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伟 《前线》2014,(1):113-113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儒家经典受到了历代统治者和士人的热捧,留下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奇怪的是,作为《论语》的姊妹篇《孔子家语》,遭到了不可思议的冷落,历代先贤大儒鲜有提及,对许多国人来说,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  相似文献   

2.
近日,人民网又转载了习近平《之江新语》的四篇文章,再一次让人感到文风朴实、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读后令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回味无穷。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这些文章既是为官从政的指南针,也是为人处事的教科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作风要“实”。从《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可以领悟到,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与群众保持一种鱼水情感,坚持深入基层,主动与群众交朋友,改善干群关系,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到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多向基层群众学习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广泛地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虑、所盼,掌握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及时了解基层群众主要动态、困难问题及矛盾,做到常思富民之策、常思利民之事、常思为民之举,千方百计发展经济,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  相似文献   

3.
王敏  庞世伟 《理论学刊》2002,(1):111-11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所著<道德经>一书,凡五千言,文约义丰,除包含了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之外,还涉及到伦理、军事等许多领域,亦不乏精辟之言.书中提出为官者应当具有"上善若水"、"少私寡欲"、"上德若谷"之品德,这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4,(1):114-115
《王言解第三》是《孔子家语》的一个篇章。该篇通过孔子与弟子曾子的对话,较为详尽、全面地记述了孔子的王道言论。篇中有孔子所说“吾以王言之”,又有曾子所问“何谓王之言”,故以“王言”名篇。所谓“王言”,即关于王道的言论。本篇是有关孔子政治理想的重要文献,以下节选关于“王道政治”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4,(1):116-117
孔子的爱民思想是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孔子家语》中的《入官第二十一》是系统阐述孔子为官之道的篇章。孔子在该篇章提出为官之道的五个方面:第一,修身为从政之本;第二,为官治民应了解民情,顺应民情,并据此制订切合于民的政策;第三,为官治民要爱民,待民以宽,不可苛求于民;第四,为政者凡事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表率;第五,为政者要慎择左右。其中,涉及爱民的就占了两条,以下节选关于“顺民爱民”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所蕴含的丰富政德思想资源有益于今天的政德建设。《孔子家语》是专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与《论语》相比,《孔子家语》内容更丰富。《入官》篇是《孔子家语》中的第二十一篇,记录了子张问孔子"为官之道"的问题。孔子就如何为官而达到"安身取誉"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本文试对《入官》  相似文献   

7.
夏秀 《前线》2018,(10)
正在中国古代灿若繁星的经典中,《尹文子》一书算是寂寞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古代大家太多;二是该书篇章比较少,内容的覆盖面相对窄一些。但是,若从思想格局来看,该书特色鲜明,对治国理政的阐述全面又严谨,颇值得细读、体会。《尹文子》一书的作者尹文是齐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以道家"法自然"的思想为基础,兼收儒家、法家及其他各派学说、思想于一体,呈现兼容并蓄的气度。正是这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代有大量官箴之作,它们被称为"宦海指南",是古代官员的百科全书,主要讲述为官之道、从政之法和为官之德等内容。北宋理学家陈襄(1017-1080年)所撰的《州县提纲》是古代"官箴"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州县长官处理政务的重要指南。《州县提纲》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尤其是其中所提出的"廉""慎""勤"思想,既是为官者所要遵循的基本为官之法,也是他们必须恪守的基本为官之德。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官吏为官从政具有  相似文献   

9.
10.
正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对将帅的论述贯穿整个兵法的始终,兵圣孙武本人也因"阖庐知其用兵,卒以为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明君贤将、将帅等为官之要的研讨,对于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目标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明君贤将要亲民、利民,以厚爱其民、安国保民为最高奋斗目标作为明君贤将,一定要把安国保民作为行动的宗旨和最高目标。在《孙子兵法》首篇中,孙子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篇》)也就是说,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军队生死搏斗重要阵地,人们必须认真地考察研究。孙子十分强调将帅的作用:"知兵之将,生民之司令,国  相似文献   

