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讨白鸡屎藤挥发油抗肠炎沙门菌内毒素的作用,将420只7日龄三黄鸡随机分成A、B、C、D、E、F组并对A、B、C组鸡按100μg/mL(1mL)预防用药,在12日龄时对A、B、D、E组口服肠炎沙门菌攻毒,攻毒24h后对A、D组按100μg/mL白鸡屎藤挥发油1mL进行滴鼻给药治疗,同时将不同质量浓度的白鸡屎藤挥发油与内毒素混合对另外90只雏鸡进行肌肉注射攻毒,并进行试验鸡与攻毒鸡临床死亡情况统计、病理组织学观察和肝与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白鸡屎藤挥发油对肠炎沙门菌内毒素具有灭活作用,可缓解血清ALT和AST活性的升高或使其降低(P<0.01或P<0.05),提升肝及血清中SOD的活性(P<0.01或P<0.05),使肝中MDA含量下降和延缓其升高。结果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具有抗肠炎沙门菌内毒素的作用,其机理与其保肝作用和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滴眼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愈合的影响,选取36只健康犬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并随机分为4组(n=9):手术对照组(A)、地塞米松滴眼组(B)、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滴眼组(C)、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bFGF滴眼组(D)。所有组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点眼。在术前(0 d)和术后第、7、14、21、35天进行泪液和眼压测定;在术后第、7、14、21、35天借助裂隙灯对角膜浑浊度、水肿程度和新生血管情况进行评分,采用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缺损情况。各组犬泪液量在术后3~21 d增加(P0.05),第35天时C、D两组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各组犬眼压在术后3~21 d下降(P0.05),第35天时B、C和D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C、D两组的角膜混浊度、新生血管评分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均低于A、B两组(P0.05);第35天时D组的角膜混浊度和水肿评分低于C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bFGF与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妥布霉素联用可有效缓解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改善角膜水肿和浑浊度,为临床上犬角膜移植的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是新近被发现的病原,与之相关的疾病包括母猪繁殖障碍、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仔猪先天性震颤等。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PCV3/CN/GDLC1/2016株中扩增出衣壳蛋白(Cap)基因,对Ca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预测其二级结构,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PCV3 Cap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测序验证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原核表达,经镍柱纯化表达蛋白,通过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MAb)。结果表明,重组PCV3 Cap蛋白为包涵体,大小约38 ku,最佳诱导时间为4 h。通过镍柱成功纯化PCV3 Cap蛋白,筛选获得A8F、C6D、C7E、C6E、C9C、C9E、B7D和C11C等8株能稳定分泌抗PCV3 Cap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结果表明,A8F、C6D、C9E和B7D MAb均属于IgG2b亚类,C7E、C6E和C9C均属于IgM亚类,C11C属于IgG1亚类;A8F、B7D和C11C MAb效价均大于1∶64 000,C9E效价为1∶32 000,C6E效价为1∶8 000,C6D、C7E和C9C效价均为1∶1 000。经Western-blot分析,重组PCV3 Cap蛋白能与抗His标签抗体和抗PCV3 Cap蛋白MAb进行特异性免疫印迹反应,证实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今后PCV3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验基础,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昆明白品系小鼠胎儿生殖嵴为材料,以不同的培养液分离培养胚胎生殖细胞(EGcells),发现小鼠胎儿肝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效果好于未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基础培养液,而差于添加了1 000 IU/mL LIF的基础培养液。同时,试验对比了从不同胎龄胎儿分离培养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情况,鉴定了EG细胞的生物学特性;EG细胞经体外培养,可以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和简单类胚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病毒免疫,常规杂交瘤融合的方法,获得了4株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duck/Shandong/093/2004(A/D/SD/04)株血凝素(HA)的单克隆抗体A8E8、D2F8、A8C8和C3G4。其中A8E8可以与11株不同来源的H5N1AIV发生交叉免疫抑制性反应(HI),具有广谱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用A8E8单克隆抗体测定A/D/SD/04株对COS1和MDCK2种细胞的半数感染量(TCID50),结果显示,A/D/SD/04株在COS1上的TCID50为10-5.33/0.1mL,在MDCK上的为10-7.33/0.1mL。将编码A/D/SD/04株的HA基因质粒与PR8质粒共转染COS1细胞后,用A8E8进行IFA,能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这与鸡胚接种结果相符。表明,用此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检测到H5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6.
