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学东渐与晚清小说读者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大环境中,晚清小说不仅在向近代转型的士大夫中广泛传播,并拥有一个新的壮观的读者群体———由近代新式学堂培养出来或通过出国留学而形成的新型知识分子。而“小说界革命”以开启民智的宗旨,使之自觉地将读者定位于下层市民,小说开始真正地在广大下层市民中传播开来。因此,晚清小说读者的构成成分已发生明显变化,队伍不断壮大。而这些读者群的知识结构也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当时传入的西学影响。  相似文献   

2.
1897年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巨野教案一直被史家看作是义和团运动前期反洋教斗争的典型案例,在记述这一历史事件的各方史料中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历史言述。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晚清社会动荡不宁,西方殖民势力楔入中国,清政府为挽救自身的统治展开了一系列自我变革。透过这些社会变化的表征,可以发现在内外的交互冲击之下,晚清的社会性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晚清外交适逢千古未有之变局,外力冲击日益严重,社会转型日渐剧烈,国人对近代外交的认知日加深化。随着清季社会的变迁,清廷遣使驻外经历了从最初的抵拒,到不断地变通、调适,最终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拟对此做一系统探讨,以见晚清社会变迁于遣使驻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开始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艰苦探索。经过西方传教士的传播、留学生的引进、维新派思想家的宣扬、清政府官员的主张,法治思想得到广泛响应,汇成晚清的法治思潮。这股法治思潮为法政教育提供了营养的土壤。在获得对法治思想的高度认知之后,维新派思想家、清政府和社会舆论从培养法政人才——建立法治国家——救亡图存这一逻辑出发,推动了法政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反侦查意识是反侦查行为的心理机制,发动并维持反侦查行为。反侦查意识的形成受犯罪意识与安全需要的双重推动,并以潜意识和显意识的过程构筑其全部内容,由此决定了反侦查意识存在的普遍性。犯罪者的人格结构对反侦查意识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是位著作宏富、思想深邃的学者.但直至其殁后二百余年,他的思想才在晚清发生实际影响.透过其时人们对黄氏学术的不同评述,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和认识晚清社会与思想.  相似文献   

9.
由于求官、贪污、奢华等官场坠败风气的蔓延,招致晚清吏治的全面腐败,武备的迅速废弛,财政的极度亏空,税负的急剧加重,从而使帝国陷入了内有贪官挖掘墙脚,外有列强炮火轰击,下有平民揭竿造反的难解困窘。清帝国的崩塌于是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选取哪个国家的法律作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取向,经历了一个由懵懂到自觉的过程。晚清法制取法大陆法系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唯一的选择,但也是一个阶段性的选择。中国法制若要向更高阶段发展,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和社情。  相似文献   

11.
从义和团与戊戌后政坛权力之争、与御前会议权力之争、与“议和”时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与新政时期权力新格局的形成四个方面,围绕晚清政坛各派政治势力的权力角逐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晚清社会变迁剧烈,极大地改变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看法。社会的变迁导致晚清知识分子世界观发生根本性的嬗变。中国中心观念的逐渐没落正是这一嬗变最为重要的体现。晚清知识分子中国中心观念的没落,既是地域观念层面上的,又是文化观念层面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过程当中的艰难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晚清这一时期入手,首先分析了,什么是晚清,何为晚清立法中的外国人以及冈田朝太郎符不符合晚清立法中外国人的条件。然后,通过冈田在担任法律调查顾问中对《大清新刑律》的编纂工作的几个细节,一花一世界的体现出,作为外籍顾问的冈田对当时我国的贡献,以及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并且结合未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调和发展。进一步理解,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情下,应如何完善法律,以求对推陈出新,创新发展的精神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晚清社会的剧变与开放,导致民族主义思潮兴盛,也促使一些小说家将视野转向异域历史,创作了一系列演绎外国历史、尤其是表现西方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日趋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纠葛在一起,向国人传播了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念,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民主政治的向往,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他们那种借"他国历史"喻"家国现状"的文化情怀与艺术手法,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5.
乾隆嘉庆年间,宁波籍工商业者在上海创办了专门从事同乡救助活动的机构——四明公所。之后,四明公所随着上海的崛起快速发展。四明公所由于管理有方,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而其他拥有独立经费的各行业会,规模较小,管理乏人,难以正常运作,都愿意将自己并入四明公所。借助于四明公所,在沪的宁波工商业者免除了后顾之忧,还为自己的发展获得了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警政建设与发展已逾百年。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警政方面的研究渐趋活跃,内容涉及近代警政建设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政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的描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从制度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政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17.
童养媳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畸形的婚姻形态的产物,经过历朝历代相沿成俗的发展,到了清朝末年童养媳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存在。关于童养媳的普遍性在郭松义先生的研究中有明确的例证:全国有童养媳记载的州县为561个,而当时清朝总共州县数为1724个①。若从这两个数据进行推论,那么有童养媳记载的州县占全国的比例将达到35.24%,当然这个百分比的估计可能会由于资料限制而有所偏差,但是,既然童养媳在清朝末年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那么这个百分比无疑偏低。所以对童养媳存在的社会背景、童养媳的婚姻质量以及童养媳的家庭地位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晚清的禁烟政策大抵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的演变:严禁——明禁实税——以土抵洋——严禁。最开始的严禁政策源自道光帝对鸦片危害国本的担忧,但在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严禁已不可能,于是改为明禁实税的柔性约束政策。在洋烟大量涌入中国的情况下,以土抵洋的政策在当时更像一种以毒攻毒的策略,然而就长远来看,它不啻于缘木求鱼。通观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利益逻辑始终贯穿其间。在此视角之下,所谓严禁和弛禁的标签变得模糊,晚清禁烟政策的流变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福州是中国最早接触西学的地方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教士一直是西学传播的主体。伴随着福州自己的近代报刊杂志、新式学校、医院的建立使西学在福州得以广泛系统的传播,促进了福州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意识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所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带有明显的主观抒情色彩和自传性质,充满着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既出于佛教观念和情爱追求的矛盾纠缠,更是根源于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而认定人生本苦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