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见别人提前上去,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由眼馋而性急,随着年龄临界点的逼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比台上威风。有些官员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该有当官的样子,由盛气凌人继而以势压人,直至称王称霸…  相似文献   

2.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 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见别人提前上去了,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走,由眼馋而性急,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时下,官员“接力”腐败犯罪现象较为严重: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阎健宏因收受巨额贿赂被判死刑,接任阎职务的向明序不到一年,又因贪污受贿被判刑;广西玉林原市委书记李乘龙一案,拔起萝卜带出泥———玉林三任地委书记都是贪官……如果说前任官员以权谋私依法受到严惩是罪有应得,那么后任重蹈覆辙,“接力”腐败,则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剖析官员“接力”腐败犯罪的根源,主要因素固然是个人所为,但用人失察,选拔及管理干部制度上的缺陷,给人的教训和启示是沉重的。其一,权力失控,由少数人选人是用人失察的祸根…  相似文献   

4.
官德即为官从政的德行标准。当前,官德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个别官员的腐败、路人的冷漠容易引起民怨。人们疾呼:“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进行道德重建。”用官德引领民德,是每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军队领导干部更应走在前列。胡主席反复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热词     
“两手干部”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落马官员中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中有的资历学历不浅、政绩业绩不菲、功劳苦劳不少,干工作有一手,工作实绩很突出;但在搞腐败上也有一手,身手不凡,贪污腐败也不差。这种“工作上有一套、腐败上也有高招”的贪腐干部被称为“两手干部”。  相似文献   

6.
当前,官员腐败现象可谓五花八门。在这些腐败中,还有一种新的腐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还在蔓延,这就是“文凭腐败”。“年龄越报越小,工龄越报越早,学历越报越高”的极不正常现象再次向政坛敲响了警钟。虚假的文凭不但害了干部自己,也危害了一方百姓,危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些干部的文凭即使是真的,但里面的含水量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文凭腐败”,已逼近政坛。“攻硕”“攻博”——官场“另类风景”近年来,从政的干部们有不少突然变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戴起了“硕士”、“博士”的桂冠;还有一些干部…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1):77-78
“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当下,不少人高呼“打倒贪官”,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真的出于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以消除时,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己不公,从而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  相似文献   

8.
从根本上讲,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必须标本兼治,打好“组合拳”。也就是说,在认真解决干部选拔任用某些环节存在的“变形”“失效”等问题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将“关口前移”,把更大的功夫下到提高干部队伍整体廉洁度、有效压缩“病官”基数、切实遏制腐败增量上。毋庸讳言,如果从政环境得不到有效净化,“染病”官员基数过大,即便干部选拔工作做得再细、再实,也难以避免用人失察、“病官”上位。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官员的官德。“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就是新时期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官德。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虽然有的人官做得炉火纯青,但德行很差。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肆索贿受贿,却标榜自己从来不谋私利,还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型领导”。原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一边在大肆捞钱,一边还在给干部做反腐倡廉的报告。像胡长清这类干部,做人和做官都具有欺骗性,使善良的人受到欺骗,对我们的事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们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宏伟任务,各级干部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许多干部注重知识更新和理论素质的提高,繁忙工作之余不忘给自己“充电”,这本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问题出在一些官员的文凭获取过程正在失去“真味”,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腐败——“权学交易”。  相似文献   

11.
吏治腐败是可怕的。时下干部用人上的种种腐败现象正成为一种可怕的瘟疫,袭向党和政府的权力层,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干部用人腐败现象面面观个别领导干部在干部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用人唯“情”、唯“亲”。谁和自己走得近,或者和自己存在着某种亲戚关系就提拔谁。陈希同羽翼下的原北京市延庆县委书记刘金生,文化水平不高,却极善于政治钻营,刘金生之所以能够由镇长“破格”升为县委书记,就是因为他通过拉拢陈希同、王宝森而受到赏识。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将自己的赌友、舞友、酒友安排到领导岗位上,这都是…  相似文献   

