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亚洲冷战的加剧,美国在亚洲开展持续的冷战心理宣传以争夺人心,而菲律宾也成为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一环。以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围机构身份而成立的亚洲基金会尤其关注菲律宾农民群体和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名为"民主种子"社区发展项目。该项目运作十年,是美国对作为亚洲盟友的菲律宾传播美国价值观、实施隐性心理宣传并对美国国内进行冷战动员的一个典型实例。亚洲基金会在菲律宾大力推行"民主种子"项目实质是借用种子援助对菲律宾农民群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宣传,从而为美国的冷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亚洲冷战的加剧,美国在亚洲开展持续的冷战心理宣传以争夺人心,而菲律宾也成为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一环。以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围机构身份而成立的亚洲基金会尤其关注菲律宾农民群体和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名为"民主种子"社区发展项目。该项目运作十年,是美国对作为亚洲盟友的菲律宾传播美国价值观、实施隐性心理宣传并对美国国内进行冷战动员的一个典型实例。亚洲基金会在菲律宾大力推行"民主种子"项目实质是借用种子援助对菲律宾农民群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心理宣传,从而为美国的冷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3.
威慑理论是一种在冷战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安全理论,曾被誉为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术创造之一。①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倡导的博弈论方法、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倡导的心理分析方法和亚历山大.乔治(Alexander George)等倡导的个案分析方法,被认为是威慑理论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②在冷战后期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常规威慑日益受到重视,统计检验方法也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威慑理论研究中。由于威慑具有行为者数量有限、行为者之间策略互动明显以及所涉及的利益重大等特点,因而有学者认为威慑等国际安全问题比较适合用博弈…  相似文献   

4.
对战略格局的研判是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而在对战略格局的研判中,对现时代战略互动大局最基本特征的判断集中体现在一些最明了、简化的命名方式上,比如,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等。随着伊拉克战争结束,有美国战略智库人士宣布世界从此进入了真正的冷战后(COLD WAR——AFTER)时期,而另一派学者则声称,相对于苏联解体到现今的过程,我们只是进入了一个后后冷战(POST POST-COLD WAR)的时期。这两种看法都颇值得人们注意,因为其背后隐含的是颇有差异的全球战略观,而这些观点及学说可能引发的政策辩论也将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5.
古巴导弹危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可以说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的对抗。两个超级大国继在欧洲的紧张对抗(1959—1961柏林危机)之后,又于加勒比海地区走到了战争的边缘。因此,古巴导弹危机是分析冷战时期东西方冲突的性质、美苏处理危机的方式的一个典型事例,对于我们理解冷战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和前苏联把大批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秘密档案文件解密,其中据有的学者估计,美国已把大约80%的所有有关这场危机的秘密文件公诸于世。①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也在1992年就该事件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6.
专业姓名研究方向题目指导教师国际政治王国荣 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论冷战后的国际干预郑恩田国际政治刘星国际关系试论冷战后的日本防卫政策方连庆国际政治邱红艳国际关系试论冷战后的美韩同盟关系方连庆国际政治朴镜弼(韩国)国际关系论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李茂吞国际政治李桦佩国际关系环境问题与中日关系李茂春国际政治金镇九(韩国)国际关系两岸对于中国统一问题的观点比较分析兼谈韩半岛统一问题李茂吞国际政治谢文波国际关系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法德关系许振洲国际政治吴松国际关系论1971一1996年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许振洲国…  相似文献   

7.
有着56年历史,执政35年,拥有100多万党员,在中东地区有着广泛影响的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简称复兴党)在美军占领巴格达后被宣布解散。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传统政党丧失政权并被瓦解的最新例证。 众所周知,伊拉克复兴党丧失政权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冷战结束和“9·11”事件后出现的全球反恐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2002年1月25日-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宗良、李凤林(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原驻俄大使)、张汉清、林勋建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华黎明(中国前驻伊朗大使):2003年以来,伊朗核问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是冷战结束后一个超级大国与一个伊斯兰大国之间延续时间最长、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对峙.  相似文献   

