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队》1999,(9)
邹韬奋于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9月28日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中,庄严地接受他临终的书面请求,追认他入党。其实,邹韬奋并不是在生命最后一息才向党表达赤诚向往之心的。追随共产党是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早已选择的道路。此前他还曾三次口头提出入党申请。第一次是1938年在武汉,邹韬奋一面主持生活书店和《抗战》三日刊,一面积极参与救国会的工作。蒋介石曾亲自找他谈话,国民党许以高官,遭到邹韬奋的拒绝。他要求救国会党组书记钱俊瑞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并在八路军汉口办事处当面向周恩来提出…  相似文献   

2.
正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十分注重广泛团结爱国民主人士。他与中国民主同盟(以下简称民盟)领袖、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职教社)创始人黄炎培在长期的密切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成为我党大力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光辉范例。团结抗战结为挚友1938年5月18日晚,黄炎培、周恩来应邹韬奋邀请参加了汉口生活书店举行的职工茶话会,并先后讲话。周恩来从当天徐州被日寇攻陷这件事讲起,分析了抗战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是周恩来题词最多的时期,约有90幅左右,其中留下手迹者在半数以上。周恩来在重庆的题词以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30年代末40年代初,周恩来在重庆期间,经常到学校团体、工厂等基层单位,通过参加座谈会、做讲演,或参观、访问,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报告抗战形势、分析战局,鼓励人们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奋斗。讲话、参观之后,周恩来在不少场合还题词留念,为我们留下了多幅珍贵的手迹。1939年1月7日,周恩来在一场空袭之后,仍应邀到重庆联立中学作报告,讲述八路军敌后抗战形势。报告结束后,他为该校二年级学生侯遇…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1895—1944)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也是杰出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一生多难却奋斗不息,经历过1次入狱,3次流亡,其中2次流亡香港。他一生创办过六刊一报,其中《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在香港出版。贫民窟里办报刊韬奋因宣传抗日。身处逆境,但他不改初衷,以笔代剑,与敌斗争不止。他在上海主编的《生活》周刊,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群众呼声,积极宣传抗战,在读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发行量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数字3O万份。同时,他还当选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执行委员。因此…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后,周恩来基于抗日战争形势,提出“只有长期抗战才能决定整个抗战的最后胜负”的科学论断,并围绕这一论断发表大量演讲、文章和书信。《目前抗战形势及任务》作为一份演讲报告大纲,是周恩来在全面抗战初期阐发“长期抗战”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周恩来在文中梳理总结了中国全面抗战四个月的经验教训,指明了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与出路,深刻剖析了坚持长期抗战的必要性和现实依据,并提出坚持全民族长期抗战的基本条件。这篇文献丰富了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抗战”基本问题的认识,是深化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和中国抗战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1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革命书店,开始进一步酝酿如何合作乃至合并的办法.在此之前,三家书店在延安、华北、苏北合作建立了韬奋书店、华北书店、大众书店等机构.抗战一胜利又在广州合办兄弟图书公司,在武汉合办联营书店,在北平合办朝华书店等.1946年春,我从重庆回上海,组织上派我去南京设店.但是当时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险恶,蒋介石发  相似文献   

7.
正1926年10月,邹韬奋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办了职教社的机关刊物《生活》周刊。此后,从《生活》到《大众生活》《生活日报》,从《生活星期刊》《抗战》到《全民抗战》,包括开办生活书店,邹韬奋一刊被停,一刊(报、书店)继起,为宣传抗战、团结御辱和争取言论自由、民主政治鼓与呼,在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上留下  相似文献   

8.
<正>周恩来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间,主要在武汉工作、生活。其间,他广泛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武汉大学就是他宣传、动员青年的重要地点之一。他在武汉大学通过演讲、授课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有据可查的就有6次。受武汉大学抗战问题研究会邀请,作题为《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演讲1937年12月,在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驻地武昌师范学校有一张布告:武汉大学抗战问题研究会邀请周恩来演讲,时间是12月31日上午9时。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20周年之际,一代巨人光辉的形象,又在我心中升腾起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我离开了燕京大学教学岗位,参加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的抗日救亡工作,举办妇女干部训练班。在南昌沦陷后,我随江西妇女生活改进会撤退到吉安。1939年4月中旬,周恩来同志到浙东抗战前线视察归来,途经吉安,作短暂停留,我得到这一大好消息,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拜见这位受广大人民敬仰的共产党领导人是我多年来的愿望,我希望向他请教当时自己思想上有关抗战形势的困惑。但是我又考虑,周恩来并不认识我这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他公务繁忙,是否能在百忙中接见我?正在考虑中,一位青年来探望我,我们就相约同去。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抗战开始后,著名的翻译家许孟雄辞去中央大学教授职务,来到长沙18集团军办事处。徐特立介绍他去武汉战董必武。董老又把他介绍给王炳南。当时我党成立了直属南方局领导的对外宣传小组,由周恩来领导,王炳南具体负责,任务是向国外翻译毛泽东著作、八路军战报及抗日文章。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许孟雄和同志们努力工作,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几十篇著作译成英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恩来对许说:“斯诺先生看了你翻译的《论持久战》,大加赞扬,说你翻译得非常好。”此外,许孟雄还翻译了许多有关抗战的通讯报道,刊登…  相似文献   