12.
一、地方官员对一些政治现象的满意度 1.对干部任用风气的评价 “用人风气”是观测政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多年来十分强调的问题之一,早就有“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之说。被调查者既是被任用的干部,本人往往又直接任用下属,对“用人风气”,他们的感受自然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3.
“官”都是从平民百姓中来的,没有谁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就是“官”的。因此,当“官”是啥滋味,平民百姓无从知晓;而当平民百姓是啥滋味,当“官”的应该是清楚的。一个人要当好“官”,必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平民百姓,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清楚他们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拥有什么缺少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害怕失去什么。 我们党曾经培养过许许多多焦裕禄、孔繁森、汪洋湖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党之所以能始终主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有这些党的好干部作为中流砥柱。但也有这样一些孬干部,他们当“官”前恨贪官污吏,恨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平常,我们常常为一些“好党员”、“好干部”的腐败堕落而震惊,但细查原因,不难发现其思想演变的轨迹,也是从“健康”演变为不易察觉的“亚健康”,于是“病来如山倒”了。“亚健康”的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手无良策,办事拖拉;或热衷名利,有利就干,无利就退,一门心思想着升迁去留;或漠视民情,光琢磨“官”,不琢磨事,见到困难绕着走,遇到矛盾就上交;或是享乐纵情,办事讲排场,生活图安逸,不比工作比待遇,不比贡献比享受。思想上的“亚健康”极易带来行为上的“亚腐败”。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虽还不到腐败程度,但已处于腐败的边缘。说他腐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被查处的一些贪官,纷纷将封建迷信作为“护官符”。腐败阴影下形形色色的官员迷信现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新名词     
《天津支部生活》2012,(9):27-27
报复性腐败 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被称之为“报复性腐败”。“报复性腐败”比普通腐败更加可怕,更具有危害性。如何遏制“报复性腐败”?检察官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未能升迁时,注意发现其思想苗头,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廉政瞭望》2011,(13):4-4
诗人曹天,年过四十,博士学位,祖籍兰考,比文人有钱,比有钱人有理想,比有理想的人实在。 ——郑州“房地产诗人”曹天透露,愿出一亿元来担保竞选郑州市长,参选成功后自己任期内不拿一分钱工资,并且要求城管绝不能打百姓,官员腐败定严惩  相似文献   

18.
牛耕 《党建》2000,(10)
过去的官员上任,有骑马的,有坐轿的,也有步行的。现在的官员上任,多是坐小汽车了。所谓“走马上任”不过是形容官员们志满意足的心态罢了。为“官”者,上任前的心态如何,关系着将以什么态度为“官”,也关系着未来的政绩,因此,对上任者的心态不可不察。人们曾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视为人生最快乐的时候,“任命下达时”的愉悦自然也可以想像。有一种人,上任时踌躇满志,兴高采烈,这是因为他们视当官为目的,认为当“官”光荣,当了“官”就是人上人,当了“官”收入高,待遇好,当了“官”就可以一呼百诺。他们轻慢了群众…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腐败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按照世界银行的一位官员的说法,腐败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世界各地。国际政坛严重地被腐败所困扰。在那些自我标榜是“民主国家”或“法治国家”的西方国家中,政坛的腐败丑闻层出不穷,贪官污吏丑态百出。美国总是说自己是民主与法治的样板国家,但政治在美国公众心目中是最肮脏的职业。美国纽约市交通警察副总指挥托尼·博萨在其所著的《美利坚帝国的衰落──腐败、堕落和美国梦》中写道:“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还有比政治更堕落的职业吗?”他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在鲍伯·多尔的总统竞选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腐败的资格     
鄢烈山 《唯实》2007,(8):189-189
腐败是可耻的吗?当然。再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官员,哪个敢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腐败?不算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反“不正之风”,大张旗鼓地“反腐败”,迄今也反了20多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