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突尼斯专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到中东活动,试图说服有关阿拉伯国家接受美国的“新方案”,但他拒绝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话。巴解人士认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不承认巴解组织,不同巴解对话,任何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都注定要碰壁。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说,美国方案是只在被占领土搞巴勒斯坦人自治,而不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2.
安曼专电 在继续争取阿拉伯世界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支持、不断同阿拉伯各国就中东国际会议进行协调的同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正在努力扩大同以色列左派人士的接触,并公开表达了要同以色列当局打交道的愿望。这一主动行动被认为是巴解策略上的一个变化。 第18次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以后,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就以色列内阁成员魏茨曼提出的有条件地成立以、巴联邦问题,进而提出了组织巴勒斯坦人、犹太人两民族国家的设想。7月初,以色列电台广播说,阿拉法特的一位顾问宣布,巴解愿意在中东国际会议的格局下,同以色列进行直接谈判。 在这之前,以色列《话报》援引以色列工党议员阿卜杜·瓦哈卜的话说,他6月间在美国访问时曾  相似文献   

3.
开罗专电 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于七月二十七日到八月五日先后访问了以色列、约旦和埃及,未获任何成果。 布什是在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与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谈以后开始他的中东之行的。在美国看来,哈桑二世为约旦直接与以色列谈判创造了条件。在此之前,约旦宣布关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要成员法塔赫在安曼的办事处,赶走了巴解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阿布·杰哈德。美国认为,约旦的行动是撇开巴解走向直接同以色列谈判的一个步骤。此外,埃及与以色列为解决位于红海岸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塔巴地区的纠纷的谈  相似文献   

4.
约旦国王侯赛因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磋商后,于二月十一日就公正和平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采取联合行动达成了协议。这是探索中东和平谈判新势头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动向。 采取联合行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建议,是侯赛因国王在去年十一月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提出的。当时,刚刚摆脱困境的巴解组织认真对待这一建议,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对话委员会。随后,阿拉法特多次访问安曼,巴解组  相似文献   

5.
巴以之间发生严重流血事件之后,中东和平进程面临夭折的危险。在国际社会为打破僵局、恢复巴以和谈的努力中,欧洲联盟在法国积极倡导下采取的行动格外引人注目。一切迹象表明,欧盟正设法在中东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国则准备通过这种外交努力达到“重返中东”、同美国分庭抗礼的目的。 9月底,以色列军队同巴勒斯坦人连续发生3天流血冲突,使中东和平进程受到致命的打击,恢复对话、挽救来之不易的和平进程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美国总统克林顿出于国内竞选形势的需要,匆忙撮合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海湾战后的4次中东之行中,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今,贝克在叙利亚宣布接受美国召开中东和平会议的建议之后匆匆第五次来到中东。这一次,对贝克来说,机遇是比较好的。因为,阿拉伯国家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再次作出巨大努力。 7月17日,首站叙利亚。贝克同阿萨德总统会谈后说,阿萨德无条件接受美国建议是“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五月十日到十三日访问中东,分别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等,主要就目前中东出现的探索和谈的新势头以及美国如何在这一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舒尔茨从一九八三年以来第一次涉足中东地区。在这之前,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墨菲曾在中东七国之间往返穿梭达半月之久,进行了试探摸底。美国这种频繁的外交活动表明,  相似文献   

8.
最近,苏联围绕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问题,积极在阿拉伯世界开展外交活动,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九月中旬在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晤后声明,美国将继续拒绝苏联参加中东和平会议,除非苏联同以色列复交并放松对苏联犹太人离境的限制。 苏联加紧在阿拉伯世界活动,目的是同美国争地位,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一直在为谋求解决阿拉伯、以色列矛盾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丁文 《瞭望》1988,(13)
开罗专电 为了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自今年1月9日至2月6日两次共走访了17个国家,并以书信和电话的方式同一些国家领导人频繁联系,协调立场。因此,外交和新闻界把埃及说成是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美国和平计划最积极的阿拉伯国家。 1月上、中旬,穆巴拉克访问了8个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中东形势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0.
开罗专电 今年4月第一周,可谓是中东和平进程的谈判周。在这一周内,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相继去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以巴勒斯坦问题为中心的会谈。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与欧盟第11届首脑会议于本月8日在东京举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外相川口顺子、经济产业相平沼赳夫和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等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声明,其中涉及中东和平进程、加强同朝鲜对话、世界贸易组织的新一轮谈判、大幅增加政府开发援助和美国发动钢铁进口紧急限制等内容。从会议所讨论的问题来看,这是日本与欧盟试图加强政治合作关系的一次峰会。  相似文献   

