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子楠 《慈善》2016,(2):34-34
母亲节到了,我带上自己攒的"私房钱"去超市,打算给妈妈来上一个大惊喜。可一到超市,我就犯难了:买什么好呢?项链?化妆品?太贵了!这些可不是我那空瘪瘪而且几乎全是"毛票"的小钱包可以承受得起的。零食?虽然很符合我妈的吃货本性,但吃完可就没了呀,一点儿纪念意义都没有。要不,让老爸出来帮忙挑吧?不仅多了个参谋,还可以实行"...  相似文献   

2.
瑞兮 《侨园》2016,(4):10-12
正两三岁就画画朱宇辰,1991年6月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两三岁时就开始拿着笔涂鸦。他的两个舅舅喜爱艺术,擅长书法、篆刻,对他影响很深。5岁的一天,二舅对正存玩耍的宇辰说:"今天舅舅带你去一个好地方,你一定喜欢。"宇辰兴奋地闪着大眼睛:"什么地方?"舅舅笑了,亲昵地捏着他的小脸蛋说:"今天,舅舅带你逛书店,你可以看到很多好玩有意思的书。"来到新华书店,宇辰就  相似文献   

3.
吃与不吃     
《党政论坛》2011,(11):45
在招待卓别林吃烤鸭的宴会上,有人突然郑重其事地说:"卓别林是不吃烤鸭的,因为鸭子这种可爱的小生灵曾使他创造了夏洛尔的艺术形象。"此人说话之后,卓别林发现主人面有难色,便很快风趣地说:"他说的不错,以往我是不吃烤鸭,但我不吃的烤鸭只是美国烤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52)
<正> "我替老百姓说话,胸怀坦荡问心无愧",89岁高龄的杨维骏,因用公车带领村民上访,被称之为"最可爱官员" 今年89岁高龄的杨维骏,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成了舆论焦点。作为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已经退休的他因日前用单位配的公车带领村民上访,被一些网民和媒  相似文献   

5.
张江婷 《学理论》2013,(3):25-27
笛卡尔的哲学体系包含几个重要的命题:"我思故我在","天赋观念说"、灵魂肉体两分说,这些都建立在他对上帝及其存在的论证上。"我思"推出"我在","我在"的不完满性推出必有完满的"上帝",因此有上帝赋予我们灵魂的"天赋观念",才使得人们从一无所知开始追求真理。笛卡尔肯定"上帝"的存在,肯定"上帝"是"永恒的、全知的、全能的、一切真与美的源头、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所以笛卡尔不是反对"上帝",而是对经院哲学和神学中宣扬的"上帝操纵人的一切"的观点的不满。他提倡理性,认为人们应该排除感性的干扰正确认识自己,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9,(11)
<正>我12岁时候,家里有个小二胡在墙上挂着。我大哥、我二哥都是在业余剧团拉弦的,他们是业余剧团的骨干。在业余剧团,他们一唱戏,我就在边上站着看,一场不落。后来我跟我哥说:"你们都会拉了,我也学学这个弦。"我就把小二胡拿下来了,里外弦一逛,手指头一按,就能按出点来了。打那以后,哥哥告诉我几个点,我就按路子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我很快就会拉了,打那以后我就拉二胡了。  相似文献   

7.
赵心业 《学理论》2013,(7):50-51
王阳明良知天理的心之本体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的概念是相通的,但二者形成和发生作用的方式、方向不同。于一念发动处克倒不善讲的是道德情感的控制,这与"自我"的概念相似,但二者对知觉发生作用的先后认识不同。主观能动性在此的体现也不同。在方法论上,真我论思想不同于人格结构理论,不具有近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朋友同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9.
难忘豆花香     
木林森 《侨园》2015,(4):54
今年春节期间,我从省城回老家看望父母。我的家乡在粤北一个叫豆花村的地方,全村有四五千人,我们村里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集市。大年初一,村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年味儿浓烈。大人和小孩兴高采烈,见了面都要祝福一声:"过年好啊。"窗外的雪精灵们在空中一群群地跳着欢怏的舞蹈,年迈的父母和我的姐姐出去拜年了,屋内的我打开冰箱,拿出我爱喝的豆浆。在火上煮了一会就热气升腾了。我知道,这是妈妈特意为我从镇里的超市  相似文献   

