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看着当地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脸,我感觉援藏工作虽辛苦但真的值得。"作为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一员,吴松涛从康马县中学调到日喀则市"六城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他和其他队员在"六一"前夕,前往日喀则市儿童福利一院,与497名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欢庆"六一",一同庆祝"阳光陪伴成长"系列公益行动两周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2.
行走白玉     
<正>"海拔三千",是武侯区、崇州市第二批援藏工作队的QQ群名称。2012年7月,40名援藏干部肩负使命,千里驰援平均海拔3500米的甘孜州白玉县。两年间,援藏干部用青春热血、勤劳智慧和激情实干,辛勤耕耘着这片渴求发展的热土。两年间,援藏的经历让他们在感动  相似文献   

3.
忆华  于利国 《党史博采》2009,(11):44-44
<正>鲁迅生于1881年9月,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毛泽东较鲁迅小12岁。虽毛泽东与鲁迅未有一面之缘,亦无直接地书信往还,而毛泽东却断言:"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那么,是藉助何物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0,(6)
我是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副社长。1995年6月,经组织选派,与中央国家机关81名同志一起,到西藏援藏。1998年5月,第一期三年援藏期满后,根据组织决定,继续援藏。先后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兼外宣局长。我还被选为自治区人大常委。1995年,中宣部动员干部援藏,派一名同志到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任副部长。按要求,我已超龄,但仍和其他同志一起报了名。我当时想,如果是提升职务,或者到其他条件较好的地方,我可以不报名,可以不去。因为孩子还在上小学,家里确有困难。但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虽…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1 1月10日9点半,我国著名的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建筑教育家、89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如约出现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虽大病初愈,但老人家看起来精神很好,谈吐间思维清晰缜密。1946年,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建筑系。恩师林徽因曾这样评价吴良镛:"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多年与困境抗争中表现出的少有的坚强。"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吴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正是刻苦、渊博、坚强,以及对事业的激情。虽  相似文献   

6.
题记:什么是雪域高原的"正能量"?我的理解是:它是一种情怀,它是一种奉献,是一代又一代援藏人的光荣传承,是积极向上的崇高精神在雪域高原的展示;它又是一种"气场",看似无形,却能给藏族同胞带来吉祥,使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散发出彩虹般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江中澍 《共产党人》2007,(17):33-34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委原副书记刘昭雄,曾是被玉林组织部门认可的"优秀干部",也被玉林市许多人认为是很有前途的人。他与孔繁森同一批参加援藏,同在阿里地区工作。孔繁森成了楷模,可是,他却当了  相似文献   

8.
正西藏拉萨素有"日光城"的赞誉,阳光是拉萨一张亮丽的名片。冬天,我会爬上南山公园最高处,让阳光撒满心田,慢慢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着援藏岁月……那是七月的一天,正在机关干部职工住房建筑工地的我,隐约听到手机铃响。"回单位一趟吧!"房管处处长用急促的话音说道。我心怀疑惑回到了单位。"领导征求你的意见,是否有援藏的意向?"也许是多年的部队生活历练,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应道:"组织的决定,我服从!"这一天,回  相似文献   

9.
<正>西藏,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1994年中央作出对口援藏战略决策以来,辽宁先后组织八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从那时起,雪域高原留下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奋斗身影和精神印记。2016年7月,辽宁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182名队员来自省直26个单位和沈阳、大连、鞍山市,以及"组团式"医疗团队和教育团队,还有筛查地方病医  相似文献   

10.
援藏记事     
张少宝 《求贤》2014,(1):58-58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岁月令人难忘,总有一段经历让人刻骨铭心。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我作为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也是全国老干部工作系统的首位援藏干部,在西藏昌都担任昌都地委老干部局副局长。3年援藏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感悟,让我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大夫,是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2016年7月接到进藏任务,我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当年,我外公就是修青藏公路时的随队军医,我姑姑姑父也是援藏干部,现在轮到我了。我要做家里第三代援藏人。为此,我感到特别光荣和自豪。但是一进入雪域高原,我还是在头晕目眩中发现缺氧状况比想象的更加严重。安静的时候,血氧也只能到88%,慢速步行的时候,血氧82%和心率120  相似文献   

