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03/8十一、以诗相劝柳亚子,从长计为党工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在收到诗友柳亚子因没有安排工作而写的一首带有牢骚的诗后,作的和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劝柳亚子要看得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工作有的是做,并要柳亚子放宽心。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交”很早,早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就已相识,并从此有诗文来往。所以,在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和柳亚子的最多。柳亚子也是最早写诗赞颂毛泽东的人。早在1929年,有消息说毛泽东已遭不幸,柳亚子闻此传言,非常悲痛,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神烈峰头墓…  相似文献   

2.
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写了一首《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以答复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的一首七律。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而同人知道柳亚子大多也正是得助于渎毛泽东的诗词。  相似文献   

3.
李兆炳是福建省漳州市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61年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第一任馆长。 李兆炳自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就一直在军中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是红一军团有名的“文化人”。在苏区时,李兆炳就听说过会昌中心县委书记邓小平的大名。邓小平遭受“左”倾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柳亚子、周世钊、郭沫若三位朋友各有过几次诗词唱和,但柳毛的首次诗词唱和(柳亚子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和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影响最为深广。在毛泽东所有已发表的50多篇诗词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虽不似《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诸说不同,见解各异,但因着对柳诗的不同理解,也就多少对毛诗中“牢骚”的史实背景有不尽一致的归结。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利用谈判之余广泛地接触了重庆各界人士,这其中就有柳亚子先生。毛主席与柳亚子的这段交往成了我党统战史上的一段久传不衰的佳话。柳亚子称赞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是“弥天大勇”毛泽东与柳亚子初晤,是1926年5月在广州。当时毛泽东不过30出头,而柳亚子则已近“不惑”之年。可是,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委的柳亚子一眼见到身材魁梧、带着浓重湘音的毛泽东时,就立即喜欢上了他。两人成了“忘年之交”。一起品茗叙谈,一起议论国事。柳亚子在交谈中对毛泽…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术界多认为柳亚子与黄慕兰关系密切,甚至为忘年之交。笔者经考证和解读柳亚子提及"柔荑"的两封信件,认为"柔荑"即黄慕兰。黄曾在1942年底因杨惠敏案牵连而被捕,在黄被捕后柳亚子先后致信毛啸岑和柳非杞,希望他们帮忙打听林庚白的遗稿和遗属的下落。文章进而揭示,皖南事变后柳亚子因黄慕兰阻止发表反击国民党反共逆流的宣言而对黄产生不满,并开始疏远她,但是,柳亚子并不愿明言和公开表达这种看法,故长期以来学术界几乎无人知道皖南事变后柳亚子对黄慕兰态度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7.
柳亚子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诗人,他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一度传为佳话,毛泽东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就是在1945年重庆国共谈判期间,经柳亚子首次公布于众的。然而,说到柳亚子和汪精卫的交往,一般人可能就不大清楚了。  相似文献   

8.
许多现代中国人知道柳亚子先生,和毛泽东的一首诗有关: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泽东此诗,显然有劝解之意。于是,柳亚子的“牢骚”从何而来,就成为猜测不绝的一桩公案。 有人说,柳亚子是因为新政府没有他的职位,要官呢!  相似文献   

9.
孟昭庚 《党史文汇》2010,(10):37-39
不少国人知道,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然而,对由诗词唱和所生发的柳亚子那桩"反动印章"案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孟昭庚 《党史纵横》2010,(12):40-41
国人皆知,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然而,对由诗词唱和所生发的柳亚子那桩"反动印章案"至今却鲜为人知。 渝州赠词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为与蒋介石谈判国内和平,由延安飞抵重庆,轰动山城,令世界瞩目。时据重庆的柳亚子亦深为毛泽东的伟大气魄所折服。  相似文献   

11.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在收到诗友柳亚子因没有安排工作而写的一首带有牢骚的诗后,作的和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劝柳亚子要看得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工作有的是做.并要柳亚子放宽心。  相似文献   

