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罢工"是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为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总罢工"相区别而提出的概念.但是这一概念起初没有同革命联系起来.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后,罗莎·卢森堡及时总结俄国革命经验,提出了同革命密切联系的系统的群众罢工理论,将群众罢工理论提升到了新高度.分析卢森堡的群众罢工理论,可以明晰卢森堡在此问题上的辩证性和历史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第二国际和帝国主义理论根据历史学家理查德·克布纳和赫尔穆特·达恩·施米特的说法,帝国主义一词是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与波拿巴主义一词一起被用来说明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维持其对法国统治的各种形式。马克思在其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也使用了帝国主义一词来阐明法国的政治体制。不过,这个词与它的现代意义并不相关,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得到明确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学者中,厄内斯特·贝尔  相似文献   

3.
4.
列宁鉴于当时的客观历史环境,在表述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时使用了"集中制"而不是"民主集中制"的提法。这导致罗莎·卢森堡和列宁最初在党的组织原则上存在分歧,卢森堡认为列宁的"集中制"是"极端集中制"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尽管罗莎·卢森堡对列宁的政党组织原则存在一定的误解,但不能因此否认她在列宁建党学说上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1874年,一群流亡伦敦的布朗基主义者在一篇遭到恩格斯尖锐批判的宣言中认为,革命完全不是自行成熟的,而是制造出来的,是由为数不多的一批人制造出来的②。罗莎.卢森堡1906年写的小册子《群众罢工、党和工会》可说是恩格斯之后对这一布朗基主义观点的最重要反驳。卢森堡在书中对主流马克思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都进行了尖锐批评,因为在他们看来,群众罢工仅仅是斗争的一种技术手段而已,可以随心所  相似文献   

6.
凡涉及反对改良主义、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等问题时,卢森堡通常与列宁站在一起.但在建党问题上,卢森堡不接受列宁的高度集权的组织原则,她更反对把党组织的集中制原则扩展为革命后的新政权的组织原则,她认为那会使社会主义变形.进一步看,卢森堡和列宁的差别不仅在组织问题上,而是反映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对卢森堡的民主思想研究较多,但对她的民主思想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鼻祖--伯恩施坦民主思想之间存在的区别,却关注不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没有认识到伯恩施坦所说的民主与卢森堡强调的民主所存在的本质区别.伯恩施坦抽象地看待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认为"民主"就是不存在阶级统治的全民民主,卢森堡以其独特的民主观对伯...  相似文献   

8.
唐弘 《工会博览》2006,(19):62-62
卢森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由19世纪后期的互助制度变通发展而成的,承袭了德国的模式。社会保障的基本职能是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和支持广泛的就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卢森堡已成为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全面和完善的国家之一。卢森堡的社会保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会保险,主要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护理保险;二是社会福利,主要有家庭补贴和有保障的最低收入等。现在,  相似文献   

9.
同世界各国移民工一样,早期到卢森堡就业的移民工多是以出卖劳动力、从事艰苦行业换取微薄收入谋生的被剥削者。享受不到适当的教育、社会保障和服务,住房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所不同的是,卢森堡是一个依靠移民工人不断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多,卢森堡政府注意到,经济活动创造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同时也造就了包括移民工在内的产业工人队伍,而国内的低出生率却无法满足就业的短缺状况,如果没有移民工人,许多企业就不能正常开工生产。因此,卢森堡政府开始关注并给予包括移民工在内的所有工人一定的同情。  相似文献   

10.
罗莎·卢森堡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包括:党必须把日常的斗争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统一起来;人民群众需要自己的革命领袖,领袖也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发扬党内民主,是克服党内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党的集中制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应该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为前提.今天,我们重读卢森堡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晚年在民主问题上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作了深刻的批评,但他此时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民主观仍是从马克思的直接民主制主张出发的.今天应当把陈独秀的这些思想放到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去考察.从这个角度看,陈独秀晚年的意见与卢森堡一脉相承,理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是其围绕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争论的一部分。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信用的看法与马克思基本一致,她试图通过反驳伯恩施坦来捍卫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则持怀疑态度,他试图提醒人们注意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民主党策略的影响。争论表明了双方在方法和社会主义策略上的分歧,即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分歧。历史发展表明,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革命的政党,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与一般政党将执掌政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并不止步于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胜利,还有更伟大的社会革命理想和贯穿其中的党的自我革命.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  相似文献   

14.
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属性应包括现实性和超越性双重维度。这两种属性的形成,既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生成所需的历史境遇决定的,又是其在中国传播所遇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理论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的现实性和超越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属性还体现在其内涵的价值维度和道德意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从古代演变至今,每个阶段具备独特内涵。马克思主义作为被证明具有创造力的科学理论,随着时代发展应当具备时代发展性质。而中国梦的实现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托,但又须立足中国的实践,积极探寻两者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国家独立的民族民主革命相互交织 ,构成了2 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主线之一。研究 2 0世纪的世界革命 ,必须对指导革命的理论进行历史性评析 ,必须分析特定时代的特征及其主题的转换 ,必须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郭凯 《南风窗》2013,(15):10-10
马克思曾对巴黎公社以普选选举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做出过高度评价,并将其推崇为社会主义政体的典范。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和其他有关巴黎公社的写作中对巴黎公社民主制度的分析,是其整体思想理论体系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者和受众是传播系统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传播者和受众既是相对的,又是确定的。一般地讲,传播者和受众是难以分清的,传播者来自于受众,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但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条件下,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则是确定的、稳定的。从目前情况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者包括六级,受众包括五种,并且六级传播者之间、五种受众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