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研究》2021,39(2):1-24
国家责任观念体现了一个国家或社会内部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国家的行为责任提供了观察一国基本价值观念的重要视角。新冠疫情期间,英美、德国和中国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内部对国家行为责任的不同认知。对其观念形成的历史进行简单梳理可以发现,一个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是由其资源禀赋、文化历史和现实国情决定的,具有内在的规律性。构筑未来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跨文化的视角,在理解不同文化形态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战败日记》的价值,在于真实地记录了战败前后日本社会的众生诸相的同时,如实地记录了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中一个有着前述思想背景的日本知识人内心的苦涩、酸楚、愤懑和挣扎的心路历程,表现出了对自己以及日本民族和日本国家的反思和批判,展示了这一时期日本人精神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3.
4.
刘波 《法国研究》2002,(2):22-38
<恶之花>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一部构架严整的作品.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其中<巴黎图画>一章"白昼"和"黑夜"两个系列间的回旋特征,探索作品内在的"隐秘结构",揭示波德莱尔对待诗歌创作的独特态度,并阐释其作品整体在谋篇布局上的美学根据.  相似文献   

5.
最近十几年来,“素质教育”在中国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人们希望以此来解决日益盛行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问题,并保证教育朝着它应有的正确方向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曾被许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提及,并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成功地运用,而后被世人所沿用.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拉伯雷.他们运用素质教育,成功地铸造出了他们的理想完人“君子”和“巨人”.本文将从孔子的《论语》和拉伯雷的《巨人传》的文本出发,介绍孔子和拉伯雷的“素质教育”观,并试从其教育作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略作比较,以揭示“素质教育”的本质和模式,希望给崇尚“素质教育”的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罗曦 《法国研究》2012,(3):78-82
在2010年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法国企业总数排名第四.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前时期,作为一个仅有6500万人口的国家,法国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面试作为一种直观的交流方式,在人才选拔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深入了解法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才能在法企面试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7.
8.
9.
在欧洲的历史上,拉丁语、日耳曼语、法兰西语以及德语和俄语都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放异彩,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流语言.而时至今日,英语不断对传统的欧洲共同语言进行渗透.本为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欧洲社会的共同语言,分析了英语对当今欧洲语言的渗透,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大国语言帝国主义,应采取兼容并储的态度,同时不忘保存本国的语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黄崇君 《法国研究》2004,(1):233-236
本文是作者对波德莱尔的一首散文诗<港湾>所作的浅要分析.在文中我们解读文字后面所潜藏关于美的层次,以期由此感受诗人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note is to examine if the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of the Swiss citizens is related to their confidence in Swiss institutions, precisely in politic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ne survey (Eurobarometer 2001), we show that the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is moderately related to the confidence, that the number of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of each institution depend on the level of confidence of the institution, and that we distinguish two types of relation: linear and inverted U‐shaped.  相似文献   

12.
对萨科奇致金晶慰问信的原文和译文的比较解读可以发现,翻译中的改写实践不仅取决于文本的语言结构.而且取决于文本外的政治、文化或社会因素,会因时因地而变。为了让译文符合当时的扶助者需要以实现其政治目的,适应目的语文化内读者的诗学习惯以影响其政治态度,译者会在翻译转换过程中进行用词的变通、增删、合并句子或段落,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改善政治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