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近日就《河北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条例》编制召开首次研讨会,正式启动立法程序。条例有望在年内出台,届时将成为全国首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综合地方性法规。针对一些地方群众监督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不通畅、信息不明了、权益无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自身权益时常受到侵害的情况,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河北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条例》列为2014年立法计划和工作重点。通过地方立法,将明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环保是全社会的事,要提高环境质量,首先要提高公民意识,如果公民参与了环保,他在付出的同时还能得益,他就会很乐于做环保工作。”说这话的是嘉兴学院企业管理学院的退休教授许兆祥。不久前,嘉兴市的一项新做法打破了过去的陈规,给了广大市民一个共同参与环保监督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虽倍受关注,但环境问题仍层出不穷、日趋严重。这不仅是经济学上“政府失灵”的表现,更是公众参与缺失的结果。公众参与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是党的一贯主张。在当今世界,公民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环境,积极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是环境保护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把一个环境优美的上海带人21世纪,这是上海1300万市民的共同愿望。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提高市民参与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不久前开通了上海市环保应急热线——“环保110”。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哲  陈建宏 《求索》2011,(2):113-114,112
实施生态补偿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全民共同参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相对较高,但参与性较低且政府依赖严重。因此,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补偿实践,采用经济激励和环保NGO引导等多种办法,健全公众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6.
在深化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加强与完善公众参与治理机制是必然要求,环保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然而,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法律规定不完善,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重视不够等。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意义,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法治路径,如保障公民环境权、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转变政府执政观念,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搭建平台;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燕 《长白学刊》2008,(4):102-104
公众是环境保护中的主力军,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这种状况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水平低、认识水平低的原因,也有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顺畅的原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民间环保团体、公开环境信息、实行环境公益诉讼以及借鉴外国优秀经验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明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对环境的价值重视起来,也开始不再将解决环境问题仅仅看作是国家的权力与责任,而逐渐将公民环境权概念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宁波镇海区是我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区内拥有大、中型化工企业100多家。近年来,镇海区坚持将环保信息由"有限公开"转变为"全面公开",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分析了公众参与原则的涵义、理论基础和实施现状,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施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忧患·责任·参与——关于如何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溶 《湖湘论坛》2002,15(5):25-2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向教育提出了挑战,促进了环境教育的产生与成长。环境教育有环境专业教育和环境公众教育之别。面向公众的环境教育是环境科学教育、环境法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的三位一体,根本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因为舍此就不能将环境保护由精英的理念转化为公众的自觉,由政府规划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环境保护事业就会落空。我认为,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要重在6个字上下功夫:忧患、责任、参与,旨在培养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环保责任意识和环保参与意识。一、忧患公众具有对环境问题的知…  相似文献   

12.
邱安翔 《世纪行》2013,(6):14-14,17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城市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居民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起着积极作用,只有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环保意识,才能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在环境保护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依靠全社会公众的力量。公众最有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规定公众参与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人人参与环保,是本次修法的亮点之一。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纵观发达国家的环保历程,政府、企业和公众,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三大支柱。而公众参与的基础是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既是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要全面解决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并为其参与活动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从而提高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力量,最终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周红格  ;任孝东 《前沿》2009,(13):80-82
环境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要解决民族地区环境问题,必须借鉴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针对自身立法的不足,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族地区公众参与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众参与在环境活动中已经形成了"爆炸"势头。许多国家从法律上赋予民众监管环境的实质性权利,NGO的环境监管模式更是受到普遍认同,环境民间组织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巨大环境监管功能。我国的环境公众参与普遍存在着实效低下,甚至是活动合法性都面临质疑的的情况,这一新型制度的发展问题颇多。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公众参与的过于分散,没有形成组织化规模,缺乏专业力量,民众参与成为政府部门可以控制的"合法"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容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方面面,其中公众参与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积极采用的一个有效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公众的力量,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完善环境公众参与机制与政策,扩大公众环境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津 《前沿》2012,(3):96-97,135
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保护法》中公众参与原则的分析,研究了它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完善该原则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裴淑娥  左戌革  王东 《前沿》2010,(17):140-142
文章通过对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分析,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并从前提、支撑、经验保证等几个方面对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途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敏岚 《前沿》2013,(2):99-101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本研究从“限塑令”说起,分析了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受到感知政府的社会责任、社会规范、助人快乐、自我环境意识及低成本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对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展望,以提高环保活动中公众参与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