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在诸多方面均对国家主权进行了侵蚀。而目前民族国家依然是维持世界基本秩序的主体力量,主权依然是国际关系的基石。民族国家必将借助于国家力量和现行的建立在国家主权原则基础之上的国际行为规范来应对跨国公司的侵蚀。本文分析侵蚀产生的原因、结果和主权国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所谓综合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等方面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综合国力,既包括物质实力和精神实力,也包括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综合国力概念全面地反映国家的国情和实力,比较准确地反映国家强弱、兴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新世纪头20年,世界各大国综合国力的对比及其动态变化,决定着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和世界格局的重要变化。一、21世纪初期综合国力竞争的基本态势冷战后,世界主…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0,(10):27-27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其参展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一般的展览会相比,世博会举办规格高、持续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0,(10):27-27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其参展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一般的展览会相比,世博会举办规格高、持续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观是在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适时提出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新理念,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国家利益观是主权国家对国家利益的根本的、总体的看法,国家利益具有动态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是国家全部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制约和影响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行为的根本因素。构建和谐世界和维护国家利益具有共同的关键词,面临着共同的时代课题,构建和谐世界和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二者的共同关切和共同话题对于实现构建和谐世界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双赢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郑义 《求是》1999,(11)
北京时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馆舍严重毁坏。这是一种极为野蛮的侵略行为,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世界正义力量的挑战和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是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严重事件。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即使处于战争状态,一个主权国家的驻外使领馆也是受保护的。古人尚且“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中国并未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北约的行为完全违反了国际社会已经确立的一系列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1945年6…  相似文献   

7.
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首要事实和基本前提 ,是当前唯一为所有主权国家接受的国际行为准则。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主权平等原则是联合国成立和存在的基石。半个世纪以来 ,联合国在发展国家主权理论 ,维护国家主权权威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局限和困难 ,更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一国家主权原则是国家最本质的属性 ,是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必备条件。国家主权的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形成最早、最完备的原则 ,它产生于 1 6、1 7世纪。法国思想家布…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国申奥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国际关系的成功。“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走向了中国”,这双向走向的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面交流和融合。也就是说,“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在这样的国际关系中植入了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和时代思维元素。重视和推动好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语境的发展视野中认知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注重跨文化交流就更显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历历 《前线》2021,(2):40-44
2020年是国际关系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促使2020年国际关系变化加快、变局凸显。其特点是:主权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化,发展中国家的抗疫表现远超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关系真正进入数字和智慧时代。2021年国际关系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演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东升西降”趋势明显,世界经济有望快速反弹。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许多学者纷纷撰文描述冷战后时代的世界图景,试图预测正在形成中的国际秩序。1993年夏季,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阐述了其“文明冲突论”的新模式,其中心论点在于:未来世界冲突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集团必须巩固其主导地位,以对付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联合。依照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模式,国际冲突的发生是由于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情况下,主权国家之间为实现各自目标和利益而进行的对抗行动。自从二战结束、冷战开始以来,这种传统的模式在国际关系领域一直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杨岚 《党史纵横》2010,(6):19-20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国家利益从古至今都是研究国际问题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概念,国家利益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利益。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更有必要研究和应用国家利益的概念,因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那么国际政治关系的实质就应该是国家利益,在“国家”消亡之前,国家利益仍是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与中国国际主义战略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国际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结合时代主题的变化,中国的国际主义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待国际关系体系问题上,实现了从推行"世界革命"到构建"和谐世界"的转变;在处理主权国家间关系问题上,完成了从"零和"博弈到互利共赢的转型;在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关系问题上,实现了从不介入到积极参与的战略转轨.这一重大变化的动因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和实行.  相似文献   

13.
孙凤蕾 《唯实》2009,(8):159-162
在全球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的今天,尽管国家行为体受到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有式微的趋势。但主权国家依然是全球环境治理的核心主体,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当前甚至今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没有任何新的主体能取代国家行为体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新 《学习月刊》2012,(13):43-44
在21世纪.世界上没有任何经济要素.比能源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更大。当前,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施加影响.一系列全球性问题都跟能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大国之间争夺能源资源的斗争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能源问题不但间断地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状态.而且成为影响战争与和平动向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联邦”或“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以共和国为管理体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亦是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苏联解体前原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12月26日改为现名。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进入国际舞台。俄罗斯现有人口1.45亿,民族130多个,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明显的缺失。其中最 突出的是:理论研究同历史研究相脱节,忽视社会制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的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没有自觉地把国际关系同国内政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国国际关系理论 研究者们要加强知识结构的完善,自觉地从多个视角、运用多个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国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日益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之中,并且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历史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认清全球化的实质,高扬爱国主义大旗面对全球化对作为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大冲击和消解,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采取的种种否定和非难,民族国家必须认清全球化的实质,高扬爱国主义大旗,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1.全球化并不会消除主权国家存在。作为全球化进程中根本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又是建立在民族国家间的政治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在国际事务…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跨国性组织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民族国家、国际组织的特点及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决定了尽管经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主体。其支配性地位是由民族国家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政治文化等基本因素维系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政治学各流派对联盟的内涵有一些基本的共识:构成联盟的主体是主权国家;联盟的核心内容是成员国在安全和军事领域内的合作与承诺;联盟通常针对其他某一或某些特定国家等。地缘政治学是一门运用地理分析手段,从地理环境角度出发研究国际政治理论和策略的一门学科。地缘政治学与联盟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影响。基于地缘政治之上的区域合作组织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新模式,其最终的发展方向是联盟形式,这反映了地缘政治学与联盟理论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国际政治理论,以主权国家的全球时代为背景,简要分析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维方法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对国际关系性质认识上的理论创新等,以期对中国外交思想的发展历程作一比较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