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鹏总理在全国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郑重地重申:“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不仅重申了我国一贯的原则立场,更表达了我国政府的坚强信念。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在尊重客观现实、尊重客观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和制定的。因而具有科学的根据,这个科学的根据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
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也是实现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转变、走有中国特色道路迈开的第一步。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为摆脱经济困难而提出来的。这个方针的形成又和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新路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近两年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础上,最近,党中央根据马列主义原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又提出了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方针。这个重大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纠正左倾错误的指导思想的进一步贯彻,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大决策。要确保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就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用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员要无条件地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这是去年十二月份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的。这次会议,中央果断地决定在经济上实现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方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就必须特别强调中央统一集中的领导。做为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岗位上的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维护中央的方针,无条件地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自力更生思想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就是自力更生方针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就是自力更生方针的胜利。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仍须坚持自力更生方针。  相似文献   

6.
《前线》1962,(24)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明确地提出了整个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全面的完整的。为了实现这个方针,首先要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农业。关于这一点,十中全会具体地指出:“要动员和集中全党全国的力量,在物资方面、技术方面、财政方面,在组织领导方面、人材方面,积极地、尽可能地支援农业,  相似文献   

7.
在中美建交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下,根据改革开放初期的新情况、新要求,邓小平继承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思想,作出了调整对台工作方针的决策,即把"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方针调整为"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统一大业"的新方针。新方针有三个要点:第一,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第二,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第三,商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对台工作新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它强调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并将其列入80年代三大任务之一;它还坚持"两手论",既有和平解决的一手,也有不放弃武力解决的一手。  相似文献   

8.
庹道中 《新长征》2014,(11):4-5
从严治党的执政方针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从严治党的诸多论述,深感其中体现出许多的新思想、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喇定了九条重要方针。第二条方针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策三条方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教兴国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是:科教兴国必须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前提,只有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必须依靠科教.只有通过科教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的任务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科教兴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一起来。一、两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经…  相似文献   

10.
加强依法治国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被我们党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宏伟目标。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基本原则及实现途径,一致观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然而,该十六字方针中,仅前四字关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方针.这个方针究竟应该怎样定性,党史界一直没有统一认识、过去一般都认为该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出于策略考虑,强调它是策略方针.目前对其认识虽有突破,但也只是笼统地称它“指导方针”.笔者认为,对该方针的定性,应该从战略高度进行估价.战略是指政党、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全局性的方针任务,策略只是指为实现战略任务和战略方针而采取的具体手段.战略和策略的关系反映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战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达到这一历史时期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以前基本上是不变的;而策略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战略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它随着革命形势、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而相应地变换.可见,目的、全局、长远、稳定是战略的基本特征;而手段、局部、当前、灵活则是策略的基本特征、“和平、民主、团结”方针具备战略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执政基石,也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3.
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这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这一方针,搞清楚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对于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  相似文献   

14.
1、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十四大报告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 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这再一次 显示了我国政府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信心和决心。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优良传统。维护国家 的统一,热爱自己的祖国,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美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祖国大陆前所未有的真正统一,中华民族基本上实现了自己 的夙愿.然而,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大陆和台湾仍处于分裂状态,祖国统一的历…  相似文献   

15.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策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提出,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所具有的战略勇气、战略胆识和政治智慧。这一方针不仅为我国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仍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有 《奋斗》2004,(1):39-40
方针,作为指导工作的准则和要求,对工作和人们的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它是执政党和政府实现领导和统治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以它的先进性和人民性的本色,制定并且执行了一系列源于人民、服务人民的工作方针,推动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全体党员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但是由党制定的科学反映历史发展规律、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出来的,而且是由共产党员按照党员标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表现出来的。党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党的  相似文献   

18.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要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是干部的现代化,必须要造就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这是我们党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和认真研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我们党的干部路线的发展,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方针。我们要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下个世纪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按照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9.
确立合理的农牧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为此,在粮食连年增产以后,窦店村不卖高价粮,而是采取了积极发展畜牧业的方针。他们认为,这一方针符合“服务首都,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精神,因为首都市场最需要郊区农村供应的首先是肉、蛋、奶。同时,他们还算了一笔账:每年用增产粮食的一半,即50万公斤  相似文献   

20.
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制定和执行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这次事变获得和平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方针的制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事变突起,中共曾一度主张“审蒋”、“除蒋”,使党早前制定的“逼蒋抗日”方针出现了反复和动摇。经过对客观形势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中共认识到只有和平解决这次事变,才能有利于结束全国内战,实现全民抗战。于是,中共提出了有条件释蒋的主张。共产国际12月16日的电报指示,无疑对中共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