10.
对冷战起源的一点认识——兼论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虽然冷战已结束近十年了,但是作为一种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近半个世纪之久的特殊历史现象,却一直是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研究冷战史,一个不可回避和必须首先加以面对的问题就是冷战的起源。从40年代末冷战爆发以来,关于冷战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论文、教材和专著颇丰。特别是1991年以来,随着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部分档案的解密和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国内外史学界重又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冷战史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美法关系与冷战的终结。现有的冷战史研究明显忽略了法国在冷战结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回顾和考察冷战后期美国和法国对苏联东欧的政策、德国的统一进程以及冷战后初期围绕新的欧洲秩序美法之间出现的分歧和竞争,可以发现,虽然法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都不足以和美国相提并论,但是美法两国的角色是互相补充和支持的,对于冷战终结法国同样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总而言之,研究冷战史不能只着眼于美国,也应关注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2.
由我院陈峰君教授主编的《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一书已于1999年7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7万字。 该书以冷战后亚太五大力量中心为重点,以冷战后亚太格局的转变为背景,全面分析了冷战后五大力量中心的亚太战略,相互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关系,对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是我国全面、系统探讨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2002年1月25日—2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宗良、李凤林(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原驻俄大使)、张汉清、林助建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麦德维杰夫教授、德国民社党基本价值委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前苏联和今日俄罗斯的政策,一直是它处理外交关系的核心和焦点问题。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是在两极体制的格局中为争夺世界霸权而争斗。它们在一个棋盘上厮杀,针锋相对。冷战后,俄罗斯急剧衰退、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没有力量同美国同台较量。此时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冷战的胜利者,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特殊的作用。美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本文试图阐述冷战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三种不同等级的行为体,在中间地带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国际互动关系,即超级大国的全球性战略竞争、次级大国(力量中心)参与的局部性竞争与缓和、地区大国参与的地区性竞争与合作。中间地带的三个层次的国际互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在纵向上贯穿整个冷战时期,在横向上扩展到全球所有地区,而次级大国和地区大国参与的国际互动仅限于一两个阶段和一两个地区,即阶段性和局部性。冷战时期,中间地带在组成和规模上是不断变动的,中间地带与次级大国和地区大国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次级大国和地区大国在根本上难以撼动冷战两极体制。由于中间地带的变动性、多重性和复杂性,在战略认知上,世界大国应当坚持客观和长远态度,在战略选择上奉行审慎和灵活原则。  相似文献   

16.
冷战起源是战后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没有任何论题能象冷战起源这样,引出如此之多的论著问世,激起如此尖锐而激烈的争论。"从四十年代末至今,在美国学术界关于冷战起源研究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中国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研究不多,很长时间以来沿袭苏联的观点,即认为冷战是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所推行的反苏、反共的政策或活动;  相似文献   

17.
长达40余年的冷战化作历史的一页悄然翻去,但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失。如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某种意义上,今天的世界形势初步验证了邓小平同志的预盲。因此,研究冷战特别是研究其发起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军事转型(military transformation),又称军事力量转型(force transforma- lion)、国防转型(defense transformation),是当前美国国防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稍早一些,在冷战结束之际,类似的政策和行动也曾被称作新军事变革(revolu- tion in military affairs—RMA)。对于军事转型,美国的决策者和安全政策专家最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军事转型来更加有效地应对美国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南风窗》2013,(13):14-14
1他们会利用这一系统来查看历史记录,对你作出的每个决定、你与之交谈的所有朋友进行核查,用这个作为基础来攻击你,以便从无辜的生活中建立怀疑,把任何人都描述为坏人。—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政府"棱镜"(Prism)监视项目的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分析师爱德华·斯诺登为逃避美国、英国等情报、安全单位的刑事追捕而藏身香港,爱德华·斯诺登称"希望让香港的法院和人民决定我的命运",并称他到此并不为了逃避司法程序,而是为了揭露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亚洲价值观”(Asian Values)是后冷战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西方与东亚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意识形态论战的一个重要话语(discourse),由于论述者的视角与立场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使用的“亚洲价值观”这一概念与亚洲价值观(或亚洲的价值观)有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