸共同经济利益,从而推动了两岸和平发展进程。这种背景下,“反独”的新任务就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如何与民进党接触、交流,并达成共识。“促统”就在于站在民族高度如何实现两岸公权力之间的政治谈判。“反独促统”工作的关键在于两岸民间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两岸文化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文化蕴含的爱国、尚圆、求宗、拜祖、民本、责和等内涵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两岸同胞的了解,共筑两岸共同的精神纽带,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是实现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是两岸关系主体为保障和推进和平发展中两岸关系的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变迁,在科学思维指导下制定形成处理两岸关系的规则、原则、准则、协议等规范体系,建立健全协调两岸关系的各类组织机构平台,确立强化两岸关系主体的共同认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具有过程性、综合性、治理性、目标性等鲜明特征,经历了构想萌芽、曲折顿挫、创新发展等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在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够清晰、制度系统不够完备、制度主体不够广泛、制度效应不够充分、外部环境不够和谐等主要问题。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应从做好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重视制度建设的系统推进、扩大制度主体的多元参与、促进制度红利的广泛外溢、完善制度建设的风险防控等思路着手。  相似文献   

6.
随着两岸政党间交流的开启,两岸关系的和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便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主题。胡锦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十分丰富,对于深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1、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必然选择;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3、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可靠保障;4、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动力;5、保护台湾同胞利益是推动开展对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深化交流合作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蔡英文当局拒不接受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变本加厉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推行"实质台独"路线,蚕食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制造两岸敌意和对抗.两岸关系虽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但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这不仅表现为两岸关系面临"台独"分裂势力制造"台独"冒险的现实威胁,也面临美国等国际势力深度介入台海事务的干扰.蔡英文当局尽管不断挑战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但不能撼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也不能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两岸关系格局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重大趋势性变化.从两岸关系发展的规律来看,决定未来两岸关系基本格局和趋势的根本因素是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陆一方面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蔡英文主政两年多来两岸关系的现状,更应以此为基础科学地判断未来两岸关系面临的风险和发展趋势,以更好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是在反对外国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都牢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对台政策的基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现阶段的体现就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维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民众是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体力量。不断加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成为新时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任务。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与台湾进行的创新合作,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但两岸民众交流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构建两岸民众的社会认同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两岸交流沟通的不断深入,两岸在政治文化上趋向于向世俗化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体现出务实性、理性化、参与性、民意性、通俗性以及和谐性等特征。本文从政治文化之体系、过程、政策等层面就政治文化世俗化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作出分析,认为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利大于弊,是发展趋势,是两岸关系和平、和谐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大报告科学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阐释了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的,指明了深化两岸政治互信的方向和破解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难题的路径,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关系,从而坚定了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战略指导地位,肯定了过去10年对台工作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规划了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和对台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现阶段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争取台湾人心工作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当前,影响争取台湾人心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不足、社会政治制度存在巨大差异、"独派"政治力量及国际势力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有相当牵制作用等。新形势下争取台湾人心工作,要坚持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导,从台湾同胞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入手,使台湾同胞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深耕南部和基层,注重做好中下层群体和台湾南部民众的工作;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增强中华文化和"一个中国"认同;发现、培养台湾代表人士,壮大拥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力量,团结和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积极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民众心理、民意基础、民心走向。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两岸关系60周年。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为谋求台海和平、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就需要我们不断从历史文化中吸取政治智慧、继承始祖先贤们的传统和遗志。追溯上古时代的炎黄二帝由战争分裂到和平统一,结成“炎黄联盟”共治,再到发展繁荣灿烂的华夏文明的一段历史.或许能让我们深刻领悟祖先遗事和祖训精神的某种昭示,不断融合两岸人民的亲情,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64年,两岸关系的发展极不平凡,经历了从冷战对抗、隔岸对峙,到僵持对立、政冷经热的“冷和”,直到当前的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这一历史最好时期的局面,既离不开前人种树绿荫,也离不开后人继往开来。对此,本文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立场、政治基础、根本保障、强有力靠山和有效途径五个方面,对64年来大陆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两岸关系越往前走,越要求破解两岸之间的政治难题。现实情况也充分表明,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过程中,一些政治议题尽管可以暂时搁置,但不可能完全和长期回避。化解两岸之间的政治分歧,提升政治互信水平,进而推动两岸政治对话协商,已日益迫切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两岸关系经历了从对立交流期到和平发展期的重大转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与大陆对台政策、岛内政局、国际环境密切相关。今后一段时期,协商和解、全面交流、和平发展仍将是两岸关系的主流,但两岸关系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在两岸关系曲折发展过程中,作为非正式治理渠道“民间交流”看似“绵绵之事,无赫赫之功”,但是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开启了两岸交往的大门,推动两岸关系走上正常轨道及两岸交流的密切化,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填补了公权力真空,发挥了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化解两岸政治危机以及维护两岸和平局势,增进两岸人民相互认知和情感等作用。尽管民间交流并不能完全代表两岸关系的全部过程,更不能取代公权力间的合作,但只有两个公权力合作而没有民间交往,两岸的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的基础的,在某种程度上,民间交流具有两岸公权力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台湾意识"作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大社会思潮,必须要肯定其合理内核,其中包括历史演进层面的历经磨难的悲情意识,社会心理层面的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政治诉求层面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精神等。与此同时,要警惕"台湾意识"向"台独意识"的裂变和"台湾意识"的去中国化倾向。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最终会在民意基础、文化底蕴和目标导向等方面对"台湾意识"进行重新塑造,使其为祖国统一事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区”是现阶段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法律与政治定位。“一国两区”的主张在台湾社会引起的争议与对立说明: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仍是台湾社会高度敏感与分歧的政治议题,在蓝绿对立的政治格局下台湾社会难以形成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共识。以“一国两区”架构解决两岸政治定位具有难以逾越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