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州县监狱有多种形式,依其设立是否有典章制度为依据,可粗略划分为正规监狱和非正规监狱两大类.前者有章可循、有典可据,设置、设施、管理等方面都比较规范.后者具有临时性,处于法律和监管的盲区,设立、废止、运行、管理及条件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虽然无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的监狱都纳入正规管理的范畴,在加强考核、监督的前提下重视对监狱官吏责任的追究和处罚,但是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也是明显的,不但狱囚生存状况恶化,而且狱政腐败.  相似文献   

2.
该书所载范忠信、尤陈俊撰《那思陆先生与中国审判制度史研究》中介绍:“《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一书,由‘绪论’、‘州县衙门’、‘刑事审判程序’、‘民事审判程序’和‘结论’等五章组成。其中,篇幅最大的是第三章‘刑事审判程序’,占全书篇幅的2/3有余。”  相似文献   

3.
古永继 《思想战线》2011,37(2):117-122
明清时期,外省籍移民大量入迁云南,其中江西移民数量众多、涉及地区广阔。江西移民通过军事留戍、商人寓居、仕宦任职、谪迁流放、矿业开发等不同渠道进入云南,对当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湖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可从如下四个层面加以剖析 :余粮率的稳步上升 ,为湖南粮食的商品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为湖南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创造了契机 ,并由此推动了湖南农业的商品化进程 ;在农业生产逐渐商品化之际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及城乡居民的多种需求 ,跨区域的人口流动 ,使湖南的商品流通日益活跃 ;晚清通商口岸的开辟 ,使湖南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建筑物,其社会功能是多样化的.与唐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的中国清真寺,除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外,还是处理穆斯林事务的办公场地.这时期,清真寺的经济和教育功能脱颖而出,祝延圣寿的功能得到强化,与此同时,其行政与司法功能弱化,这些变化都是政治与社会影响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湖北地方官学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随着封建科举制度弊端凸显,以科举应试为中心的地方官学教育系统日趋式微。这一时期湖北人口剧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方社学、义学、私塾等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官学无法满足地方中等教育的需要。因此,书院取代湖北官学,成为地方培养人材的主要教育场所和科举应试的教育机构。同时,湖北书院也是地方的学术、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7.
冯贤亮 《人民论坛》2021,(3):110-112
明清时期的江南,在中国区域发展史中颇具核心性,是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样貌、基本特征以及各种问题意识归纳的试验场。明清时期江南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变迁,能够有力地观照出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统治的因应等内容,反映出江南的地方文化、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生活文化与家庭文化等的多样化特质。包容性、创新性、引领性与时代性可以代表江南及其社会文化的核心表现与精神标识。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学田的设置非常普遍,这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院学田的来源渠道有捐助、拨置、买置等,学田的规模差别很大,学田的使用体现在师儒薪俸、生徒膏火、祭祀开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叶后坡 《传承》2009,(14):72-73
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学田的设置非常普遍,这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院学田的来源渠道有捐助、拨置、买置等,学田的规模差别很大,学田的使用体现在师儒薪俸、生徒膏火、祭祀开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吴正东  姚伟钧 《求索》2011,(12):257-259
明清时期,湖南社会风俗发生重大变迁。主要原因一是外来移民的增多;其二是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他们对社会风俗如婚姻、服饰、诉讼之风等产生重大影响。风俗变迁的结果催生了一大批城镇和乡市镇的兴起,加速了湖南与全国各地间商品贸易的联系,昭示着湖南近代化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变迁,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明清时期湖南的社会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11.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14,(6):131-136
近10年来明清时期科举家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深化该课题研究.通过对该时期发表的论文、著作进行系统搜集和分类归纳发现:该课题研究在专题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个案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地域研究不平衡和重名门望族家族研究而轻视非名门望族研究家族、名门望族研究中重明星研究而轻视家族内部其他成员研究等不平衡性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拓宽研究广度,同时还需要向纵深方面挖掘,促进明清时期的科举家族研究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黔东北地区应对灾荒的举措多样、方式不一。备荒措施主要有建仓储粮和兴修水利等,救荒措施主要有蠲免、缓征、赈给和赈粜等。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的应对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备荒救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贵州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贵州民族地区复杂的历史环境,客观上带来了儒学传播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民族战争、兴学校、办书院、游学、修方志等成为贵州民族地区儒学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贵州民族地区儒学发展与传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为民族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动力,而且加快了整个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慈周 《中国减灾》2005,(11):19-20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两宋时期政府的慈善救济机构发展到了一个巅峰.两宋政府意识到社会上都市贫民阶层的存在,并为此创立了安济坊、居养院等官方救济机构,收容都市中贫穷、年老、生病的人以及弃婴.政府的社会福利性救济在宋代形成了一套体系,已经颇有近代国家福利政策之风.  相似文献   

15.
陈炜 《八桂侨刊》2005,(3):34-37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山水旅游城市,然而在历史文化旅游日益备受关注和青睐的今天,桂林日前较为单一的山水旅游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多方需求。我们应大力挖掘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明清时期桂林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桂林真正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级的山水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孔氏南宗族人继承南渡以来的优秀传统,谨守祖训,承传礼仪,不断完善宗族规制,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宗族文化.南宗族学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时衢州儒学的发展方向,在与社会现实结合中推动了儒家在衢州地区的发展.南宗士人的诗文佳作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具有崇高的人格风范.孔氏南宗凭借其独特的宗族文化,与当地望族一道,身体力行,对促进当地和谐稳定、推动好学尚理之风、静化民风民俗、丰富精神世界,都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孔氏南宗秉承深厚的家族传统,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南孔士人出任各地学官,创办和主持书院,革新族学,效果显著.不仅推动了浙西南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教育兴盛,而且在发展文化和传播儒学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南孔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不仅是浙西南地区区域文化思想的载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传统儒家思想在南方地区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影响云南人才分布不平衡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朝新  侯峰 《思想战线》2002,28(2):75-78
明代是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后的清王朝建立 ,在云南依然推行“尊孔读经”的文教政策 ,普遍设立义学 ,在一些边远民族地区兴办儒学。明清时期 ,云南地区人才大量涌现 ,这既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 ,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才分布的基本格局 ,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政治和经济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卢苇菁所著《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以下简称为《矢志不渝》,英文原著名为True to the Word:The Faithful Maiden Cult in Late Imperial China),于2008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美国Berkshire女历史学家学会"首部著作奖"。秦立彦所译中译本,201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明清时期特有的贞女现象进行历史描述,展现了赋予贞女现象意义并被贞女现象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