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生产分工与社会需求。顺应这一社会需求,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开始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如今,先进文化需要有文化经济力和产业力的支撑,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明确提出文化强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的历史遗存、雄厚的文化资源、强大的人才优势,且拥有1300万户籍人口和300万流动人口,文化产业势必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1996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北京市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2008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年-2008年)》的出台,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首都文化产业大军,给首都文化市场带来了一片繁荣景象。文化消费一路走高是文化产业繁荣的真实写照。据现有的不完全的统计,首都文化产业在2003年实现 246亿元的基础上,2004年再度实现增加值328亿元,文化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继续保持在5%以上的份额,成为首都经济中引人注目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生产分工与社会需求。顺应这一社会需求,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开始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如今,先进文化需要有文化经济力和产业力的支撑,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明确提出文化强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的历史遗存、雄厚的文化资源、强大的人才优势,且拥有1300万户籍人口和300万流动人口,文化产业势必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1996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北京市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2008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年-2008年)》的出台,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首都文化产业大军,给首都文化市场带来了一片繁荣景象。文化消费一路走高是文化产业繁荣的真实写照。据现有的不完全的统计,首都文化产业在2003年实现 246亿元的基础上,2004年再度实现增加值328亿元,文化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继续保持在5%以上的份额,成为首都经济中引人注目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生产分工与社会需求。顺应这一社会需求,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开始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如今,先进文化需要有文化经济力和产业力的支撑,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明确提出文化强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的历史遗存、雄厚的文化资源、强大的人才优势,且拥有1300万户籍人口和300万流动人口,文化产业势必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1996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北京市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2008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年-2008年)》的出台,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首都文化产业大军,给首都文化市场带来了一片繁荣景象。文化消费一路走高是文化产业繁荣的真实写照。据现有的不完全的统计,首都文化产业在2003年实现 246亿元的基础上,2004年再度实现增加值328亿元,文化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继续保持在5%以上的份额,成为首都经济中引人注目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生产分工与社会需求。顺应这一社会需求,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开始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如今,先进文化需要有文化经济力和产业力的支撑,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明确提出文化强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的历史遗存、雄厚的文化资源、强大的人才优势,且拥有1300万户籍人口和300万流动人口,文化产业势必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1996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北京市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2008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年-2008年)》的出台,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首都文化产业大军,给首都文化市场带来了一片繁荣景象。文化消费一路走高是文化产业繁荣的真实写照。据现有的不完全的统计,首都文化产业在2003年实现 246亿元的基础上,2004年再度实现增加值328亿元,文化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继续保持在5%以上的份额,成为首都经济中引人注目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北京《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700亿元,占北京市GDP的10.2%。2006年3月,北京市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并着手编制《“十一五”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化经济是将文化资源、文化价值、文化方法通过经济的运作流程,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形态。文化经济将是首都经济的基本形态,文化产业将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原因就是首都文化提供了产业基础。雄厚的文化消费力基础消费力是各项事业和市场发展的首位资源,是包括文化生产在内的一切生产活动的主要动力。据有关研究报告,20世纪末期北京市1100万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额已达到700亿元人民币;2000年北京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总收入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并实施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使得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 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29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6.8%,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文化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从而使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最具前途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特征。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5500亿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黑河搭上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快车”的战略抉择之一,而理清黑河的区域文化资源,又是黑河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开拓文化市场、扶持文化企业,进而形成支柱产业的前提所在。丰富的资源优势从发展文化产…  相似文献   

9.
首钢工业旧址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德 《北京观察》2006,(10):60-63
首钢位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区,占地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大型钢铁托拉斯.截至2003年末,首钢资产总额为477亿元(其中钢铁业资产371亿元),净资产241亿元.从1979年到2003年,首钢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358亿元,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首钢对北京市的社会贡献平均每年均在60亿元左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首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结构完整,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钢铁工业社区.  相似文献   

10.
《北京观察》2012,(10):5-5
近日,2012年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是在北京市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创办的,是北京市政协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业内人士与党政主管部门共同交流探讨问题而搭建的一个重要的参政议政平台。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  相似文献   

11.
容小宁 《当代广西》2006,(19):26-27
广西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近几年来,广西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培育了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一些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和重点项目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广西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2001年为3.28亿元,2005年为11.7亿元,年均增长率53.2%。——文化市场总量快速增加:广西文化系统文化市场经营户营业收入2001年为3.12亿元,2005年为12.83亿元,年均增长率105.75%。——文化产业门类快速形成: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12.3%。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得以确立,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整体实力日益雄厚。尤其是电影行业,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去年北京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6%,连续四年全国第一。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也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案由:目前,我省虽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大省,但距离"文化强省"仍有差距。2010年湖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95.9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4.4%,但相比其他文化大省,北京、广东、江苏、山东4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均已突破千亿元,北京市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而邻省湖南2010年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张宝顺省长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创办旅游、特色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企业。”这为促进我省县域经济和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全省情况看。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以下简称省城联社)前身是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目前仅省城联社系统所属城镇集体企业就有1044个,15万职工,集体资产总额95.7亿元;生产经营范围涉及20多个行业,上万种产品。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42.22亿元。2004年全系统主要经济指标将比2003年有大幅增长、工业总产值可望突破60亿大关。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跃金 《中国人大》2009,(16):24-24
从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中,我没看到文化大发展的迹象。2008年整个文化建设投入了51亿元,如果拿6.1万亿元来比,文化建设只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一还不到。现在,虽然发生了金融危机,但是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却是个大好时期,因为从历史来看,凡是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往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经济危机,大力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16.
齐瑜 《中国减灾》2004,(12):44-46
北京市自然灾害环境严峻,主要灾种有洪涝、干旱、冰雹、风沙、霜冻、大雪等气象灾害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为严重的是水、旱、雹等。以2003年为例,全市因灾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64亿元,其中旱灾损失4.11亿元,风雹灾损失2.53亿元;至2004年2月底,全市因灾缺粮人口为45.07万人,其中需救济人口28.82万人,需救济口粮1.28万吨。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自然灾害损失还在呈上升趋势。因此,把握灾害规律,建立灾害救济的长效机制,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备战2008奥运会进入关键阶段,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西城分公司从服务北京2008年奥运安保工作大局出发,从"服务首都经济建设、服务首都社会安全、服务首都公安工作"的高度出发,致力于社会公共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6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高峰论谈”上透露,去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需求消费总量达到6300-6600亿元,2008年将突破7000亿元。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北京市民营经济规模稳步攀升.截至去年6月底,北京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89.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157.7万人.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占全市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1.1%;实现各项税费收入6165.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47.9%.北京民营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义林  王强 《群众》2007,(3):73-74
多年来,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用文化力培育竞争力,用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促进公司的不断发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药厂发展成为一个年销售近8亿元,年利润1亿元,年缴税1亿元的现代化制药合资企业,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