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由于伊斯兰教在回族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纽带作用,因此相对于中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而言,清真寺在回族社会生活中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清真寺既是回族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穆斯林礼仪礼俗实践及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纵观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的清真寺基本上是中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出外留学、工作、朝觐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穆斯林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的某些礼仪、礼俗的影响,在国内某些地方个别修建了一些阿拉伯样式的清真寺,而且,讲究豪华、超大,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尤其是在新建、改建的清真寺内外,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这些做法不仅脱离了中国社会实际,也有违伊斯兰教的教义,偏离了伊斯兰教崇尚"勤俭"的优良传统和中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要求。为此,建设中国清真寺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符号,注重节俭、实用、量体裁衣,谨防"泛沙化"、"泛阿化"的倾向。同时,还应高度重视清真寺的功能,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始终不移地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术语,通过改造、引申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重视商业的宗教 ,认为经商是受真主喜爱的职业。伊斯兰教鼓励以经商谋取财富 ,但同时主张服从善行要求和道德规范 ,买卖公平。伊斯兰教对回族群众不仅是宗教信仰体系 ,而且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 ,对回族经济起着重大影响作用。伊斯兰教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伊斯兰教鼓励经商、伊斯兰教重视商业道德及伊斯兰教对利息的态度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解决回族聚居地区回族党员信仰宗教问题,必须看到千百年来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变化,看到伊斯兰教与回族人民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的联系和区别,实事求是地分析回族党员队伍的现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要求,结合党的现行政策进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深入研究,大胆探索,正确划清宗教活动与民族风俗和文化传统的界限,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伊斯兰教在上海地区发展的历史回顾,以其中几个清真寺为调查点考察当前上海地区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活动情况,尤其以伊斯兰教传统节日开斋节作为调查切入点,研究上海地区穆斯林人口的基本构成、生活情况以及宗教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金宜久 《外交评论》2000,(Z1):53-55
中国和埃及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继7世纪40年代伊斯兰教传入埃及后,约于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0世纪70年代,开罗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建成,它日益显现出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13世纪中叶,阿拉伯的阿巴斯哈里发王朝(750—1258年)崩溃,埃及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文化、宗教中心。与埃及不同,伊斯兰教在中国流传的最初几个世纪的影响,仍极其有限,明末清初以后,随着穆斯林人口的不断增加,伊斯兰教在中国获得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伊斯兰学术文化也相应地有了发展。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埃及对中国伊斯兰学术文化的影响,主要是近代以来的…  相似文献   

8.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对非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表示排斥,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又能够与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和平相处,对其他宗教信仰者表示理解和尊重。这种社会交往行为对于当代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和解与交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体系与内容都直接渊源于伊斯兰教法,并且在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之中融入了中国本土特色。在当今建设法治国家的语境之下,回族伊斯兰习惯法基于其当代价值仍然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实践中,应从"立法中心主义"走向"法律多元主义",进而认可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既有作用和价值;理清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与国家法各自的作用领域与作用范畴;国家法通过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方式对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中的合理内容予以借鉴,方有利于实现国家法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达成社会和谐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称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成为有着独特品格的群体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明末清初形成的"回儒"是回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阐释者、弘扬者.他们受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双重传统熏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载体和代言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3月30日,伊春市伊斯兰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在市中心区召开。来自全市16座清真寺的回族穆斯林代表69人,代表着全市16000多穆斯林群众出席了本次大会。 五年来,我市伊协和广大穆斯林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省宗教局和省伊协的指导和帮助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了穆期林和清真寺的合法利益,在“民主办教”和“团结办教”的道路上,在加强清真寺的设施建设、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解决矛  相似文献   

1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铸魂工程,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其教规教义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伊斯兰教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中国化基本方针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教规教义阐释与之相得益彰,经历了从认知、认同到践行,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清真寺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宁夏地区回族伊斯兰教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回族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城市化的影响,探讨了回族伊斯兰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调适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要想在中国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与中国社会相适应,进行必要的变革。这种以变革促适应,以适应促发展的结果,加深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也为伊斯兰教在中国更好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略论伊斯兰教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在中国和世界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适应性。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分析、认识和把握伊斯兰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于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教组织是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组织,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例,在宗教组织与历史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其实践逻辑可以归纳为内生价值逻辑即信仰的逻辑、慈善福利的逻辑;外生规范逻辑即参与式发展的逻辑、制度维系和变革的逻辑、利益的逻辑。研究宗教组织的实践逻辑,有助于发挥宗教的积极功能,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新的视角或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科学论断。我国伊斯兰教适应新时代要求,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大势所趋。本文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发展轨迹入手,分析其与中国社会尤其是与中华文化的协调、融合,针对当前应关注的三大突出问题、把握的四个关键环节,提出新时代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应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在我国传统宗教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广大的回族同胞是构建和谐社会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阐述伊斯兰伦理观及其和谐思想,进而论述伊斯兰伦理对回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临夏州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且以伊斯兰教为主、宗教多元化、信教群众为数甚多又相对集中的民族聚居区。在临夏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宗教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存在与和谐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象。结合宗教在该地区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特点,求同存异,摒弃宗教中与和谐社会不协调的因素,发挥宗教文化与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为临夏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