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今天法治中国的建设应取路径的意义,极其恰切。纵观贾谊所处的历史时代与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二者应属于相同的历史相位。无论是今日法治建设的现实环境抑或是时代背景,亦不论外部环境或是"国际"背景,今天与贾谊所处的时代多有类似之处。贾谊于汉初之时,看到先朝因先进的制度而统一天下,因而主张刘汉王朝"重法";同样,他从秦亡的教训中又看到仅仅依靠法律,很难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故而提倡"隆礼";针对汉初内部社会矛盾,积极主张"削藩"、"爱民"。今日之中国,与贾谊所处的内外矛盾的时代背景,再现惊人的相似一幕。中国若恢复威服四海的泱泱之势,必以先进的法律规制社会;但又绝不可"言必称希腊",应在法治建设中回归中国法律文化,重视中国的民族传统。今天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无不需以法治之。所以,中国法治建设应该重视贾谊法律思想对当代的昭示及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篡党夺权时,打着“评法批儒”的幌子,大搞“古为帮用”。他们的御用工具梁效秉承主子的意旨,不顾史实,不讲论据,任意把历史人物划分为儒家和法家。在梁效的《论贾谊》的黑文中,贾谊就是被他们随心所欲地重新打扮的历史人物。他们给西汉初期统治阶级内部制造了“革新与复辟、前进与倒退”的儒法路线斗争,不加分析地认为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匈奴奴隶主贵族侵扰的“贾谊不是孔孟之徒”,一口否定了贾谊是儒家;又轻  相似文献   

3.
王栋  庞海珍  侯秀芳 《法制与社会》2010,(15):172-172,174
“中庸”是儒家的重要伦理思想,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主张人的身心和谐,对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庸”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考察了历史法学派代表人物萨维尼的基本思想,即"民族精神"一说,尤其是体现在《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的理论主张,并拟评析萨维尼提出这一主张所体现的学术情怀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宪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作为活跃在中国近代政治和思想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提出来自己的建国主张,并舍身投入现实政治。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梁启超的评价有失偏颇,特别是对其宪政思想的研究,缺乏应有的力度。本文拟初步探讨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理论渊源、一般原理和宪政模式,以期对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李晓明 《河北法学》2004,22(4):76-79
对先秦道家法律思想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解析,认为道家由其无为哲学出发,主张"无为而治",因之,对儒家礼治学说就总体而言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但这种消极和否定并非如传统学术认定的那样绝对,特别是早期道家对儒家礼治学说不仅没有采取传统学术认定的那种鲜明反对态度,而且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兼容。  相似文献   

7.
对于《鹖冠子》一书,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黄帝书”很多观点和语句与《鹖冠子》相同,确证后者是先秦古书。本文贾谊《鵩赋》与《世兵》篇的异文着手,试图解决贾谊是否因袭先秦古书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在其著作《和平的保卫者》一书中,激烈地反驳教权派的教权至上的主张,他第一次唤起了至高无上之世俗组织的概念。法律思想是马西略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了立法权在民,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来源这一中世纪激进的观点,该观点中蕴含的民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极其丰富且富有辩证性,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大渊源。身为名师,老子有自己区别于儒家的教育主张。他在自己独特的人性观知识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鹖冠子》一书,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黄帝书”很多观点和语句与《鹖冠子》相同,确证后者是先秦古书。本文贾谊《(服鸟)赋》与《世兵》篇的异文着手,试图解决贾谊是否因袭先秦古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