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边是贪官们大肆卖官敛财、劣迹斑斑,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虽早有觉察却保持沉默。近年来,安徽省有18个县(区)委书记因卖官受贿被查处。安徽省纪委的专家说:正是“绝大多数干部的沉默”、“毫无责任感的沉默”,形成了这些贪官们腐败行为愈演愈烈的“黑色土壤”,这种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一边是贪官们大肆卖官敛财、劣迹斑斑.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虽早有觉察却保持沉默;一边是贪官们一手遮天、飞扬跋扈,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丧失批评之声“虽然知道他坏,仍然跟着他走。”近年来.安徽省有18个县(区)委书记(或离任不久而犯罪事实集中在县委书记任内的)因卖官受贿被查处,《了望新闻周刊》记者最近在这些县调查时,发现了这个令人痛心的“反差”现象。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 ,福建省政和县是该省最贫困的县之一 ,连干部工资都难以正常发放 ,部分乡镇甚至连续多年靠贷款来弥补税收任务的不足部分 ,然而 ,就是这样一个穷地方 ,买官卖官、收受“红包”泛滥成灾 ,由此形成一个官官相护的“关系网”。县委书记丁仰宁在任不到三年 ,先后收受100多人送的“红包”礼金、贿赂款等竟达上百万元 ,案发后 ,竟牵涉党员干部200多人 ,涉案金额200多万元。更叫人难以置信的是 ,在案发之前 ,丁仰宁曾主动退出数十万元。为此 ,他还赢得了“廉政模范”的美誉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正应了一句俗话 ,世上总有人既想做娼…  相似文献   

4.
从贪官所具有的权力和薪金收入等方面来考虑,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可以得到满足的,甚至可以说随意得到满足。对于大部分的贪官来说,钱是符号,他们还要那么多做什么呢?这些钱到底会对他们起到什么作用呢?“卖官书记”马德,在任绥化市委书记期间,收受贿赂高达2385万元,据有入估算,马德在绥化期间平均每天的收入在万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日进万金”。与马德占有大量的钱财相比,据说他是个穿着随便、  相似文献   

5.
朱兆龙 《廉政瞭望》2005,(10):34-35
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受贿17次, “卖官”就有12次,受贿人民币233万元,美元5万元。他一边大肆卖官,一边却又“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什么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  相似文献   

6.
位于皖西北黄淮大平原南端的阜阳市,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国内乃至海外的各类媒体上,问题的焦点是,这里曾经买官、卖官既有价也有市。从原阜阳市长肖作新到原市委书记王怀忠(后任安徽省副省长,已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大批贪官接连中箭落马,其中,为数不少与用人腐败有关。阜阳市参与买官、卖官干部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腐败给社会造成损失之巨,都是十分罕见的。以买官、卖官为主要特点的全领域腐败现象,暴露了当前干部管理特别是对一把手用人权监督的“软肋”。这也再一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缺乏有效监督的权力必然  相似文献   

7.
《新民周刊》刊登潘多拉的文章说,近几年来,县委书记岗位似乎在安徽成了腐败“第一重灾区”。仅在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就有18名在任和原任县(区)委书记因卖官受贿被查处。其中,定远县委原书记陈兆丰卖官案是受贿数额最大的一起,涉嫌向陈兆丰买官并如愿以偿的干部达110人,涉案金额150余万元。  相似文献   

8.
徐积强 《党课》2006,(3):50-51
由于房产在保值以及财富传承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国人自古就对房屋怀有一种特殊情结,但凡手里有了钱,置办房产就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在这方面,我们所关注的贪官也不例外。据统计,几乎每挖出一个贪官,其背后都会有一套乃至多套豪宅,有些豪宅的奢华程度更是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贪官与豪宅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今天,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一下贪官们面对豪宅的贪婪及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河南滑县原县委书记王新康几年内卖了400多顶官帽,其中一次就调整了100多名干部;浙江平阳县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董根顺,两年卖出副科以上官帽279顶,成为当时著名的“卖官大户”;山西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1999年2H到4月两个多月批发“官帽”432顶,其中副科以上278顶;河南平顶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长河在任舞钢市委书记期间,有一次5天时间调动干部157人.每人少则数千元,多则匕万元……  相似文献   

10.
“官托”     
《天津支部生活》2012,(4):35-35
办事都得凭关系,有了关系靠关系,没有关系找关系,难找关系买关系。“官托”于是成了权力网、金钱网上的一个纽结,在行贿者和受贿者之间穿针引线,起到了润滑作用。 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其手下就有一“官托”。此人在政和县经营多年,人头熟、关系多,加上善于钻营,很快就与丁仰宁搭上关系,并且处心积虑地揣摩其心思、嗜好、  相似文献   

