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广庆 《法制博览》2023,(22):130-132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五条规定了退还彩礼的三种情形,这三种规定对于诉讼中涉及彩礼的返还、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引。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彩礼的认定不明确,退还彩礼的规定较为单一和模糊,没有设定兜底条款,没有区分过错及诉讼时效。为解决和规范诉讼中彩礼的返还问题,从外在的方面看:需要完善立法、出台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从内在的方面看:需要提高法官的理论素养、提升司法为民情怀,完善监督、强化办案责任。  相似文献   

2.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再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的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利。烟草专卖行政管理中的自由裁量权是烟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草专卖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应依据合法、合理等基本原则进行实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设立自由裁量权的初衷是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行政过程更加公平、公正;行政处罚更加符合情理。所以,在当前的执法实践中,如何认识自由裁量权,如何更加有效的行使自由裁量权,如何制约自由裁量权是能否真正实现执法"规范与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周某犯故意伤害罪,本应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法庭念及其仅17岁,并且对自己的罪行有深刻认识,其父母又积极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故连云港市新浦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9月14日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三年。但在缓刑期间内,周某却又因吸毒、夜不归宿、脱离监管等违法违规现象,不久前被原审法院重新收监。目睹一个少年犯从失去自由到恢复自由再到失去自由,从走向新岸到二度陷入泥淖的全部过程,作为这一案件的主审法官,笔者的心头久久难以平静...... ──题 记  相似文献   

4.
少年犯适用缓刑的条件及其监督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对缓刑制度的规定对少年犯和成年犯同样适用的。众所周知,少年犯的身心特点与成年犯有很大不同,将同样规定适用于两者势必不利于对少年犯的教育、感化和挽救。本文从少年犯对外界表现出比成年人更大的依赖性的身心特点出发,主张应扩大少年犯适用缓刑的条件,并在对适用缓刑少年犯的监督机制的完善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是确立判前考察制度、丰富缓刑措施和设立专门的缓刑机构。  相似文献   

5.
关于完善我国缓刑考验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它兼有量刑、行刑制度的双重性质.缓刑的立法化和缓刑的广泛适用,是当今国际刑罚趋向缓和的重要标志.而缓刑考验制度实施的好坏,是缓刑制度体现的刑事政策能否发挥最佳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但我国目前没有从法律上确立一套完整、严密的缓刑考验制度,以致在实践中对缓刑犯的监督教育缺乏具体措施和应有的法律保证.本文试就我国缓刑考验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从法律角度略谈几点如何加以完善之管见,以就教于法学界同仁.一、现行缓刑制度存在的不足(一)考察主体的职权和责任不明确.我国刑法虽然规定缓刑犯由公安机关交罪犯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但对于如何考察、负责考察者享有哪些权利、承担何种义务则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由于职责不明,  相似文献   

6.
追求司法公正是每一个法律人的信念和目标,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够促进司法公正。但是,ChatGPT类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运用强大的法律理解、处理能力以及检索能力,直接对案件进行裁决。因此,当法官在使用ChatGPT类技术进行辅助判案时,尤其是在与ChatGPT类技术意见不一致时,是否敢于运用自由裁量权进行断案,应值得考量。  相似文献   

7.
杨馨淼 《法制博览》2022,(12):25-28
最密切联系原则自产生以来,便因灵活性、适用结果更加公正等特点,被各国立法和实践所采纳.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仅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补充规则,而不是原则,这种立法规定过于简略且定位不明,赋予法官极大自由裁量权,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法条适用错误、推理不明确、过度依赖法院地法等问题.本文拟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实践出发,...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偏差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成年犯缓刑适用上无论在立法、司法解释还是在司法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既与立法、司法解释的精神不符,也违反了国际公约的规定,还反映了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应该采取多种途径避免这一偏差。  相似文献   

9.
刑诉法修正案第271条至273条确立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根据法律规定,"附条件不起诉"可以从适用罪名进行解读、规定刑期、起诉条件、行为表现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法律还对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了一定制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涉及考察期间遗漏或再犯新罪之罪数、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性质、人民法院建议撤回起诉权行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德国作为大陆法系的法制标杆之一,拥有相当完善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其特点在于:指导思想上兼顾犯罪预防与教育教化;除了法官、检察官等常规角色外还有少年法院助理等特殊参与者,其权利义务皆由法律明确规定;存在多种通过非正式途径终结刑事程序的可能,以及在程序进行中即可通过教育命令等临时措施着手教育少年;规定了教育处分、惩戒措施、少年刑罚三大类刑事处分,同一类处分内还有不同梯度,如少年刑罚的缓科、缓刑、缓刑考验和假释,且不同处分可以结合适用,针对少年特性打"组合拳"成为司法常态;少年案件或者进入不公开且会自动消灭的教育登记,或者虽然进入常规犯罪登记但可以更早勾销记载,此外还有法官提前宣告污点消灭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