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熠明书法     
作品点评魏熠明成长于书法世家,祖父魏宪如及父亲魏沁都是书法家,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魏熠明先由魏晋小楷和唐楷入手,对《张玄墓志》和《张猛龙碑》颇为喜爱,在不断的研习中逐步加强了自己书法中的奇崛之气和金石之感。他通过对古人技法的临摹练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实自己书写中的根基和气韵。在笔法和结体上,他力求刚而不拙,柔而不弱。魏熠明的小楷,从用笔上看,线条明晰,讲究笔法的方折、刀刻之趣,于犀利的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实践经历了一个艰苦砥砺的过程。这一时期,他的书法墨迹以书信、题词为多,书体以1940年为界分为较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字势随之发生明显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毛泽东在书写习惯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前期(至少在1938年之前),他执笔较低,习惯于枕腕书写;在后期(至少从1943年之后),则执笔较高,并改为悬腕书写。两种不同的执笔书写方式,正是毛泽东书体发生变化的关键所在。就其美学意义而言,这次书法体势之变,更像是毛泽东对以往书法的一次自我否定,也是他的书法实践否定之否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张秋兵 《湘潮》2018,(1):21-21
张爱萍将军多才多艺,擅书法、好摄影、工诗词,尤其诗词成就最高,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闲情自得好打油”.1991年出版的《神剑之歌-张爱萍诗词、书法、摄影选集》就选收诗词260多首.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珍藏着张爱萍1996年书写的一幅行草《满江红?痛悼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4.
陶永祥 《党的文献》2016,(6):118-124
毛泽东的书法生涯,经历了青少年时期的楷书学习、中年时期的行书拓展,自1949年前后,开始进入草书阶段。随后他临池不辍,其书法在经历了小草、大草的创作实践后,大约在1963年前后,进入到狂草的阶段,完成了其书法草书由"有法"到"无法"的升华。毛泽东的草书,是建立在长期书写实践基础上,进而对书法艺术主动追求的结果,是对书法传统进行"取法"与"破法"辩证扬弃的典范,开辟了"帖学"书法在20世纪新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化愚公”李公涛,是开封中国翰园碑林创建人,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艺术家。他在篆、隶、楷、行、草书方面的书法造诣都很高,尤其擅长草书。他书写的岳飞的词《满江红》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大有张旭、怀素之风,赤诚之情,充满字里行间。“怒发冲冠凭栏处”几字,仿佛一位怒目而视的将军;  相似文献   

6.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唐代永州人(一作长沙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当了和尚。虽习佛事,却酷爱书法,故“经禅之暇,颇好笔翰”。通过勤学苦练,怀素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学书治学的刻苦精神是十分感人的。因家境贫寒,无法备纸,他就在自己房子的四周广植芭蕉,数至万余株。芭蕉叶既宽又长,而且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之代纸,可以反复挥毫书写。芭蕉株高叶茂,他的房子掩盖在一片翠绿笼罩之中,因自号其居曰“绿天庵”。蕉叶虽多,但怀素仍然感到书写材料不足,于是又制作了一个大木盘和一块方木板,漆上漆,以之练字。写了擦,擦了又写,长年累月的擦…  相似文献   

7.
他家上溯几代都是握锄把儿的农民,他没有令人羡慕的文凭,他未拜于名师大家的门下,他全凭着自己的毅力与奋斗,饱蘸笔墨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人生。他,就是河南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漯河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清江。潘清江1956年出生在漯河郾城,孩提时代就喜欢写字,用树枝、砖头蛋儿、粉笔头儿写写画画。“文革”期间他抄大字报,“那时与其说是抄大字报,倒不如说是在练字”。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大都在形式上能给人以美感。 书法作品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来表达一种高尚的精神、情感和志趣,运用书写的内容。使人在心灵上获得美的享受或者受到某种教化与启迪。这就是书法的功能与其在美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贵术中  刘晓平 《湘潮》2004,(6):43-43
年过“天命”的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文久,不仅工作勤勉,而且喜好书法和绘画。张家界的奇山异水,给了他永不枯竭的滋养和灵气,促使他的书法创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他发现,峰林之美,除了它的险峻、挺拔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不对称性和不规则性,继而在心里产生一种把自然的不对称性和不规则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的强烈冲动。于是,进行书法创作时,打破上齐下不齐的传统格局,依据山型的变化巧妙布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则依据山形的陡峭挥毫泼墨,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气势不凡。草书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0.
提起岳忠东先生,近年来,在我区书坛上颇有名气。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岳先生几十年来不断进取,孜孜以求。他出身书香门弟,从小便临习祖父遗墨。为了练字,小时候的他,自己带上红纸为人家写对联。村里搞宣传,正在读小学的他就担当起在墙壁上书写一人高的白粉大字的任务。上中学后,他师从边雄飞先生,包头九中教学楼墙上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大字标语就出自他手。上大学后,他在温公翊教授的指点下先临颜柳,后学二王。到内蒙古大学执教后,在书法方面,他拜台歌、王叔盘和齐冲天三位先生为师。不时登门求教…  相似文献   