11.
官位的买卖     
官能不能卖?卖官能不能致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个问题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用事实作了肯定的回答。据报载,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委组织部长董根顺,卖官所得贿赂高达30多万元,有关部门清出其家财150多万元。在任职近5年中,董根顺卖官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平阳县各级干部向董行贿者达50余人,他们少则送一二千元,多则送二三万元。平阳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杜某,一次性送给董根顺3万元,董便帮其“扶正”,使他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局长的宝座。还有县国税局局长、地税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三大“财神爷”都向董根顺进过贡,每人均送2万元,三个人分别从升官、调官、保官中得到满意的回报。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03,(12):24-25
2003年6月中旬,3700万黑龙江群众从电视、电台和报纸听到、看到了一份“检讨”,“检讨人”是他们的省委书记宋法棠。“检讨”的原因是:“黑龙江出了马德等人买官卖官的重大案件,省委是负有责任的。在马德案中,省委领导至少负有两方面的责任:第一,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负有失察的责任;第二,结案后,省委投有主动地自我批评。在这里,我代表省委领导向全省人民作检讨!”  相似文献   

13.
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江苏省有4名靠“卖官”发财的县以上领导干部被绳之以法,其中两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另外两名的刑期,也都在10年以上。说实在的,靠“卖官”发财的人,早就该有这样的下场。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想当初,这4名“卖官者”,都是红极一时的市、县委“一把手”,算得上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他们的权力,本来是党和人民给的,按理说应当上为党分忧,下替民解愁,可他们却利令智昏,偏不这样做,而是笃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把“要想富,动干部”作为生财之道,凭借手中的权力,干起权官交易、以权谋…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小节问题,许多领导干部都是非常注重的。可以说,小节紧连着大节,大节体现在小节。然而,注重小节者并非廉官独有,有时,一些丧失大节的贪官对小节的在乎程度也是超乎人的想象。贪官重小节,自然有他(她)的良苦用心。依笔者揣测,首先是刻意追求做掩护。在人们的印象中,贪官大都花天酒地,气势凌人,然而这样往往招人耳目,容易“翻船”。“聪明”的贪官却不这样,他们和廉官一样对“小节”非常在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人很难相信如此一位“好干部”竟然与“贪”联在一起?!其次是“低调处理”保安全。看起来谨小慎微,没…  相似文献   

15.
提起“吉尼斯”,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世界纪录大全。如今的贪官也不甘寂寞,屡屡爆出捞钱“吉尼斯”。而原南京市栖霞区原区长助理、迈皋桥街道工委书记潘玉梅就是其中代表。她利用职权贪污的赃款,一次性被起获的就达26公斤之多,银行工作人员清点时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她单笔受贿人民币120万元、48万美元,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市处级干部单笔受贿之最,在紫金山麓放了一颗腐败“卫星”。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改革遇到三个难题;惩罚外逃贪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对豪宅名车、高级娱乐等奢侈品课税;贪官进入“受审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贪官的理由     
在审判会上听贪官忏悔,在法庭上看贪官表白,在其它场合听贪官作解说,常生出对贪官的可怜、可悲、可恨乃至可笑之感。其中,最让人感觉有话要说的,当数听到贪官为自己的丑行所作的辩解。广东省翁源县委原书记黄福印卖官受贿被查处后,在法庭上说自己贪污受贿是社会风气使然,在这种风气面前,“自己也不能免俗”。正是因为这个  相似文献   

18.
贪也有道乎?     
有些贪官对如何才能“贪而无虞”虑之甚细,其中“规矩”颇多,甚可玩味。看贪官自道:例一,王德水的“原则”。河南荥阳市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德水,涉嫌受贿23.7万元人民币、1万港币、1000美元。在接受检查官询问时,他说:“我和其他人(应是其他贪官)比起来,还不算太贪,因为我有我的收钱原则,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办不成事,我就把钱退掉。”“为什么?”检察官问。“我不会让人花冤枉钱的。”析:王德水自制的“贪则”是“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很符合交易原则。“办成事”云云,兑现向买官者之诺也。你给钱,我…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原书记马德受贿案被媒体指为建国以来最大的卖官案,此案牵涉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马德以受贿603万余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韩桂芝受贿702万余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田凤山受贿共计436万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在这几起震惊世人的重大腐败案件中,当地共有260多名官员涉案,其中包括绥化市下辖10个县(市)的众多处级以上干部,仅绥化市各部门的“一把手”就有50多人。虽然大案已经落幕,但是案件留下的教训太沉痛了,尤其是吏治腐败中危害最深重的买官卖官问题,值得有关各方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梁爱平 《党建文汇》2014,(12):26-26
谁在买官?谁在卖官? 案例:据检察机关指控,河南省安阳原市委书记张笑东从2003年到2013年,受贿单笔100万元以上的有9起.20万元以上的有20起,最大的一笔200万元,大部分在5万至10万元之间;牵涉人员多,共33人;犯罪类型集中,主要是买官卖官。在给张笑东行贿的33人中,28人来自党政机关,除两起为工作调动外,其余都是为工作升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