将7日龄三黄鸡240只分成A、B、C、D、E、F组,并对A、B、C组按1g/kg剂量用白鸡屎藤挥发油滴鼻预防,在12日龄时对A、B、D、E组口服肠炎沙门氏菌(攻毒)建模,攻毒后第24小时对A、D组按1g/kg剂量用白鸡屎藤挥发油滴鼻治疗;同时,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测试雏鸡小肠肠绒毛密度、长度和直径,小肠隐窝及小肠横断面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最后,比较隐窝、小肠横断面肥大细胞数量及小肠绒毛密度、长度和直径的显著性变化,以探讨白鸡屎藤挥发油对患肠炎沙门氏菌病雏鸡的治疗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白鸡屎藤挥发油可显著降低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雏鸡小肠隐窝的深度(P<0.01),使患鸡小肠肠绒毛长度、密度及小肠横断面肥大细胞数量恢复正常(P>0.05)。结果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雏鸡的治疗作用机理与其对雏鸡小肠隐窝深度的降低作用和对小肠肠绒毛的恢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蛹虫草多糖(CMP)的免疫活性,将6种浓度的CMP40和CMP50分别单独或与Con A、LPS混合加入到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后第48小时,采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D570nm值)的变化;将5种浓度的CMP40和CMP50分别与Con A加入到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IL-2和IFN-γ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多糖浓度在62.5~500μg/mL时,CMP40+Con A组和CMP50+Con A组的D570nm值均显著高于Con A对照组,CMP50+LPS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LPS对照组;多糖浓度在31.25μg/mL时,CMP40+LPS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LPS对照组;CMP40在31.25~500μg/mL组、CMP50在250μg/mL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表明,CMP50协同Con A或LP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强于CMP40。CMP40和CMP50在500μg/mL组的IL-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MP40在500μg/mL组和CMP50在62.5~125μg/mL组的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MP40和CMP50在合适剂量下能单独或协同Con A、LPS刺激T、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从而增强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8.
将1日龄天府肉鹅健雏200只随机分为A、B、C、D共4组,A组作为对照组仅喂基础日粮(Zn100mg/kg),B、C、D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Zn900mg/kg、基础日粮 Zn1400mg/kg和基础日粮 Zn1900mg/kg,试验期7周,以研究高剂量锌对雏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锌的B、C和D组雏鹅淋巴器官发育受阻,胸腺、腔上囊和脾的器官生长指数程度不同地降低;胸腺、腔上囊和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分裂增殖受抑,胸腺、腔上囊、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指数程度不同地降低。结果表明,日粮高锌可致雏鹅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
将 3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感染对照组 (A)、感染治疗组 (B)和健康对照组 (C)。B组感染后灌饲双歧杆菌悬液 (CFU为 5× 10 12 /L) 1.5mL ,2次 /d。观察细菌或内毒素移位、肠黏膜菌群和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显示 :①感染后第 3d ,A、B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39%和 15 % (P=0 .0 0 4 0 ) ,第 5d时分别为 31%和 7% (P =0 .0 0 2 0 ) ;感染后第 1d ,A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B组。②A组回盲部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仅为C组的 1/ 10~ 1/ 6 0 ,B组双歧杆菌量明显增多 ;A组大肠埃希氏菌量在第 1~ 3d时增加约 2 0~ 30倍 ,但第 3d后B组大肠埃希氏菌量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③回肠黏膜损伤以第 1~ 3d最为明显 ,A组感染后第 5d损伤评分仍明显高于C组(P <0 .0 5 ) ;B组第 3d时已明显修复 ,第 5d时已与C组无明显差异。提示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能促进感染后受损肠黏膜屏障和生物屏障修复 ,有效防治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0.
选择1日龄闽中麻鸡396只,随机分为4组,A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B组、C组、D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3、4 g/kg的中药富硒酵母,试验为期49 d,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中药富硒酵母对闽中麻鸡肝和小肠发育的影响.于第7、21、35、49 d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采取肝和小肠各段,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第49 d取A组和D组的肝和空肠,25 mL/L戊二醛固定,制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的平均质量和器官指数大多高于对照组;肝细胞线粒体增多增大,枯否氏细胞内溶酶体增多;小肠绒毛和肠腺长于A组;空肠柱状细胞的微绒毛增长.证实,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药富硒酵母能促进鸡肝和小肠的发育,改善肝细胞和小肠黏膜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11.