12.
开罗专电第11轮阿以和谈8月底在华盛顿拉开序幕。就在谈判恢复前两天。以色列和巴解官员透露,双方已就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地区巴勒斯坦人自治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几乎同时,他们还宣布目前正在考虑相互承认,以此作为在以占领土建立巴勒斯坦人自治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巴以关系的突破带动了以色列同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之间关系松动,中东和平进程因此出现了转机。  相似文献   

13.
华盛顿专电 以色列5月大选,政府出现了更迭,利库德集团上台,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处理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利库德政府的“以安全保和平”取代了工党政府的“以土地换和平”。这一变化,打乱了美国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战略步骤,不能不引起美国的严重关注。两国关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微妙时期。 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战略目标首先是要确保海湾石油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供应,为此而确立的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14.
法美磨擦年     
回首即将过去的1996年,人们在风云多变、色彩纷呈的国际舞台上发现法国同美国之间的磨擦与纠纷此起彼伏、不断加剧。这一趋势构成了今年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显著特点。 中东是法美两国今年角逐的第一个战场。年初,法国总统希拉克出访黎巴嫩和埃及,显示了法国“重返中东”的决心。不久,爆发了以黎冲突,法国抢先于美国采取行动,德沙雷特外长在中东几个有关国家之间进行了连续半个月的穿梭斡旋,在以黎双方最终达成停火协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同美国一起作为调停者参加了停火监督委员会。这次协调行动提高了法国在中东事务中的地位,美国自海湾战争以来在这个地区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挑战。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上台执政后,阿以和谈陷入僵局,中东和平进程遇到了挫折,  相似文献   

15.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主要包括:控制中东石油资源、以"大中东民主化"战略为核心改造中东、借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名、瓦解美国在中东最后一个公开对手伊朗并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尽管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巴初露端倪,主要是:改变前任政府的强硬作风,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人中的形象;一如既往地捍卫以色列的"自卫权",对巴勒斯坦人的处境表示一定的同情,支持其建立国家;对伊朗和叙利亚等所谓的激进国家采取包括对话在内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16.
国际要闻     
《瞭望》1996,(48)
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闭幕 为期两天的第六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11月11日在智利的比尼亚德尔马闭幕。会议发表的最后文件《比尼亚德尔马声明》强调了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并谴责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美国赫尔姆斯—伯顿法。来自拉美和西班牙及葡萄牙的23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 联大再次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封锁 联合国大会12日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一项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这是自1992年以来联大通过的第五个类似决议。 中东北非经济会议闭幕 第三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12日至14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的《开罗声明》强调,地区合作必须同全面和平相联系,重申以经济支持和平的重要意义,并表示要为中东北非的和平与繁荣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首脑会谈,就以色列进一步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等问题,达成临时和平协议,标志巴以和谈朝着最终解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又一重要成果。巴以首脑会谈是在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  相似文献   

18.
第十九次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首脑会议于3月29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降下帷幕。会议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无疑就是通过了有关重新启动“阿拉伯和平倡议”的决议。这是阿拉伯国家以整体的名义向以色列再次发出和平信息。它向全世界宣告,饱受半个多世纪战争、暴力和冲突之苦的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坚持和平的战略选择,渴望中东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会议为此决定采取具体措施,加强与联合国秘书长、安理会成员国、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员会(美国、俄罗斯、欧盟、联合国)以及中东和平有关方面的联系,以促使“阿拉伯和平倡议”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9.
时近年终岁尾,美国总统克林顿12月12日至15日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克林顿主持巴以领导人10月23日签署怀伊临时和平协议外交行动的延续。从怀伊协议到克林顿中东之行,表明美国为维护其中东和平主导地位和保护自身石油和安全利益,加大了...  相似文献   

20.
正当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以色列同某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又趋紧张的时候,以色列总理西蒙·佩雷斯突然从七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访问了摩洛哥,就中东地区的形势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途径等同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进行了“探索性”会谈,讨论了佩雷斯提出的为举行阿以谈判停止中东暴力活动一年的新建议。这是以色列在职总理首次公开访问一个与之尚未结束战争状态的阿拉伯国家,而哈桑二世国王则是在埃及已故总统萨达特之后第一位同以色列领导人进行直接会晤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是阿拉伯一以色列关系史上又一起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