11.
冯都 《党史文汇》2002,(8):36-39
在电脑诸多字体中,有一种“新舒体”,被各种文书、媒体、招牌所广泛应用,这便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舒同将军的艺术精品。他的书法真迹雍容端庄、飘洒圆秀、笔走龙蛇、弯弓盘马,给人以愉悦的文化慰藉与审美感受。同时他的书法个性和风格,在中国翰墨史上留下了芳踪,星汉灿烂,繁花满山,光耀于中华大地,使尊爱“舒体”字的人连声叫绝,产生羡之、爱之、敬之的仰慕之感。一路“卖字”去找党舒同,字宜禄,化名文藻,1905年出生于江西东乡县城,父亲是剃头师傅,母亲开小饭馆,家境十分贫穷。在亲友救济下,他6岁时进启蒙学堂。当…  相似文献   

12.
“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这是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发言时的一句话,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体现着一名优秀共产党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政治本色。朱治国同志心中装着工作,装着事业,装着人民,却唯独没有装着自己。他把所有精力放在组织工作上,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为人、为官之“实”紧紧融合在一起,深刻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朱治国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沉挚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书写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的无愧人生,彰显出震撼人心的精神伟力。广大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崇尚先进、争当先进,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榜样力量。  相似文献   

13.
书法家都主张学习书法要读帖。所谓读帖,实际上就是看帖。这里帖的含义较广,它包括碑版、刻帖、墨迹。概言之,帖是指供人们临摹、欣赏的法书。读帖就是通过观察,仔细对帖上的书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出书写  相似文献   

14.
部队入党的马志军今年42岁。1983年马志军结束了5年的军营生活,回到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联合村。回村后,他就一头扎到了蔬菜基础知识的书堆和实验田里,七年如一日,马志军边学习边实践,一个心眼儿要在黑土地上给自己的人生写下浓重的一笔,用他自己的话说:“人不能小看自己,要自强不息。”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志军成了村里的种菜专家,并于1990年受聘担任了联合村村委会副主任。在他看来,联合村的前途和优势是发展蔬菜业。他利用自己的强项,带头内引外联选品种、跑销路、传技术,种起了圆葱、大葱、茄子、豆角这些保存期长…  相似文献   

15.
86岁高龄的欧阳中石,是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他学哲学出身,却成了我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行者;他是书法名家,同时也是京剧大师奚啸伯奚派的第一传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家,却常笑言自己“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美院2014年本科生招生考试的中国画系和书法系考场上,考生被要求使用古老的书写工具,除了宣纸由校方提供,笔墨砚都需自己准备。古老的文房四宝在现代的大学考场上现身,引发众人议论。文房四宝本是我国独特的书写工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曾经书写出诸多锦绣文章,创作出大量书画精品,承载了国人浓浓的文化情怀与民族精神。如今,文房四宝渐渐远离公众的生活,这固然与我们的书写方式从毛笔、硬笔发展到键盘有关,恐怕还与我们对文房四宝的文化价值漠视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杂技书法惹怒黄绮先生 黄绮先生在学术上一向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从不人云亦云。他的一句"不听人夸,不怕人骂"道出了他的真性情和大家风范。然而黄绮先生对于非字非画的所谓现代书法充斥书坛极为不满。他认为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任何风格、任何流派的作品,都必须受文字特定规范化的结构形式制约。楷有楷法,篆有篆法,草有草法,隶有隶法。离开文字,谈何书法!那些试图摆脱文字,搞些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所谓"创作"实为可笑,毫不足取。他还坚决反对把书法作为儿戏。  相似文献   

18.
看到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前不久在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上《带头学经典重品行讲奉献》的讲话后,我忽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充实自己,使自己更有"内涵"。曾维说:"重视学习,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把学经典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学经典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中央苏区县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建宁战斗、生活和实践过。周恩来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书法创作是激动人心的,但书法创作同时又是十分痛苦的,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更觉其神秘、茫然。其实,书法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内容写成条幅、对联等形式,是不是艺术作品,不能只看书写的内容和形式,而主要看这种书写的活动是含有艺术性,也就是说,看所写的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