11.
<正>《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对团结、发动群众积极抗日,促进贵州地下党组织蓬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同时也反映其他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一切有利于团结抗战的意见和主张,1938年1月,在国民党统治区武汉创立,武汉沦陷后迁往重庆。1938年4月,《新华日报》在生活书店贵阳分店开始零售。此时全民抗战的呼声很高,人们迫切希望了解抗日战争进展的真实情况,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其方针政策。《新华日报》虽然可以在国统区公开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1月5日是邹韬奋百年诞辰纪念日,这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所留下的光辉业绩,至今仍是我们骄傲的精神财富。重温他费尽心力谱写的不朽篇章,都会激励进取者新的活力,跟着他的脚步,去倾注自己的热爱。热爱祖国邹韬奋是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而著称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炮火,震动了不愿做奴隶的全国人民大众。在民族矛盾压倒一切的时候,韬奋的人生旅途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他再也不能同往常一样偏重青年的个人职业修养,由他主办的《生活》周刊和后来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密友胡愈之的帮助F,成了宣扬爱国主义的阵地。…  相似文献   

13.
彭厚文 《党的文献》2011,(6):97-100
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的《使敌攻武汉处于我战略包围之中》,是1937年12月30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等给正在武汉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王明、周恩来、项英、博古、叶剑英的一封重要电报。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接连溃退,抗战形势日趋危急;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4.
轩遄  一夫 《新湘评论》2013,(1):25-27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发言。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的党报党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8年9月29日,延安桥儿沟天主教堂被装饰一新,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就在这里隆重举行。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于10月14日向与会代表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报告分析:在新的抗战形势下,“必有一部分人,因为主要大城市与交通线的丧失,财政经济的困难,国际援助的不及时,因而发生着与增长着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而日寇、汉奸、亲日派,必将利用这种情绪,大放其和平妥协空气,企图动摇我抗战的决心”。因此,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悲观情绪,拥护抗战方针,反对投降妥协,坚持抗战到底,显然成为全…  相似文献   

16.
不畏强暴,誓作人民喉舌的郭福奋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文化战士、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年起他主编(生活)周刊,从此一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先后创办生活书店,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期间,他不畏强暴,不受利诱,抨击反动势力种种罪恶,为人民利益大声疾呼。茅盾称赞邹韬奋是一个“不计利益,不计成败,只知是与非,正与邪”的“操守的人”。1931年6月,天津(大公报)报道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兼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利用权势和一名女大学生结婚,并许女方聘金数万…  相似文献   

17.
《支部生活》2011,(7):52-52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重要”二字圈掉了。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1944年7月24日他不幸逝世,中共中央在致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评价道:“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常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今年11月5日,是韬奋诞生一百周年,本刊特征得传记《邹韬奋》作者穆欣同志同意,从其新版中节选编发其中一章——《爱国犯》(大标题为编者所拟),以示对卓越的文化战士韬奋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9.
抗战初期,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团结了一批积极为抗战而创作的木刻作者队伍。周恩来不但是这个组织活动的指导者,更是这些木刻作者的知音。 1939年 2月 28日,《新华日报》副刊版刊登了 21岁的青年作者王琦的木刻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作品真实刻画了游击队在冰天雪地中艰苦战斗的场景。此后,王琦连续为我党创办的《战时青年》杂志每期创作封面木刻。其中有《嘉陵纤夫》、《警报解除以后》、《奔马》、《原野之春》等等。当时,周恩来对王琦设计的封面除鼓励赞美之外,也提出过一些批评意见,还要求他多为《新华日报》提…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传记》(以下简称《传记》)是马仲扬、苏克尘为纪念邹韬奋诞辰100周年,奉献给社会和读者的一部传记文学精品。作者马仲扬曾在读书出版社战斗过,后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任原(红旗)杂志副总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苏克尘为原首都师范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正值国破家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当年的重庆.与其他进步青年一样,他们崇拜两个人:一是鲁迅,一是韬奋。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韬奋撰写的书籍和文章,是韬奋的精神引导了他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