收集妊娠 2 6 .0~ 2 9.0d的猪胚胎 ,分离培养原始生殖细胞 (PGCs) ,在STO细胞饲养层上生长 ,形成了多能性干细胞 (EG)。发现其具有干细胞的显著特性 ,并能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和胚泡细胞。试验使用A、B、C 3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PGCs ,结果在形成EG细胞集落的数量和EG细胞分化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说明血清的质量和浓度以及细胞因子对干细胞的生成和增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 6 0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A、B、C、D共 4组 ,A为对照组 ;B、C、D均为试验组 ,分别用含 2 0、30、4 0 g/kg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进行 4周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鸡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肌肉中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其中C和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另外 ,试验组增重略高于对照组 ,而料肉比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 ,该中草药添加剂具有下调鸡肉胆固醇含量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 ;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以 3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非解乳糖链球菌FGM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选用150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试验期21 d,饲喂基础日粮。1~10日龄时,空白对照组(BG)和模型组(EG)每只鸡每日灌服0.2 mL的生理盐水,非解乳糖链球菌(FGM)组每只鸡每日灌服0.2 mL浓度为1×10^9 CFU/mL的FGM菌液。FGM组和EG组鸡于14日龄时,灌服1次0.2 mL浓度为6×10^8 CFU/mL大肠杆菌O78菌液。分别于攻毒后第0、1、3和7天,观察各试验组鸡十二指肠肠绒毛结构,检测十二指肠sIgA含量、MPO、GSH-PX和SOD活力及T-AOC含量。结果显示,FGM组鸡十二指肠肠绒毛较EG组完整,MPO活力显著低于EG组(P<0.05),sIgA含量显著高于EG组(P<0.05),GSH-PX和SOD活力与T-AOC含量高于EG组。结果提示,分离于鸡盲肠的非解乳糖链球菌可通过保护肠绒毛结构、调节肠道免疫力与抗氧化能力,增强鸡抗感染力,发挥保护肠道健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疫苗生产综合成本,本研究探讨了以低血清培养基(M08011)替代常规细胞培养基(DMEM)的可行性。本研究依次采用含100、80、50、30、20、10、0mL/L血清的低血清培养基(M08011)驯化PK-15细胞,并考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在低血清培养的PK-15细胞系中的增殖规律。结果显示,驯化后的PK-15细胞在含100、80、50、30、20 mL/L的低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与常规培养基所培养的PK-15细胞无差异。低血清培养体系培养PK-15细胞时,血清最低添加量为20 mL/L。用该体系培养的PK-15细胞接种TGEV后,TGEV的TCID50为10^-4.97/100μL,与常规条件培养的TGEV的TCID50为104.88/100μL相比,差别不明显。TGEV接种PK-15细胞,低血清培养基中血清浓度降低至20 mL/L,毒价未受到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K-15细胞及TGEV低血清培养体系可初步应用于TGEV的增殖培养,为相关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五种金霉素预混剂的体外溶出度及在健康猪体内的释药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种金霉素预混剂的体外溶出度;选用体重约16kg的大×长二元健康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成6组,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给药(500mg/kg),进行其在健康猪体内的释药特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肺组织中金霉素的浓度。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五种金霉素预混剂在120min内累积溶出度依次为制剂C>制剂A>制剂E>制剂B>制剂D,在12min内溶出度较快,12min以后溶出度接近第120分钟的水平;体内释药试验结果表明,五种金霉素预混剂按500mg/kg(以金霉素计)连续饲喂7d,血药浓度均上升较慢,达峰时间较长,第1次给药后第6~8小时达到峰浓度,制剂A、B、C、E组在第1次给药后第3小时至试验结束,血药浓度均超过0.5μg/mL,而制剂D在第3、4、5天的血药浓度均小于0.5μg/mL。结合临床上金霉素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五种金霉素制剂预防疾病的效果依次为制剂C>制剂A>制剂E>制剂B>制剂D,与体外溶出度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不同型牛血清对家兔原核胚序贯培养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型血清分别添加到TCM199和mTCM199培养液、RPMI1640和mRPMI1640培养液中,对兔原核期受精卵进行了体外序贯培养,并对各组间不同时期发育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至第72 h时,3个体外序贯培养体系间8-细胞胚率、桑椹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当体外培养至囊胚时,100 mL/L NBS TCM199(mTCM199)培养体系、100 mL/L NBS RPMI1640(mRPMI1640)培养体系的囊胚率均显著低于100 mL/L FBS RPMI1640(mRPMI1640)培养体系的囊胚率(三组的囊胚率依次是27.3%、35.9%、97.2%,P<0.01)。但前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不同型血清对兔早期胚胎体外正常发育具有很大影响,序贯培养中添加国产NBS的培养液的培养效果明显低于添加进口FBS的培养液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将18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初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间接ELISA及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对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检测,以研究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对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对ConA或PMA的增殖反应和血清IgG、IgM、IgA免疫球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感染毒害艾美球虫的对照组雏鸡。证实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外周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