12.
叶扬兵 《党的文献》2018,(2):115-120
关于中央文史馆的筹建,据回忆,北平解放前毛泽东就已表达过设立有关机构的想法,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复柳亚子信中又提及"文史机关事"。而根据中央文史馆首任馆长符定一1951年6月23日致毛泽东信,加上《邓之诚文史札记》和《许宝蘅日记》等相关内容的佐证,中央文史馆最早正式筹设于1950年春。从毛泽东复柳亚子信中谈及的"车中信"这一线索入手,结合柳亚子的行踪活动进行分析,毛泽东12月2日复柳亚子信很可能写于1950年,而不是1949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柳亚子是国民党的元老,然而,在3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或赋诗于渝州城内,或同游于颐和园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第一次见面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中央二届二次全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以共产党代表的身份与作为国民党代表的柳亚子先生一同出席了会议.会上,蒋介石抛出了旨在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毛泽东针锋相对,坚决反对.柳亚子先生也公开支持毛泽东的观点.当“整理党务案得到全会通过时,柳亚子先生十分愤恨,会议还没有结束,他就托辞祖母病重,离开了广州.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出版的有关邓小平生平活动的读物中,有两则生争史实明显有误:一、柳亚子诗赠邓小平,纯系“张冠李戴”之事。《柳亚子诗词选冲收录有一首诗,题为《赠邓小平》,司徒浩引用此诗撰写的《柳亚子诗赠邓小平》一文说,1949年初,柳亚子由香港来到北京,“由于邓小平安排妥当,使得柳亚子对中共的细心照顾,非常满意,于是在4月间写了《赠邓小平》一诗”。实际上,1949年三四月间,当时身兼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和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不在也未到过北平。经核实,这首诗当时是赠给邓子平(现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的。二、《我的父…  相似文献   

15.
<正>柳亚子(1887-1958),苏州吴江人,是我国政界和文化界知名人士,才情卓绝的一代诗人。陈君葆(1898-1982),广东中山人,是香港教育界、文化界爱国知名人士,作家和诗人。香江初会柳亚子和陈君葆分别在上海和香港工作及生活,原互不相识。但缘于机会,1940年底,柳亚子由上海抵港。后由香港新文字学会发起人、政界知名人士张一麟先生介绍与陈君葆认  相似文献   

16.
诗人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了解历史的人耳熟能详,但柳亚子赋诗赞邓小平一事,却鲜为人知。1949年3月18日,柳亚子和其他几位民主人士,受毛泽东电邀,由香港起程抵达北平。中共中央组团前去隆重迎接,领头的便是邓小平。邓小平亲送各位民主人士下榻当时北平最好的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后,1945年秋的一天,柳亚子和郭沫若在重庆一处卖牛尾汤的小摊前喝黄酒。两人边喝酒边抨击时政,并为自己敢于同那班丑类斗争而自豪,于是柳亚子不觉脱口吟道:“才子居然能革命”,郭沫若当即赞应:“诗人毕竟是英雄。”诗人毕竟是英雄”这是郭沫若对柳亚子品德和文章的推崇,而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柳亚子在香港的一段经历则是这种推崇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主人士的典型代表,柳亚子先生身上表现出浓厚的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面,同时也保留有较为明显的的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南社盟主、杰出的革命诗人、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柳亚子诞生110周年。不久前廖承志夫人经普椿又以80高龄逝世了。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半个世纪以前柳亚子与廖仲恺、经颐渊两家的许多交往,其中凝结了深深的革命挚情。 先引用两段柳亚子在抗战胜利不久写的《八年回忆》中的叙述。“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他曾隐居上  相似文献   

20.
刘良 《湘潮》2004,(2):8-12
毛泽东与柳亚子《二十三年三握手》,在中共统战史上谱写了一曲雄奇瑰丽的乐章。“珠江粤海惊初见”,柳亚子就对毛泽东胸襟与才学赞叹不已,两人竟有相见恨晚之感;“重逢握手喜渝州”,柳亚子对毛泽东气魄宏大、瑰丽雄浑的《沁园春·雪》直呼“大作、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