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党文化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政党意识形态,以延安精神为标志的政党精神,以三大作风为主体的政党行为作风,以爱国、民主、亲民为核心的政党形象,以及系统的政党制度规范和固定下来的政党符,并呈现出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民主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战略和原子化的社会结构,共同塑造了政党——军队型宣传机制。与其他类型的宣传机制相比,政党——军队型宣传机制在信息输入、信息转化和信息输出上都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信息输入上的“集权与分权并存”,信息转化上的“受众本位”,以及信息输出上的“弥散式”格局。政党——军队型宣传机制,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合法领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政党形象决定着政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进而直接决定着政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战斗力。延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其通过形象塑造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进行局部执政实践的重要时期。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对挑战、完成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塑造和维护执政党的形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政党的自身建设大多表现在四个方面:党员的招募、党内教育和培训、政党形象塑造、政党的党内民主和政党经费的筹集和管理。从政党自身建设的视角审视,全面从严治党在提高党员质量,塑造政党形象,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和增强政党认同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路径,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作风建设、突出党内监督和完善党费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中共政治仪式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政治仪式塑造了党的良好形象,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表现为挖掘政治仪式的历史资源,打造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政治象征;创新政治仪式的表达形式,发挥政治仪式的多维功能;设立政治仪式的管理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为政治仪式提供内在资源。因而,政治仪式建设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共初创时期,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很好地利用传媒、舆论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阐说,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则是结合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抗战和人民的解放服务。解放战争末期,中共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转折形势联系起来,要求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建设国家、建设城市的合格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是传播和塑造区域形象的重要因素。国家权威传媒对区域形象的传播与塑造起关键性作用。人民日报社的两报在加强福州海西形象在海外塑造的同时,却弱化了福州海西形象在国内的传播。福州需要加强对国内受众的海西形象特别是宜居宜业优势形象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为打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与恶意抹黑,向外传播党的政策理念,中国共产党内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根据地建设和党内同志形象建设推动党的国际形象塑造,外部通过确立新的对外宣传方针及政策、开辟对外宣传新渠道的方式展开积极探索,同时通过国际会议、外国人士等中介桥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国共产党塑造自身国际形象的积极实践成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良好的政党形象,大大增强了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于今天探索如何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外界形象评价,掌握对外舆论主动权,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开辟对外宣传新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党的国际话语权具有深刻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总结与述评,主要是从政党形象概念、特点、作用、内容、路径等五个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加以理解和把握。国内学者尽管在政党形象研究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确保良好执政党形象塑造的客观要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需要通过运用现代政党规律、研究新媒体时代环境等来深化政党形象构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的西柏坡统战文化。这一时期的统战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塑造、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促进凝聚意识形态共识,推动完善政党组织制度,利于形成优良行为作风,促进塑造先进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参政党形象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需要从一种战略高度加以谋划和研究.加强中国参政党形象塑造,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可以想见,塑造参政党良好的政党形象,就可以作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形成一种政党向心力、感召力和聚集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政治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协商民主一直存在于我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是指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协商.在当代中国,发展政党协商民主对于完善国家政治制度、规范社会政治行为、塑造社会政治文化、提升公民政治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中央企业的一些负面新闻和报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企业的公众形象正在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中央企业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迫在眉睫。培育优秀企业文化、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建立专职公关团队、运用国际通行做法等是提升中央企业公众形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陆形象"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两岸和平发展氛围下,作为一种"软实力"的"大陆形象"日益凸显。良好的"大陆形象"塑造有利于大陆同胞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有利于对台湾地区形成吸引力,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更是关系到中国形象的前途和命运。由于西方社会媒体、台湾政党政治以及台湾媒体市场化取向扭曲了"大陆形象",中国大陆需要对"大陆形象"作明确的形象定位。积极发展信息公开、媒体解限、文化交流等"软实力",获取台湾同胞的认可。要注重提高公众形象意识,注重民间力量对塑造"大陆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党协商民主主要是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这种政党协商民主制度酝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正式建立于新中国建国之时。中共“五一”口号既是民主党派政治转向的结果.也进一步促进了民主党派的政治转向。在新中国筹建过程中,政党协商体现在多个方面,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协商,各党派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政党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技术催生了网络党建的产生,影响着政治发展及政党政治的运行。网络党建充分整合了网络的技术优势和政党的组织优势,为政党建设及活动开展提供新的思维和技术。西欧发达国家政党较早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于网络党建的实践和经验丰富,善于利用互联网开展政党活动、服务政党竞选、优化政党治理、塑造政党形象。在全球信息化及政党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西欧政党网络党建的举措、经验、教训与启示,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宣传在中共的宣传工作中处于十分重的地位,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积累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宣传经验。探索和把握中共在中央苏区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规律,对于提高中共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感召力具有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迎来新高潮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向外界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促成全国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适时发布"五一口号"。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五一口号"的发布开启了新政协运动的序幕,极大地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为创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构建新型政党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五一口号"前后的历史实践也蕴含着诸多启示,启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9.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构和维护自身廉洁形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贯作风和鲜明特点。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对党的廉洁形象建构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惩腐促廉、制度保廉、媒体述廉、领袖示廉、教育导廉等路径,建构起自身廉洁形象。这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型政党,建构党的廉洁形象提供了深刻启示:建构党的廉洁形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适应媒体宣传和网络传播新格局,全面优化党的廉洁形象建构的制度机制,系统谋划新时代干部廉政教育的科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政党文化探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 ,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他党的政党形象。政党文化是在以取得和维护国家政权为目的的政治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与一般组织文化相比 ,它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超越政党自身生存价值的目标和对社会文化影响巨大等特征。政党文化具有塑造政治精英、整合组织价值、铸造政党结构和制度、维持和延续政党生存、影响政党政策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