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作学习法在高职院校法学教育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学习是"实践法学教育"中对应的新型学习方法,在国内法学教育中的实践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合作学习法在高职法学教育中运用的意义和具体规划等方面进行说明:"合作学习法"是以"学生的学法"为具体研究内容,突出学生以小组形式的参与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学生学法的改变来促成教学方法的改变,符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正江平在《八十自述》中说:"不昧权,也不讨好舆论。"他在近期的一个活动中说: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处理好党政关系。他在用现有最大的空间,直面着政治这个不能躲避的问题。今年85岁的法学教授江平,每年仍然带着3个博士生。虽然慢慢开始减少出席活动的频率,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发出的声音。廉政瞭望记者日前在一次会议上所见到的江平,思维清晰,表达顺畅,有时语速还很快,岁月似乎不曾在这位老人的语言表达里留下印记。虽然他曾经历过太多人生的跌打,以及时代的坎坷。他对公共事务的敢言,和只与法律为伍的意念,使他在法律的"江湖"里,一直被认为是"教父"。  相似文献   

3.
三个筛子     
孙志昌 《党员文摘》2021,(1):M0002-M0002
一天,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到他跟前:"我有个消息要告诉您。""等一等,"苏格拉底打断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学生不解地问。"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从街上听来的。"  相似文献   

4.
25个春夏秋冬,情洒教育之路,他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教育事业;25个寒来暑往,情注育人讲台,他把爱献给了每一位学生。他,就是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曾获得"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的陇西三中校长张爱军。  相似文献   

5.
姚摇 《廉政瞭望》2010,(1):46-47
他是一名法学教授,为了研究地方黑社会势力,20年来,他深入黑社会内部,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接触黑社会老大,并和十多个老大成为了朋友,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材料。而他的研究之旅也充满了惊险与刺激……  相似文献   

6.
喻中 《探索》2003,(6):81-84
哲学史上先后出现过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哲学思考都有一个中心问题,都是对某种"提问"的回答.与此相对应,法学史上也出现过提问方式的两次转向,对三种提问的回答分别形成了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与解释学法学.从本体论法学到实证论法学,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一次转向,当代法学,正处于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向解释学法学转向的过程中,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二次转向.解释学法学,已经构成了当代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研究的前沿景观.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他是"乞丐"校长,有人说他是"抠门"校长,但他心中始终充盈着对学生的大爱。新的一天开始了。马灿敏像往常一样,5点50分起床,6点半到学校,然后拄着拐杖在校园里转一转。7点半,他准时出现在校门口。随着第一个学生进校,他开始检查学生的礼仪举止,最后给学生一个微笑。这一连串动作,身为纳古镇中心小学校长的马灿敏已坚持了11年。从一所落后的农村小学到如今的省级民族示范学校,校园中一点一滴的变化他都了然  相似文献   

8.
张耀南  钱爽 《新视野》2018,(5):96-102
"国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国家之性质并国家的法律之性质"的一门科学。"国法学"之根本精神,是"法治主义""选举主义""对话主义"的,总之是"现代主义"的。张东荪《国法学绪论》所谈政治,完全是现代政治;所谈国家,完全是现代国家;所谈法律,完全是现代法律。此书在其本人思想史上,是其思想彻底摆脱"东方色彩"而进入现代欧西文明之根本转折点;在中华政治思想史上,则完全可以成为中华现代政治之三大源头之一:第一大源头是王宠惠之《中华民国宪法刍议》,主要论及"宪政";第二大源头是孙中山之《建国方略》,主要论及"实际的操作";张东荪《国法学绪论》以"完整性"与"系统性"为特点,可视为第三大源头。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08,(9):55-55
暑假是学校周边餐馆的淡季,但雷如刚却在暑假"捡"了3万元,而同行们只能呆呆地看着他赚钱。这个"捡"钱的良机出现在去年暑假前,雷如刚无意中听到两个学生的一段谈话。一个男生说:"暑假回不去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么一个人,少年时师从武岩法师、吴玉如先生研习书法;15岁起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曾跟齐白石先生学画画;又师从北京大学金岳霖先生学哲学,受到冯友兰等先生指点。他用"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来形容自"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其字的评价。他两次被授予中国书法兰亭奖,一次是教育奖,一次是终身成就奖。他是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在他和同事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他所工作的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  相似文献   

11.
正南京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他们学校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老师问学生:"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在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3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  相似文献   

