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宋学者罗大经曾说过:"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为官有为的贤者能人,而非为官不为的庸官懒官。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干部批评道:"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向为官乱为者"亮剑"。笔者认为,在治理为官不为方  相似文献   

2.
王连第 《奋斗》2005,(3):55-56
庸者,见识浅陋,胸中乏术,无所作为是也。庸官。是平庸无能者为官。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老百姓管庸官叫做:草包头顶个鸟纱帽。但庸官其人.绝非草包;他在保鸟纱帽官位时,却比谁都精明。他自认为比贪官精明.他说:“因贪污受贿把鸟纱帽弄掉了。那都是傻蛋:没了官便什么都没了,保住了官便什么都保住了。”  相似文献   

3.
正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大为改观,吃拿卡要、乱作为之风大为收敛。在这种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的大环境下,党风政风为之焕然一新。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区,某些单位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为官"怕出错、怕问责、绕道走、耽误事"的庸官懒吏现象却有所抬头,有的地方只注重严管干部,不注重调动积极性,一些干部信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无错";有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官员死后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不贪,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听了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若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这个笑话虽然过于刻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廉洁是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品质,是衡量干部好坏的一个方面,但还应以此为起点,励精图治,公正用权,做更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像上面所说这位官员大可列入“庸官”之列。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管理者当中,有为数不少这样的为官者。有的不认真学习新…  相似文献   

5.
"庸官"该治     
近年来,不少党政部门在重拳惩治"贪官"的同时,也加大了治理"庸官"的力度,让一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下课".对此,百姓纷纷叫好,并称"'庸官'该治".  相似文献   

6.
庸官者,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之谓也。比之于贪官,庸官的界定要模糊些,对庸官的整治也就不,容易下手?对于贪官,只要证据确凿,就可以根据其贪污的数量和性质,按照法律进行判决?庸官则不同,什么样的行为就算“庸”,可能大家有各自的理解;庸官造成的危害有多大,也难以作出定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8.
辛士红 《实践》2013,(5):37
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反腐倡廉的表态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区分"两道",划出了一条红线:想从政,就不能发财;想发财,就别来从政,决不能脚踩两只船。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你可以选择从政,也可以选择经商,但不能选择通过从政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反腐,狠抓作风,党内风气为之一新,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观,"为官乱为"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面对"永远在路上"的高压反腐新常态,感慨"为官不易""官不聊生",出现了一些"为官不为"的新态势。为此,本文拟从"为官不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原因,提出一点"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12)
<正>当前,所谓的"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对此,我们要深入分析,有效整治,加大对"为官不为"的追责力度,营造敢担当、善作为的良好环境。一、现状及表现所谓"为官不为"是指公职人员没有完全履行好职责的行为。"为官不为"现象各个层级都有,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不敢担当,唯恐把自己"牵扯"进去。干部中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信奉的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犹豫不决,畏手畏脚,确保退休时平稳着陆;摆不正  相似文献   

11.
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为官不为"的治理困境主要有:变异出新花样,隐蔽性更深,精准辨别难;呈现出新特点,欺骗性更强,调查取证难;凸显极强的传播性和扩散性,有效遏制难;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彻底根治难。现实危害是:搞坏官场风气,损害政治生态,污染从政环境;脱离人民群众,破坏干群关系,激化干群矛盾;损害人民利益,动摇执政基础,危及执政地位;阻碍改革创新,浪费宝贵资源,延误事业发展。要严格遵循渐进性与协调性相统一、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统一以及长期性与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全方位"扫描",力求找准找实"为官不为";突出治理重点,提升治理"为官不为"的针对性与精准度;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压缩"为官不为"的滋生空间;完善反向激励机制,强化反向激励对"为官不为"的惩戒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朱昌俊 《理论导报》2014,(2):35-35,48
正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谓公务员的"禁令"之年。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纪委等中央部门至少出台了14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禁令频频之下,一些官员感叹"为官不易"。这说明一系列禁令真正产生了效力,反腐反到了一些官员的"痛处",这未尝不是对反腐效果最有力的反证。但应该纠正的认知误区是,"不是公务员不好当了,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恶官不好逞凶了"。  相似文献   

13.
民谚是民间广为流传而富于生活色彩的词句。在流传的当代民谚中,有不少是针对官场中的庸官而宣泄的,读了耐人寻味。庸官,不言而喻,就是那些暮气沉沉,能力平平,心懒、嘴懒、手懒、身懒,不想作为、不会作为的干部。有民谚形容庸官是"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可谓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4.
正"为官不为"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顽疾",是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极端不负责任,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这一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因此,治理为官不为,既要立足于  相似文献   

15.
<正>不思进取当"庸官"特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推诿扯皮当"躲官"特点:遇事"躲"宇当头,"退"字当先。案例:2015年8月,群众投诉广东恩平某村支书违法租地造成严重污染,两个镇政府互相推诿,最终6人被问责。装聋作哑当"木官"特点:宁肯得罪老百姓,也不愿得罪违法分子。案例:下属人员连续挪用公款,天津金钟街道办原副主任王惠春视而不见,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16.
<正>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都有哪些亮点?经济观察报网为您逐个解读。既反腐,也追究"为官不为"原文: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继"八项规定"以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它体现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为官的新要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用"三严三实"的新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人,做好官,做好事。"为官"就要修身律己,做老实本分的人"为官"先要做人。古人云:栖守道德,珍惜名节。为官首先要勤于修身、严以律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不碰底线;不但要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各级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为官用权务必要敬畏权力。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座谈时强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与一位为官数十载的友人谈及为官时最大体验这个话题,他深情地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老百姓最有良心、最具爱心。给老百姓哪怕做了一点点事情,他们都会一辈子记住你的好处,念念不忘;而当你有难处时,他们会豁出命来保护你、支持你,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 要想取得老百姓的这份真情实意,那只能是处处、事事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多谋福利。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9):17-17
“无功就是过”——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寓言故事:一名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可见,庸官之害.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