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自然价值观.我们党对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正确的自然价值观与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正确的自然价值观教育,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观是人类反思和变革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宝贵成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
李达理 《求索》2010,(7):102-103,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社会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发展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链条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5.
惠保德 《人民论坛》2012,(35):212-21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立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因此,研究并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飞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焦点是解决经济发展模式的“价值转向”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供了价值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反思与批判工业文明模式下的价值困境。构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的价值内涵需要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遵循马克思“人类发展最终目标”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是体现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深化了人类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和创新价值,是对国际生态文明理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和措施,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理念,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一新思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为建设美丽广西指明了方向和基本途径。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代,要谱写广西发展新篇章,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扎实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9.
任重  任春晓 《今日浙江》2013,(20):48-49
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并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新的深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思考和实践部署。他在推进地方建设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提出的许多睿智思想和有益见解,构成了其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大特征是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并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文明的认识达到新的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新的深化、对科学发展理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志林 《理论月刊》2003,1(1):39-41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及其政党应当十分注意的问题。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启示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宋豪 《重庆行政》2015,(6):31-32
"十三五" 规划再次重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断、关于生态消费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运用. 新形势下,重庆市秀山县作为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森林生态功能区以及重庆的生态保护发展区,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突出生态优势、发挥生态功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当前国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积极主动介入新型社会发展方式的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科学认知和完整把握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方法以及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托具有整体性向度的生态人(生态—经济人、生态—政治人、生态—文化人、生态—社会人),促进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16.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内容。生态不等于自然,单纯用自然诠释生态恐怕不够。生态是人与自然及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系统范畴,需要完整有机地认识和把握,需要特别注意人和社会的发展维度对其进行的锚定和透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要求,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及其之间关系的必然结果,也是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矛盾的根本选择,具有多重维度和多元意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是生态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超验自然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解决离不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与主义、生产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确保自然长期安全的重要性。应从制度、社会文化及环保工作、法制等多方面工作入手,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有机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和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对整体利益和共同体的关注,蕴含了不少有益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涵义丰沛、精深博大,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运用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论断、新要求,对于建设美丽广西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做了创造性的转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四个原创性概念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主要体现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实践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矛盾论、整体论、系统论、协同论、两点论、重点论、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等,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基础和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