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睿渊 《传承》2011,(30):64-66
面对来势汹汹的好莱坞3D电影,在传统2D电影市场国际化进程中一直处于劣势的中国电影产业既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也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借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对文化建设的东风,中国电影正迈进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抓住3D这个契机,正确看待差距,借势提升国产电影水平,加强自主创新,明确国际市场受众定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增强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2011年上映的几部主旋律电影谈起,回顾了新世纪新十年中几部出色的主旋律电影,比较了17年电影中的英雄类型电影创作,试图总结出从中国英雄电影到当今主旋律大片的演变过程。并发现了其中饱和传播符号下的不饱和传播范式,从而归纳出当下主旋律大片(新主流电影)的发展规律以及对主旋律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不断发展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到2014年120岁的电影拥有一部"好看"的历史。与世界电影只差10岁的中国电影,曾一年有293亿人次走进影院,这意味着,平均每天7000万人次,每人在一年里看28场电影,可"黄金时代"转瞬即逝,但经过各种让观众重回影院的拯救行为,如今已稳坐市场第二把交椅。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国银幕总量突破2万块大关,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片红火,全囡电影票房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达到170.73亿元,较上年增长30.18%。继201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后.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仅仅贴上"中国脸"是不够的贵刊2期《今日视点》栏目的一组文章报道了红火的中国电影市场。美国著名调查机构IHS公布的全球电影产业消费报告预测,在2013年~2016年这段时期全球电影产业的消费总额还将以每年2%~3%的速度继续增长。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眼中的一块"大蛋糕",而贴张"中国脸"则是分享这块蛋糕最迅捷的方式。《环形使者》中楚楚动人的许晴、《生化危机5:惩罚》中持枪与僵尸激战的李冰冰,这  相似文献   

6.
<正>从某种程度上说,左翼电影是蔡元培推动的教育电影运动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开出的绚丽花朵,这也是作为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为中国电影事业和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片断)诞生,中国电影已走过了110个年头。翻开浩瀚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画卷,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那就是"蔡元培"。作为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先生,毕生倡导教育救国,把电影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利用电影开启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结束的北京第二届国际电影节上,多家中国“影企”投资参与制作好莱坞大片。中美合拍片在逐年增多,如即将上映或筹备中的《环形使者》、《封神天下》、《钢铁侠3》等。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最大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8.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一种类型片,也是外国电影观众最感兴趣的中国电影类型片之一。惊心动魄的武术打斗场面成为这类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武侠电影自诞生以来发展至今,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其中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武打场面至今让观众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的理论研究演变在某种程度上遵从了近三百年来的中国学术史流脉的悄然动向。从探寻"义理"到尊崇"考据",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在不断地转换视角。这种转换,一方面是电影学术自觉的转型、完善、调整,另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电影实践逼迫着电影理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在这个双重的压力之下,当下的电影学术研究变得极其的圆滑和世故。看似振臂一呼地探寻了"义理",实则貌似尊严地重视了"考据"。在市场与金钱面前,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整体水平裹足不前,后续力量乏陈可新,基础研究更是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和中国电影的市场表现花开两朵,大相径庭。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电影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是行政当局、学者应该冷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贵刊2期《今日视点》栏目的一组文章报道了红火的中国电影市场。美国著名调查机构IHS公布的全球电影产业消费报告预测,在2013年~2016年这段时期全球电影产业的消费总额还将以每年2%~3%的速度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34部进口大片名额用尽,从2012年12月开始至今年一月中旬,贺岁档影片成了国产电影的天下。尤其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突破12亿元的总票房使之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他们期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这个梦想从启动至今可以说初战告捷,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已超过170亿元,比2011年增长30%多,但与此同时,随着进口影片比例从20部增至34部,国产电影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杨林 《传承》2009,(1):16-17
当时中国电影票房已跌到低谷,再不用进口片来促进市场活跃,民族的电影工业也会遭到打击。但也有电影业内人士称中影公司会成为"洋买办",为美国片商打工。北京市电影公司专门致函中央某部长,明确表示"让美国的影片占领我们的电影市场,用中国的票款养肥外国的片商,不利于稳定整个电影行业的军心"。当天的电影海报上还写有"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的宣传语。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5,(2):98-99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电影走向复苏的一年。在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来临之际,中国电影走出低谷,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14.
韩玉峰 《前进》2005,(12):48-50
山西电影制片厂是1958年8月成立的一个省办地方小厂。长期以摄制新闻纪录片为主,直到1983年才拍摄了山西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神行太保》。到1998年底,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总共拍摄了10部电影故事片,在山西电影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从总体上说,拍片数量甚少,质量也不尽满意,经济效益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在全国电影界产生多大影响和取得怎样的地位。具有40年历史的山西电影制片厂直到20世纪末,才出现了转机,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六年来,山西电影制片厂在创作生产中,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  相似文献   

15.
易言 《两岸关系》2010,(1):66-67
每到年终岁尾,电影市场总是热闹非凡。在西方,商业片在圣诞节前后凭借喜剧与科幻题材大行其道,奥斯卡热门作品也频频点映造势,国产电影,视这一时间段为“黄金”档期。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若干意见》,产业化这个概念开始公然和高频次地被运用到有关中国电影的各种表述当中,中国电影实践的方向也得以确立和明晰。8年来,中国电影乘改革东风,通过对产业规律的认真摸索和有的放矢的行政管理,实现了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为国产电影产量和质量的明显提升,也包括国产电影票房的大幅度提高,中国电影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儿童片没有市场?当然不会。就算抛开动画片这一片种,儿童电影在国际上同样很受欢迎。一个典型的例子,最近十年来全球最赚钱的系列电影《哈利·波特》,最早的时候就是被归类到儿童片之中。而中国以往在这方面也不乏精品,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对于中国电影界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年份,但也注定了2007年将是一个不寻常的电影年.近期几部小成本电影如<疯狂的石头><大电影之数百亿>等都获得了圈内圈外一致好评,其中<三峡好人>更是捧了个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回家.由此,我们是否可以预测一下,200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将劲吹小成本电影之风?  相似文献   

19.
刘翠霞 《两岸关系》2008,(11):66-67
回眸:台湾电影的绚丽与滑落 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陆和香港电影相比,台湾本土电影起步较晚,但不管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台语片、武侠片,还是60、70年代的乡土写实片、爱情文艺片,80年代的新电影,台湾电影在艺术造诣、市场开拓方面都曾经有过不俗的表现,为中国电影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绚丽华章。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从最初的展映、到互相开放市场上映影片,再到合作拍片,这些合作让世界电影人和观众在交流中不断受益。在交流中增进了解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他们期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这个梦想从启动至今可以说初战告捷,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1982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意大利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集中放映135部中国电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自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放映活动都在持续增加,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