11.
智旭以佛教唯心论解“大学”,认为“大”即“心”,且兼有“能”、“所”两重属性;探其源可知,其背后的理论根据为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由唯心一元论出发,智旭非“三纲领”之说,认为“大学”即“一纲”,为“明明德”;“明德”既居绝对本体地位,必然要求慎重对待,故其又有“慎德”论.至于“八条目”,智旭则只重“内圣”之条目而轻“外王”之条目,甚至要求本“内圣”而破“外王”.如此解读既无文字训诂依据,又有违儒家义理,然智旭全部着眼处仅在于藉儒家之言说佛家之理.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为戎狄所迫,将国都从渭水之滨的镐京东徙雒邑。秦襄公以兵送平王有功,平王封之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是为秦立国之始。当时,秦还是一个地处  相似文献   

13.
正《尚书》原名《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要旨主要有两点:一是明仁君治民之道;二是明贤臣事君之道。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为现实生活提  相似文献   

14.
这部书的出版应当说有某种传奇意味。 它的构思源于一次激情爆发时的灵感。孩子在中国科技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后顺利收到了剑桥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全家高兴之余,父亲突发奇想:要以孩子的成长过程为对象写一部书,一家三口分别进行描述和解读孩子学业成功的原因,提炼出对天下父母和天下学子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舒绍福 《唯实》2005,(10):13-15
《狱中札记》中的政党思想似乎成为“遗忘的角落”。事实上,葛兰西在此书中对政党的性质、职能、存在的要素以及党史的书写都有自己独特的分析。他认为政党不过是它们直接在政治和哲学领域而非生产技术领域培养自己有机知识分子范畴的特定方式。政党有着整合、教育、智识、仲裁、平衡以及技术文化等多种职能。政党存在所依凭的要素之间有特定的“固定比例”,且政党是历史地建构的,甚至常常会遭遇到权威危机。  相似文献   

16.
李谦 《求贤》2012,(8):62-63
龙朱小时候和黄永玉学过画画,他手绘了若干幅父亲的肖像,十分传神。  相似文献   

17.
崔苏妍 《湘潮》2013,(1):91-92
在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上去很美",然而这看似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是否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感到幸福,端看现今层出不穷的各类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以及病态的社会现象便发现并非如此。《爱欲与文明》一书中的理论观点从一个角度揭示了社会病态的根源,可以供有识之士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雅丽 《求实》2006,(Z2):142-143
孔子整理、收录、编排<诗经>过程中,将河南溱水、洧水流域男女表达婚恋情感的诗歌采入<国风·郑风>中,数量上居十五国风之首,内容上也最具有代表性.孔子选诗用于垂教立训,绝非杂录,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孔子的深层用意在于对这里的婚恋习俗加以引导、利用,通过"纳俗于礼",提升人们对君子淑女、妻贤母良、和谐幸福美好的家庭审美观念的追求,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下试分析<郑风>各篇,并结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对孔子的和谐家庭教化思想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女性灭子行为无论在历史现象还是文学描写中,都曾反复出现。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看,灭子行为显然使“母亲”这一角色陷入围攻的境地;而从情感角度,实施了灭子行为的女性往往因其悲怆的举动而博人同情。两种情景貌似矛盾,却是两性文化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以《美狄亚》和《宠儿》中的女主角为考察对象,从女性文化的角度解读女性灭子行为,对其原型特征进行梳理,认为该行为是男权等级社会中女性反抗行为的一种非理性表现形式,女性通过这一极端行为体现了她们的自我和主人意识。  相似文献   

20.
又读《青年毛泽东》,如见故人。这本书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解读了一个活生生的伟人之初。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毛泽东还一知半解,而高菊村的书,使我对伟人的故里有了更多理性的了解,引领我一步一步由感性到理性地去认识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