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中产阶级可分为“旧中产阶级”和“新中产阶级”。旧中产阶级主要指自营小店东和自雇作业者,新中产阶级主要是以技能、学历、文凭为取向的事业及管理人才。196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多元化的工商社会,中产阶级兴起。1990年代,中产阶级上升为台湾社会主体,而且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台湾社会发展。台湾经济发达,民众特别是中产阶级关注财经资讯,财经杂志以其专业、深度报道,持续维持财经资讯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产阶级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股不可或缺中坚力量。但是近年来,台湾学界和一般民众都对中产阶级的衰落忧心忡忡,更有不少人惊呼“M型社会”已经悄然来到他们的身边。所谓“M型社会”是日本趋势学者大前研一在200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上层社会财富快速攀升,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  相似文献   

3.
1991年底俄罗斯独立后,立即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转轨。私有化作为激进转轨改革措施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要为新的制度“塑造”一个强大的社会基础——中产阶级。即通过私有化形成一个广泛的私有者阶层,从而构建新的社会结构。 所谓中产阶级,也叫中产阶层。在西方,一般根据收入、名望、教育、  相似文献   

4.
战后台湾“均富型增长模式”(即经济发展同时伴随社会平等化)曾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楷模。然而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伴随经济形势的逆转,台湾中产阶级日益萎缩,整个社会陷入“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中,社会经济结构逐渐由“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向“中间低,两边高”的“M”型发展,社会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台湾中产阶级形成及发展趋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世界各地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不同,中产阶级产生的条件和构成也不完全相同。台湾的中产阶级是台湾特有的政经背景的产物,随着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安然 《南风窗》2011,(23):25-27
美国社会的内在稳定机制不仅存在于静态的社会结构中,更依赖于一种动态的多元竞争格局。资本集团、本土中产阶级与外来下层移民之间的相互牵制,瓦解了激进行动的可能性,达成了社会均衡。  相似文献   

7.
自苏联解体后,在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进程中,俄罗斯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政治精英们一直致力于形成俄罗斯的中产阶级。与西方社会不同,当代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建立是作为政治上的战略任务自上而下提出来的,企图通过私有化等方式确立起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但是时值普京执政八年的结束,关于俄罗斯是否存在着中产阶级,依然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远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对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界定,尽管从范围和特点上都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但依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2008年普京时代向梅德维杰夫时代过渡时期,社会学家又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1991年开始,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快速展开,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其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学界对于本国中产阶级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并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在社会转型期的第一阶段即叶利钦时代,学界的研究重点是中产阶级是否形成的问题;转型期的第二阶段即普京第一次执政时期,社会渐趋稳定,学界把目光更多转向了包括衡量标准在内的中产阶级特征方面的研究上来。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现实来看,其中产阶级队伍既具备了全球语境下的中产阶级的普遍特征,同时又打上了俄罗斯转型期社会的特殊烙印,不能将其等同于西方意义上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一、作为国家与社会关注对象的中产阶级 俄罗斯中产阶级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大众化的意识范畴.在今天的俄罗斯社会,关于中产阶级的问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各类学术性期刊对此发表了许多文章,其他各种媒介也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0.
蔡鸿 《国际政治研究》2023,(2):60-84+6-7
“美国梦”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北美殖民地时期。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美国梦”在产生初期常常被视为“个人之梦”“移民之梦”,但随着国家政治概念的强化而变成“美国之梦”“民族之梦”,成为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对美国的发展和强大起到了特殊的催进作用。“美国梦”包括希望、信心、机遇、平等、成功、美好、繁荣、努力、决心和主观能动性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共同构筑了“美国梦”的核心涵义。然而,随着美国的政治极化、社会矛盾、通货膨胀、阶层固化等一系列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剧,“美国梦”对内已经沦为以阶层上升、经济成功、生活幸福为特征的中产阶级式的个人发展愿景,对外则成为美国在全球各地输出美国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龙振昼 《法制博览》2008,(24):19-19
人常说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它不像农村那样熟悉的人聚居在一起,可以用乡土社会的传统规则来调整,而必须用契约来维护陌生人社会的健康稳定,契约社会的核心是信任机制建立。而能保障这种信任机制的只能是政府,乡村社会中无论何种德高望重的长老不可能有如此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中产阶级职业知识化和蓝领职业贫困化,造成恶性循环,成为“平民美国”失去社会上升机会,世代陷于下层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维稳,既维护稳定,我们国家的宗旨是:"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社会的稳定是全国人民群众共同的心愿,是国家改革发展的前提,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的不和谐的因素,要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的因素。妥善的处理好人民的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07,(5):82-84
开放社会的形成,是避免一个国家“盲目崛起”及“一崛不振”的不二之途。国外有学者研究中国问题时,总疑虑重重,要么替中国担心,要么担心中国。  相似文献   

15.
前些天有一个关于“富家子弟”的议论。据说是学者陆学艺先生在北京城市志愿者论坛上说了这样的话:“应像引导企业家和高收入者参与光彩事业一样,组织富家子弟做义工”,并称“富裕人群子弟多帮助弱势群体,不仅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还可以帮助富家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大概只是一个“场面话”而已,富人子弟去不去做,是另一回事。但这里隐含的两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一个是对富家子弟的“道德关怀”,另一个是“缓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创新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勇 《南风窗》2011,(21):24-24
维护一个社会的秩序稳定,不仅仅是政府的本能,也是"社会"本身的先验渴望。故自有社会始,即有"社会管理"。自治,或政府以权力、制度、法律、政策等建构、维护一个社会秩序,辅以自身的改革消除社会稳定的隐患。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给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设置一个不可逾越的边界。在边界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爱护动物人士,向广东屠猫的食店下了战书,纷纷声讨抗议。一个社会,有中产阶级崛兴,不止是工资收入的数字,也不止以消费享受能用多少法国欧洲名牌为指标,中产阶级有一套对人生和世界的价值,中产阶级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还要追求精神的丰足,想听莫扎特的音乐,欣赏印象主  相似文献   

18.
二元社会结构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在二元结构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压力转移”和农村“精英转移”的互动机制的确发挥过重要的政治稳定功能 ;然而 ,这一稳定机制具有内在的局限性 ,迫切需要在从城乡分治到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 ,再造中国政治稳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韩兆瑞 《法制博览》2010,(10):55-55
俗话说:一生不出门是个贵人。在你涉足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向人打听你所要行走的方向、感叹行路难时,你才会深刻理解这句话的精辟。但在现代社会,所谓“贵人”应是山南海北、飞来飞去的人了。我不是一个“现代贵人”,我所涉足的城市少得可怜。但就在这极少的陌生行走中.更能深刻地留下了对一座城市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中产阶级以及更为富裕的阶层看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低收入人群常常会做出种种令他们难以理解的举动。困惑之余,他们用“愚昧”、“短视”等字眼表达自己对穷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然而穷人真的“愚昧”、“短视”吗?其实他们的很多做法都是艰难处境下最符合经济学规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