12.
权威     
<正>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张能立试图用"求侮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真理反抗权威,无意中,却成了一种另类的、让许多学生没能反抗的"权威"。这位51岁的教授,在教室门口一趴,嘴里嚷着"赶紧跨过去""拿出你的勇气来"。这场两个月前就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在他心目中,似乎代表了突破权威和不畏强权。  相似文献   

13.
对"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陶璐琪来说,他的日常就是穿梭于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学术的、严谨的,用实验、数据和理性构筑,在这个世界里,他不动声色地积蓄着能量,朝着他心中的"珠穆朗玛峰"不断攀登向上。另一个世界是生活的、平和的,用真心、耐心和感性构筑,在这个世界里,他会自掏腰包督促学生健身,也会为了指导学生完成学术项目而不眠不休。  相似文献   

14.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62-63
<正>有人评论说:葛剑雄是典型的80年代人。在历史系毕业生吴恒眼里,葛剑雄则是一位"潮人"。他向廉政瞭望记者透露,葛剑雄是复旦最早使用空调、电脑和摄像机的老师,但奇怪的是他从来不用手机,因为害怕被控制。在这个拇指社会,利用技术、但不想被技术裹挟是他的生活准则。和葛剑雄同为著名地理学家谭其骧的门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振鹤对记者说:"葛老师是个聪明人,执行能力很强,听说他半夜一点多都在发微博。""较真"亦是葛剑雄的一大性格特点,对待学生出国留学的推荐信,葛剑雄会亲自为学生写。复旦中文系老师严峰这样评价他:"人家名流做图书馆长,只是荣誉性的安排,但葛老师60多岁来当馆长,是动真格玩命干的"。  相似文献   

15.
石雷 《共产党人》2011,(10):43-44
做党建促教学的模范镜头一:让党员帮助学生"兹有你校毕业学生杨洋在我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表现良好……"张治乾说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收到这样的喜报,得知本校学生考入重点高中后继续保持优异成绩,他心里也乐滋滋的。杨洋在红寺堡二中读初中的时候,曾是个调皮的孩子,爱玩、学习成绩一般,还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班主任曾多次教育批评也不见起色。张治乾了解情况后,主动要求一对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六心教育",培育了一批很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先进典型,使试点工作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开展。他是"最美乡村教师"刘习聪,在威宁自治县新发乡宝塔村民族小学担任特岗教师的时间里,他用自己的双脚跋山涉水走遍了500多个学生的家,募集款物近30万元用于资助学生和学校建设。他是麻乍乡新水村党支部书记朱大清,针对村级活动场所狭小的实际,他主动对自家老房子进行整修,改建成新水村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办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8,(10)
正中央宣传部9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玉滚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张玉滚是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他不忘初心,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扎根深山17年,矢志不渝奋斗在乡村教育一线。他爱岗敬业,学校师资紧缺,他潜心钻研每一门课程,苦练教学本领,千方百计上好每一堂课。他无私奉献,寄宿学生多,他学缝衣做饭,学生家庭困难他慷慨解囊,山区不通车,他用扁担把学生  相似文献   

18.
何云江  晏青 《当代贵州》2010,(10):26-27
<正>古鹏,一个在抗旱救灾中"要水不要命"的人,一个在关键时刻敢于立"军令状"的县委书记。他用执着、坚韧和顽强的意志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水!水!水!土地龟裂!池塘干涸!小溪断流!人畜饮水告急!学校饮水告急!乡镇告急!县城告急!村民们无奈的期盼,学生们渴望的眼眸,告急的讯息如同战斗的号角,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令他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不顾劝阻,拖着疲惫不堪的带病之躯,奔走在抗灾第一线。  相似文献   

19.
智慧两则     
白纸上的小黑点一位大师受邀到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之后,他找了一位学生,问他:"你看到了什么?"那位学生说:"那是一个黑点。"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不知道怎么去学校反映此类事件,即使知道也不会找学院或学校投诉,那样反而会把自己‘卖’了,不如在网上匿名曝光安全。"被学生发帖声讨的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教授邵振海登上头条,以他为原型的"信不信我让你毕不了业"表情包也跟着火了。"邵振海像颗毒瘤,摘除会伤筋动骨,伤害的是在读学生。如不清除,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这是邵振海昔日所带研究生在网上的留言。很难想象,一个老师究竟为何会被他的学生用"臭名昭著"这样的词来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