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正>《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轲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所论社会与人生问题的结集。作为"四书"之一,其影响与《论语》《大学》《中庸》同样深刻而广远。《孟子》一书所体现的高明之处,在于孟子认为,君与民是一体的,君民互不可缺,要想解决天下、国家存在的问题,必须统合来看,整体来解决。要注重君民互利、共利,甚至"民为重,君为轻",把民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来研究社会问题。在此思想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恒产"与人伦教育统合变革的主张。他认为,忽略君  相似文献   

2.
从所处的时代性出发,孟子在继承孔子"王道""德政""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王道仁政"政治理想,作出了拒霸道而推王道、批暴政而倡仁政、轻善政而重教化、行井田而求恒产的价值选择。不仅如此,孟子借助于性善论的哲学基础、生存论的利益基础、目的论的民本立场和德性论的实现路径,构建了论证其思想及价值选择的阐释逻辑。从历史看,王道仁政思想从未真正实行过,但其影响却不容忽视。王道仁政思想的价值选择及其阐释逻辑和历史影响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中,应当强调民生的价值理念、重视理论的知性特点、凸显道德的实践品格、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  相似文献   

3.
"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教化思想的精髓。相比孔荀等人的"内圣外王"思想,孟子的"内圣外王"教化思想是在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圣"以"性善论"为理论出发点,存心养气,扩充四端,形成理想人格;"外王"是将理想人格外化为行为,表现在政治上就是施行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孟子"内圣外王"教化思想更加强调"内圣"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仁学德政及西周以来的政治思想,提出的以民贵君轻、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为核心的仁政理念,是对孔子德政思想形式和意义上一种超越,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思想纲领和核心理念三个方面。“仁政”在儒家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都具有突破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子以"人和"为中心价值观,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仁政"型社会和谐理论,这一社会和谐理论以经济和谐为基础,以道德和谐为核心,以上下和谐为主干,以善政善教为两翼.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理论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理论的代表,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子》中的志气、道义、民本、智慧、文采都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毛泽东。在志气方面,孟子之尚志、之浩然正气、之志气的恒与坚、之志气的磨砺,都影响和激励着毛泽东。在道义方面,孟子之志于道、之道义决定生死、之道义决定胜负,也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民本方面,在孟子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而且孟子的"三宝"与毛泽东的"三宝"亦有相通之处。在智慧方面,孟子对毛泽东大智慧的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心之官则思""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三个思想方法上。在文采方面,毛泽东写文章也好,讲话也好,常常将《孟子》章句随手拈来。这几方面在毛泽东身上的影响和传承,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孟子、司马迁都认为六经之一的《春秋》是孔子所作,孔子也自诩:"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春秋》乃人主之学,孔子之后解释《春秋》的流派有多家,著名者如《春秋》左氏学、《春秋》公羊学、《春秋》谷梁学等。《春秋》治政大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得以诠释,但《春秋》诸学中以民为本的仁政阐释始终是其主流,特别是左氏学、公羊学,对我国古代的仁政传统的生成、传播与深化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政德建设也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例,浅谈习近平幸福思想的主要内涵、特点及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讲话》不仅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书和行动纲领,而且是一篇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幸福思想的哲学论著,是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科学指南。《讲话》坚持了人民幸福哲学之科学性与先进性的有机统一,不仅充分体现了幸福主体的广泛性与人民性、幸福目标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幸福途径的正当性与实践性,而且充分体现了幸福内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幸福维护的坚定性与针对性、幸福共享的崇高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李畅然 《理论学刊》2007,(3):111-113
一、清人刻意强调用“知人论世”来限制甚至取消“以意逆志”《孟子》一书涉及了后世两大文本诠释方法论,一是《万章上》“咸丘蒙问盛德之士”章的“以意逆志”,一是《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章的“知人论世”。前者在笔者看来,是《孟子》一书中最重要的诠释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1,(5):49-49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讲学语录,有的篇章可能是孟子亲自所写,但绝大多数都是由孟子讲授,学生记录,后经孟子删改后成稿。  相似文献   

12.
邵飘萍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而且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有益贡献。他第二次到日本期间,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编著《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体认。《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不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而且具体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之特色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诗作中有两次用典出自《孟子》。一次是1918年4月,《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名世于今五百年",用典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一次是1958年7月,《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六亿神州尽舜尧",用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为尧舜。"毛泽东自幼就接受包括《四书》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四书》中的《孟子》是地位仅次于《论语》、篇幅最长的一本书,也是在毛泽东心  相似文献   

14.
研究周恩来教育思想的精心之作——评《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吴瑞章王永钦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赵德强、韦乐、高宝立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周恩来的教育思想。该书不仅内容翔实,而且论述多有独到见解,是周恩来教...  相似文献   

15.
卢玲 《学习月刊》2010,(14):94-94
两千多年来,《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政治体制构建的主要理论依据。但由于历史原因,《五经》研究与翻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仅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度还不高.而且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学习中国文化需要的多语种译本。  相似文献   

16.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7.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8.
老子名李耳,是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传说孔子曾经拜他为师。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其所著《道德经》81章,虽仅寥寥5千余字,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语言优美洗练,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仅次于《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统治者———社会的管理者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采取超前措施,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掌握大事的先机,这一思想对于成功的管理是极其关健的,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超前管理”不仅吻合,而且是在较为深刻的哲学层次上对超前管理做了概括。1.对超前管理精髓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国学讲坛     
正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在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公输子,即鲁班。师旷,晋国音乐家。规,圆规;矩,曲尺。六律,古代音乐分声音清浊  相似文献   

20.
“仁政”是孟子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他的政治理想。“仁政”理想的要义是家给百亩之田、五亩之宅 ,形成君民同乐的良好关系。孟子“仁政”理想的提出 ,反映了他制止野蛮战争和暴政、安定社会的美好愿望 ,虽有空想成分 ,但其人民性、进步性也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