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国亮 《唯实》2006,4(6):36-41
政府权威的生成是基于家庭权威和组织权威之上的.生活和安全的需要使父权制权威取代了母权制权威,竞争和冲突必然要求人们合作与遵守秩序,人们对秩序的诉求导致组织权威的产生成为必然.以国家机器来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并最大限度地确立政府权威,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明型国家”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规定性”条件,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应延续“以文化代宗教”的中华文明秩序机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中华文明的复兴,而中华文明的复兴关键则在于其文明精髓的复兴;考虑到“以文化代宗教”是中华文明秩序的精核所在,中国的文明精髓只能在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寻找.作为“全涉型”社会组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跨阶层、跨地区、跨行业的国家组织体系,实现了“后帝制—后儒家”时代的行政整合;但能否有效实现文化整合,关键在于能否在新时期形成国民认同、社会认许和国际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推进“文化执政”,执政党才能有效地进行文化整合,进而在现代国家建设中促进中华文明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有序协商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与维护现有政治秩序稳定的有机统一,是在现有政治秩序框架内,国家通过政治吸纳和体制嵌入,发挥社会组织协商功能,以回应社会诉求,保障社会权益,实现科学决策。党的领导、国家的主导、社会组织的主体意识、适度协商和制度化协商是社会组织有序协商的基本特征。要处理好有序与有效、有序与活力、有序与发展的关系,真正发挥社会组织协商的优势与潜能。  相似文献   

4.
城市低保家庭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强调"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存状况尤其值得关注.笔者利用两次调查收集的资料,并结合当前国家关于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效果,试图就城市低保家庭陷入医疗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法院和其他司法机关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司法权的国家本位是一种国家完全主导司法活动的"司法状态".司法权的国家本位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深重的.它使"无讼是求"成为主流的司法文化,也使得司法活动不重程序,司法活动和司法制度过分强调国家和社会"秩序".要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适当调整司法权的国家独占,让社会和公民在司法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金英 《共产党人》2009,(22):37-38
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群众工作做好了,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各级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牢牢把握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在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作为一项紧迫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明确举措、创新载体、注重实效,才能把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才能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敬老院是村社集中供养模式的组织载体。在乡村社会场域中,敬老院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村集体的组织动员。村集体不仅是资源整合和社会动员的重要主体,而且通过养老服务外包构建了风险共担、分流治理和监督制衡的治理结构,维系了敬老院的日常秩序。因此,村集体是统合地方政府、乡贤群体、农民家庭和养老服务公司等不同主体的核心,由此形成"多元一体"的村社养老秩序。面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困境,通过发掘基层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立足村庄社会构建低成本、高福利的村社养老模式,是回应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1.维持宪政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于当代政府治理而言,良好的宪政秩序意味着法治权威的确立、政府合法性的建立、政府治理体系的稳定、政府过程的有序,它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家竞争力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公共管理者,如何防止政府的崩溃,建立和发展宪政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至为关键。2.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家中心主义和市场中心主义的偏狭观点对于经济发展是有害的,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结果。政府与市场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二者有机的配合和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应从价值、规范、秩序、治国层面全面地立体地审视法与道德关系,才能回应现代法治国家对法与道德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从价值层面看,法律必须服从道德评判及其价值指向;在规范层面上,二元社会结构使法与道德成为并立互补的不同规则;在秩序层面上,伦理秩序是基础,法律秩序为主导;在治国层面上,推行法治立国,德治并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8,(2):60-61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坚持把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严格区分开来,而共和主义则认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政治社会.哈贝马斯强调,既必须把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区分开来,又必须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领域,并通过公共领域的自由讨论来影响政府决策,控制社会权力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才能保证自由和公正.而政治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也是在公共领域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6,(6)
社会政治稳定所追求的政治秩序内在地包含制度与价值两个层面,即制度秩序与价值秩序的统一。制度秩序是一种显性秩序和刚性秩序,构成社会政治稳定的外在表现形态,价值秩序则是一种隐性秩序和柔性秩序,构成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层结构。现代国家的价值秩序一般是通过国家意识形态的力量塑造形成的,一方面通过塑造政治信仰,国家意识形态成为维系政治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共同的道德与文化价值观,国家意识形态成为促进社会团结、实现社会整合的价值基础。国家意识形态作用于社会政治稳定的内在机制体现为社会凝聚机制、政治认同机制和政治整合机制。从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两个层面来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相似文献   

14.
高丽 《世纪桥》2013,(1):60-61
警察权是国家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社会中只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才能奠定起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基石。本文通过对警察权与公民权的界定,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在警察权运行中尊重和保障公民权。  相似文献   

15.
周志文 《世纪桥》2012,(11):153-154
中国社会目前的老年养老已呈现出性别差异特征,农村老年女性晚年生活艰难,她们既是家庭经济劳动和情感的支持者,同时也是需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和社会在经济、物质、情感方面支持的受照顾者。本文对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虽然国家和社会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家庭养老依然占据老人养老的主要地位,只有国家和社会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间的能动性,才能提高和改善朔州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在家事领域,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维护家庭秩序,保护家庭中相对弱势一方的利益。但这绝不意味着法律应当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介入家庭领域、调整家事关系。英国的科克曾经说过: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应当说,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基本结合方式,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家庭传统道德观念。今天,传统道德文明的主导地位在很多方面被法治文明模式所取  相似文献   

17.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抓好功能强化和作用发挥,持续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是构建以国家为主导,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中心治理的征收与补偿秩序的制度创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涉及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充分实现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互动合作,才能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使征收与补偿制度获得预期的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9.
<正>"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再一次强调了做好家庭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妇联组织如何做好家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对妇联组织的充分信任,表达了对广大女性的殷切期望,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家庭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20.
杨燕军 《学习月刊》2014,(19):43-4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当代道德伦理秩序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