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写入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与时俱进的体现,对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有战略意义.本文以"创建学习型社会,坚持与时俱进"为题,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大量表现为"政府"、"社会"和"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面对明显增多的社会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建设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和"公民"三者的关系,培育"小政府、大社会"和现代公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管理格局”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又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本文简述了我国社会管理格局问题的由来,并具体解析了在这一管理格局中党委该如何领导,政府该怎样负责,社会该如何协同,公众该怎样参与的问题,有利于避免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的重要任务。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丰富内涵,正确理解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对社会组织培育引导、监督管理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措施,贵阳市社会组织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由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向社会治理体系转型,明确了新时期的社会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方向。社会治理将会使得传统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双轨"型社会组织发生变革,这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对社会组织统战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社会组织统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郑重提出了"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新任务,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可以说,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发育是否成熟的一项重要标准。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只有大量的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务中,才能有效弥补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治理"的结构,推动传统政府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我国现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组织作为沟通社会与政府的桥梁,是社会矛盾的"减震器"、政府治理的"减肥剂"、社会公平的"代名词",对社会的平稳和谐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破解社会组织发展处于长期宏观鼓励与近期微观约束、现实空间广阔与制度空间狭小的尴尬局面,促进社会组织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社会组织发展基金项目资助下,来自不同机构的研究者就"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创新"的主题在此进行了全面研讨,既有实践的探索,又有理论的讨论,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对社会组织发展规律进行了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强调要"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工作实际相结合最富时代特征的重要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宗教工作的行动指南。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科学认识宗教的本质和规律,全面把握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更好的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回溯历史、总结现实的基础上,应建立"党的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领导、政府社会组织监管委员会管理、社会组织联合会执行"的社会组织领导体制,形成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既分工明确,又协调联动的社会组织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五位一体"是党的十八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总体布局,具有很强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来说,其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引领我国未来社会管理领域向社会协同治理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中"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为探讨十八大以来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成长路径提供了坐标。从"宽广"和"长远"引发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意蕴又可作两种引伸:从哲学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生命的代际相传,体现出的是生命成长轨迹;从实践意蕴引伸出社会治理创新是"操作面"与"设计面"的集合,对应解读就是强引擎(新型城市化)与强国梦,它们把哲学意蕴具像化。这一"双强"版式的分析优点在于,能实现由面缩点、再由点扩面地浓缩、展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成长路径。以强引擎为解读载体,对应的创新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法上;以强国梦为解读旨归,对应的创新则集中于党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上。由强引擎和强国梦叠加析出的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命成长路径,其演绎也为未来处于全生命周期的党领导的社会治理再创新,打开了一扇展示之窗。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在嵌入式理论框架下,通过对"HT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状况进行样本分析,同时考察街道、乡镇党组织的结构性嵌入和社区、村党组织的功能性融入,得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双重逻辑,由此可找寻我国未来基层社会治理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一词首次正式出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反映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理念和思维上的重大转变。在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进一步梳理"治理"与"善治"的本质内涵,对社会治理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文章以"善治"为视角,指出在未来我国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建设成熟的公民社会、建设"善治"的政府、建设"善治"的社会、完善法治和制度建设,为社会治理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治理模式目前正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工会参与创新社会治理,能够提升其社会资本,但它在此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只有通过自身改革,才能逐步转为能承担"治理"功能的重要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政策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政策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上多次强调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智慧社会"的概念,是对未来中国社会建设的愿景和展望。探讨"智慧社会"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人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智慧化、智能化,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的底层基础,构建完善的智慧标准体系,实现创新智慧社会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与"两新"组织的发展运作规律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的先进性在"两新"组织中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党的先进性在"两新"组织中的实现方式,努力构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格局,是党建理论和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息烽县"两新"组织的实际,就"两新"组织如何开展先进性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与中国共产党整合功能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改革前 ,中国共产党以党、国家、社会一体化高度集权方式整合社会 ,呈现出种种弊端。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式下 ,党重新整合社会的有效性取决于党执政合法化程度的提高和合法性水平的提升。目前 ,党在这两方面的努力是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展开的 ,这是党有效整合社会的落脚点和根本点。随着党的社会基础扩大 ,党整合社会必须先整合自身。要达到这一目的 ,集中表现为党必须克服自身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孙中伦 《工会论坛》2007,13(5):62-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实现党内和谐,一个关键环节是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自觉适应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党的各项制度,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