10.
汤素兰 《民主》2014,(12):50-51
<正>一直认为国家大事都归"肉食者谋之",虽然陆放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也耳熟能详,但以前只是在口中念诵。平时和朋友们闲聊,也会聊到国家大事,但毕竟只是闲聊,完全无法上升到"忧国忧民"的层次。直到有一天自己成了政协委员,才真正领会了陆放翁这句话的含义。2008年年初,长沙冰冻。我接到让我到湖南省政协去拿全国政协委员登记表的电话的时候,恰逢冰冻十余天来天空中第一次透出太阳。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誉,既让我  相似文献   

11.
汤礼春 《侨园》2015,(Z1):52
我一辈子都想住上好房子,一辈子都在为此操劳奋斗。为了房子,我曾多次想调工作;为了房子,我已到中年还外出打工,尝尽了人间的酸苦。从小我就渴望能住上好房子,然而却一直未能如愿,一直饱受破房、危房、差房的苦恼。小时候,我虽生活在大城市的洋楼林立中,然因父母都是工人,只能栖身于洋楼后面巷子里的破板皮房,那些住在洋楼里面的孩子无聊之际,常神气地将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 《党政论坛》2011,(20):22-22
朋友同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29)
在提出精神分析学说之后的一段时期里,弗洛伊德研究了艺术创作,提出了著名的"作家与白日梦"理论。在这套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的冲动获得自我的应允进入意识领域而影响文学创作的方面,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进入超我影响创作这一机制。而这后一种机制揭示了另一类别的白日梦的存在,也为另一大类的精神分析作品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明辨这种机制的存在及其运作,将从潜意识理论展开论述,梳理"作家与白日梦"理论的整体脉络,证明本我冲动进入超我这一机制的存在以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孟园 《各界》2022,(2):58-61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组明代中晚期浙江籍官员的证件照.其中,一位名为刘博渊的官员有这样的经历:"50岁时办理提前退休,可能心情太过舒畅,在家又活了53年,直到103岁才去世." 证件照中,这位刘姓官员露出狡黠的微笑,十分灵动,甚至还有些可爱.看了他的经历后,一些网友们打趣"简直是我的理想生活." 看来,古人的生活节奏与我们...  相似文献   

15.
杨华 《学理论》2013,(32):221-222
约翰·福尔斯在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创造了两个对比鲜明的女性人物,具有反叛精神的萨拉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女性蒂娜。尽管在小说中两个女性截然不同,但她们是有着两副面孔的同一个女人。蒂娜代表女性在男权社会里表象存在,是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不得不表现出来的"超我",而萨拉是蒂娜去除伪装后女性意识里的反叛和独立的"自我"与"本我"。  相似文献   

16.
正两个宏大叙事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时的上海。外婆后来告诉我,她当时抱着襁褓中啼哭不止的我,心惊胆战地听着"武斗"的枪声。在少年时,我被灌输了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故事,这个"元叙事"是这样说的:所有的人类社会都遵循一个线性的发展规律,即从原始社会开始,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自此大同,彼此  相似文献   

17.
纪尚坤 《学理论》2011,(29):35-36
"真我"的探求既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然而探求"真我"的方法及其答案却总是在情感与理性、经验与概念间飘忽不定。人之为人,其与外境之间存有一种独立的内因,真我就在此间。人若要了解外物,解除疑惑,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先了解自身。真我是人心灵深处本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不攀缘依附、不执理为实,乃是理性与情感互相转化、彼此包容之后"非理性、非情感"的一种纯一状态的圆融的精神境界,无法且无需以语言概念描述之,只有用缄默来体证与确认其无常之恒常。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10,(48)
<正>"现在灾区生活条件已经越来越好了,再咬咬牙,就能挺过这一段" "不能光靠政府" 11月18日中午,在舟曲城区的廉租房集中安置点1号楼前,2岁半的耿华措茂正跟着奶奶玩耍。这里安置着91户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乐府民歌,传统对它的解读是,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焦母的潜意识常常受到压抑,加之人格中的"本我"和"超我"的斗争导致畸变的心理,这种心理被称作寡妇心态,兰芝和仲卿对焦母的这种心态全然不知,然而他们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最终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望乡     
柳风 《民主》2019,(10)
正我的家乡最出色的就是枸杞园,"晨斋枸杞一杯羹"(陆游),"还知一勺可延龄"(刘禹锡),正是充满魅力和神奇的枸杞子,使我的家乡成为"中国枸杞之乡"。我对家乡的认识,是在离开它的日子,那时我长期在西安做羊绒生意。也许是时间产生美,也许是距离产生美,总之,离家离得久了,才觉得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就连平时司空见惯的茨园,在我的记忆之中也变得可爱、亲切、美丽起来,月亮从茨园升起,故乡在茨园的绿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