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岩磊 《法制博览》2022,(3):136-138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五百零八条至五百一十六条依次规定了自然人、其他组织及企业法人作为被执行人在资不抵债时的清偿分配规则.其中,自然人、其他组织适用参与分配制度;企业法人适用执行转破产制度,且在破产不能时适用优先清偿规则.实务中对两者存在混淆和争议,为解决该问题并提高执行转破产适用率,可借鉴《强制执行法(草案)》对《...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在1988年《少年刑事诉讼法》中设立了少年暂缓判决制度,并在司法实务中逐步增加适用比例。作为一种分流措施,暂缓判决体现了非监禁刑和非刑罚化的特点,也是意大利宽宥与温和少年司法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意大利少年暂缓判决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介,我国建立与完善暂缓判决制度需要设置预审阶段和预审法官,将司法社会工作者作为缓刑官在暂缓判决考察期内为少年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放宽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建立监督法官对暂缓判决程序进行监督等。  相似文献   

3.
李文宇 《法制博览》2024,(7):154-156
随着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印发《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2020年《社区矫正法》的实施,缓刑制度的适用广泛性逐步提高,判决缓刑的案件数量与日俱增,在司法实务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空白所引起的问题,如本文所讨论的漏罪重审后能否二次适用缓刑及二次缓刑考验期是否应当折抵等。本文紧扣实务难点问题,运用法理分析办法,就上述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得出应当在实质审查后允许二次缓刑及考验期折抵的观点,并就法律法规完善、司法观念转变、职能部门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缓刑考验期折抵问题的妥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钟易明 《法制博览》2023,(11):166-168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理论界以及实务界一直存在的争议。我国民法及其有关规定尚未明确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且司法实践中对盗赃物的处理办法依然以公法为标准,而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本应是民法领域的问题。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对交易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世界上大多数民法法系的国家也已经完全承认或有条件地承认了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推动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项新的诉讼制度,对于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和丰富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较为原则及相关司法经验不足,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落实仍存在诸多实务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为正确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司法实践,从附条件不起诉的条件及期限、程序适用、监督考察、救济与撤销等多方面综合把握,如此才能将法典上的原则性规定正确适用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金其惠 《法制博览》2024,(2):124-126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至一千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构建了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基本框架,为遗产管理人的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但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遗产管理人制度尚不完善,其落地生根,特别是在适用过程中公证作用的发挥,还需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探索。本文试图从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方式、权利属性、外部监督等方面探讨如何发挥遗产管理人的作用,探求公证机构如何介入并完善相关职能以配合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落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我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其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交通事故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有关交通肇事犯罪后的自首认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辨析交通肇事犯罪适用自首制度的合理性为前提,同时结合我国刑法中有关自首制度的认定条件以及交通肇事犯罪的立法现状等作为论证手段,从而论述我国实务中普通交通肇事犯罪中的自首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符俏瑜 《法制博览》2022,(6):103-10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多层次住房政策,我国施行的《民法典》增设"居住权"制度,为我国现实的养老和住房矛盾问题给予了制度支撑.本文将从"居住权"的定义和制度设立背景入手,阐明居住权的设立方式及需要关注的实务要点,并逐步深入剖析居住权制度在实务层面给社会及审判活动带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庞博 《法制博览》2023,(21):73-75
以《关于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为标志的企业刑事合规审查制度已经实施一年有余,在全国多个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少企业自查自纠,全面深入地建设合规制度,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充分实施相应合规制度,在通过了合规考核后,从濒临倒闭的边缘回复活力,得以继续依法经营,回馈社会。不过在实务中,由于该制度仍属于新鲜事物,不少有机会进行企业合规审查程序的涉案企业,由于经验缺乏或对企业合规审查制度的核心要素把握不准,导致最终未能通过第三方组织机构的考核,未能触发检察院对其适用合规不诉,作出从轻、缓刑等量刑建议。因此有必要从企业合规审查制度的核心要素出发,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全面有效合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实务中对未成年人是否和成年人共用一个逮捕条件,《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2款规定的径行逮捕是否当然地适用于未成年人等问题,目前存在较大的困惑和争议。我们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特别程序的相关要求,对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案件在适用逮捕时应当予以区别对待;应当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结合国际公约和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建立不同于成人司法的逮捕未成年人制度,并初步提出包括应当不予逮捕、一般可以不予逮捕、可以予以逮捕三次层次的具体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