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间组织的兴起、基层自治的蓬勃发展和网络公共空间的形成,促成了中国现代公民社会的萌芽与发育.公民社会的成长,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构建.因此,人民政协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根据公民社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自身的改革来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从而架起公民社会和政府、市场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杨红梅  孙红萍  张想明 《前沿》2014,(21):11-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迁,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客观上必然衍生出一种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相适应的公民社会。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与发展,网络虚拟空间特有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公民社会进一步生长和发育。而针对中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殊历史境遇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对公民社会成长产生的消极影响,自觉地对公民社会进行建构与培育,将促进公民社会良性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兴起背景下的中国共青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双重作用下,私人领域不断发育,社团组织蓬勃发展,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形成.中国共青团作为一个极富特色的社团组织,既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又具有较为严密的组织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在政府主导与民间自生互动交融的公民社会建设中,共青团行走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黄金辉 《人民论坛》2013,(10):148-151
改革开放以来,以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公民社会发育的重要途径。在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与公民社会的成长,既是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也是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社会的改革开放催生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加速成长。当下公民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客观困境,共同呼唤着公民社会从内部结构、外部资源、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过程中,作为公民社会的社会中间组织发展存在滞后。"强国家—弱社会"的新权威主义体制,虽然在转型初期发挥了独特的功效,但随着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与分殊化,越来越显示出结构性缺陷。当今中国诸多矛盾与困境均可以由此得到解释。没有公民社会充分发育基础上的民主,将是民粹主义的陷阱。中国可以借鉴大多数后发展国家成功采取的"法团主义协商制"路径,来发展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组织。虽然中国已经进入发展公民社会的黄金时代,但只有当代中国人进一步高瞻远瞩、开阔视野、勇于创新,才能把握机会,迎接这个大转型阶段的来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迅速崛起。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发展也内在地契合了党实行民主执政的需要。一方面,党的民主执政方式的确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民主要求;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党的民主执政方式,也需要一个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作为基础提供支撑。以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为研究视角,全面认识公民社会与民主执政的关系,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党成为民主执政的执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睿 《长江论坛》2014,(5):39-43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也是政府活动的主要形式,公民参与既是公共政策的基本要求,又是检验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意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传统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缺失,转型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角色复苏和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带来的公民参与角色回归。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经历了以单位控制为核心的控制型到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管理型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治理型模式的嬗变。本文就各种模式的特点、形成的背景、面临的困境作了重点阐述,最后提出,根据不同地区公民社会发展状况,中国现阶段可选择不同的社区建设模式:在公民社会发育较为成熟的地方,适合选择合作共治型社区建设模式;在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地方,适合选择政府主导型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与社会资本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雅丽 《岭南学刊》2006,28(1):79-83
第三部门的发展与社会资本的构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依赖与制约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迅速,但总体而言,当前第三部门在发展中仍面临许多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资本的构建。积极培育第三部门、推动公民社会的成长,是提升我国社会资本存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宗永平 《前沿》2012,(16):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发展状态又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多渠道的综合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社会蓬勃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社会环境,加上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社会发育不足等条件的长期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益关系是影响政治变迁的核心要素,因此,对我国利益关系变迁的考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体现为国家—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与社会间利益关系以及国家—社会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关系的变迁,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春江 《人民论坛》2012,(17):30-31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借鉴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公民社会培育、民主意识与文化的形成以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等,这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走上协商民主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兴起。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各种民间组织进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公民社会的兴起提升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扩大了公民参与政策的范围,促进了政府政策制定模式转换和多元互动政策主体的出现。同时,公民社会的兴起也加剧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给政府的政策合意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5.
赵黎青近日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发展应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多元包容:中国的公民社会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各类组织,也有改革开放以来新创建的组织。第  相似文献   

16.
韩冬雪 《人民论坛》2014,(10):34-36
国家与社会关系格局是一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两者还面临很多挑战,应该继续推进国家与政府管理体制与观念的改变、强化公民社会及社会组织的培育、推进民生及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互动发展、和谐双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阳光行政”:公民社会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善  蔡克文 《前沿》2010,(8):35-3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为我国公民社会的"阳光行政"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意义上说,"阳光行政"必然成为公民社会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意和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8.
马丽娟 《传承》2011,(18):78-79,88
改革开放之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型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公民社会的发展,政府的放权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提供了制度空间,公民社会在政府的推动和导引下蓬勃发展,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逐渐形成善治的局面,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的利益结构及利益要求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高度整体性的利益结构缺乏对个体利益要求的正视,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中并没有能够引导人们进行正常利益追求与利益竞争的机制和规则,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以"大运动"、"大民主"的方式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视利益结构的新变化,高度重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利益变化,依然必须正视人民的利益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地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社会关系格局是一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两者还面临很多挑战,应该继续推进国家与政府管理体制与观念的改变、强化公民社会及社会组织的培育、推进民生及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互动发展、和谐双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