12.
<正>三年前,作为北京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我来到了拉萨。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高真美!一翻过唐古拉山踏进西藏的门槛,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之下,茫茫草海、镶嵌于草原的曲曲直直的河流溪水,如此之静、如此之清。那水静得几乎不流动,清澈见底。远处连绵的雪峰,映衬着湛蓝的天空,山与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就连一朵白云、一片雪花都透着缕缕宁静与清幽。陶醉于西藏的山水之美,却也因西藏的"高",让我瞬间从美景中,返回了人间。  相似文献   

13.
孔繁森同志关心同志,帮助同志,对与他同甘共苦的援藏战友,更是手足情深。我和同期援藏的许多同志都得到过他的关心和帮助。 金秋10月,高原的天空湛蓝如洗。1988年援藏大军中山东、辽宁二省的同志,先后飞抵拉萨。当时,刚刚进  相似文献   

14.
王秀文 《求贤》2013,(4):63-63
2004年,因为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毫不犹豫地报名援藏,经过层层筛选,我最终有幸使成为天津第四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教育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15.
<正>丹棱县住建局总规划师罗云国被组织选派到金川县任县住建局副局长,两年的援藏经历注定成为他人生中最深刻的段落与记忆,苦与乐、得与失,使他感慨很多,但他最想说的是:援藏——我无怨无悔。2012年7月6日,罗云国与40名干部一起踏上了援藏征途。进入藏区,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是高原反应还是让罗云国一时难以适应,鼻腔出血、嗓子干痛、皮肤干裂、头发脱落。高原的道路往往危险重重,堵塞、爆胎司空见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每次行驶在路上都是胆战心惊。  相似文献   

16.
心愿未了     
李勇 《求贤》2014,(12):55-55
“国家正需吾,西行义无顾。卸下春日服,随时上征途。”——当我被河东区区委组织部批准为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的那一刻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的援藏梦开启了。 体验,感知真生活 在藏期间,我在昌都地区实验小学担任教导室主任兼数学教学工作,天津援藏教师党支部副书记。克服着剧烈的高原反应,面对简陋的生活条件,自己只有一个信念:工作上耍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炸酱面、糖油饼、卤煮火烧、面茶……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味道,承载着多少北京援藏干部的乡情。能在雪域高原——拉萨品尝到正宗的家乡美食,对北京援藏干部来说,是件幸福的事。人们常说,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是关爱的味道。对离家千里之遥的北京援藏干部而言,吃到家乡菜是最大的心理慰藉,也正因如此,北京首旅集团援藏后勤服务团队为之付出了很多很多。于旸是这支队伍中的"老前辈"了,因为他早在2009年就来过拉萨,参与援藏工作。那个时候  相似文献   

18.
创城有我     
正作为一名援藏队员能够参与到日喀则的创城工作是一个偶然,能够成为一名创城人更是一种缘份。在市"六城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主要负责全市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和办公室的文字材料工作,先后策划、组织实施了十二期日喀则市珠峰道德讲堂活动,不断推进日喀则市道德讲堂活动走向常态化、大众化,为"六城共建"作出了援藏人的贡献。创城不是为了一块亮闪  相似文献   

19.
<正>谈到中国施行对外开放战略,持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有一句话风趣幽默,却道理质朴,发人深省,即我们"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后花园"与"百花园",虽只有一字之差,内涵、指向、意境却泾渭分明,天壤有别。前者私人所有,供个人独享;后者  相似文献   

20.
藏路无悔     
李春宁 《求贤》2013,(10):62-62
时间过得飞快,三年的援藏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直到援藏结束我依然是40余名援藏干部口中的小老弟——因为我是一个“80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