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著作权法天然地适用于网络环境,但应针对网络环境的技术特点做出必要的调整。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的利益更容易失控,因此,在重申、明确著作权人原有权利如复制权等的情况下,在著作权人的权利体系中明文规定网络传输权、对版权人权利管理信息和技术保护措施的法律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版权诉讼中,版权人的利益并不总是被保护的对象。对他人的侵权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并不应动辄得咎,在其符合责任限制的条款时,应当免责。这也是发展我国互联网事业的需要。一、与网络著作权有关的主体问题英特网上与版权活动有关的主体大致可…  相似文献   

2.
李鑫 《法制与社会》2013,(7):238-239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产生了数字出版及网络版权这样的新生事物,网络版权侵权行为也随之而生,但在如何认定这一行为的问题上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针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认定,从网络版权及其侵权行为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在认定网络版权行为时所面临的实体层面的和证据层面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版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探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丛立先 《法学评论》2007,25(5):114-119
网络版权侵权行为日益常见。判定是否侵权,往往需要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入手。本文从侵权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入手,结合网络版权的特殊性,深入分析了网络版权违法行为与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网络版权违法行为的阻却事由,探讨了网络版权损害事实的特征,阐述了网络版权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论述了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认为网络版权侵权行为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成要件并得出最终结论:应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版权侵权案件不断地出现,我国现有的著作权相关法律已经跟不上网络时代发展的脚步。本文从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一般理论入手,将侵权行为主体进行分类,重点阐述网络内容提供者的侵权责任及归责原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版权法中明确将作品的众多利用方式,例如复制、传播和改编等等,列举为版权人的专有权利范围,任何人未经版权人授权且没有法律豁免,对版权作品实施了专有权利范围内的行为,就会构成直接侵犯版权。但是,版权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有些当事人虽然没有亲自从事复制、传播或改编等直接侵权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与直接侵权行为或者直接侵权人的关系,也应当对直接侵权行为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这就是侵犯版权的间接责任或者称为问接侵权。根据国际版权界主流观点,间接责任主要包括辅助侵权和转承责任两种形式:辅助侵权是指当事人在知道或有理由知道直  相似文献   

6.
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然而,在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打破了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给传统版权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使网络传播版权问题一直贯穿数字图书馆建设始终,纠纷日见凸显。本文分四个部分,从我国数字图书馆网络侵权案入手,阐述了我国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的界定,分析研究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现状,认为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侵权案不仅存在案件数量逐年增多、起诉人增多、被诉数字图书馆机构增多趋势,而且具有侵权案由趋于单一化、赔偿金额呈下降趋势、审理案件的法院集中化、起诉者胜诉多、侵权行为虚拟性、普遍性、高科技性、复杂性等特点,探讨了数字图书馆侵权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规避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的四种办法:(1)强化数字图书馆在版权立法中的地位;(2)建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法律保障机制;(5)开展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正常网络信息服务;(4)提高数字图书馆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现实中出现了许多利用互联网侵权的案件。因为利用互联网的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具有不同之处,互联网侵权行为具有即时性,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这对传统管辖权依据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博客这种目前热门的网络新生事物的传播的特殊性,分析了在互联网环境下可能产生的侵犯博客版权的几类主体,以及其做出的侵权行为,并指出了目前立法呼声最高的几种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9.
正互联网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其不正当竞争较传统行业显现出新的特征,如侵权范围传播快、侵权成本低、侵权行为隐蔽难以发现等,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危害很大,某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引起了全社会和海外媒体舆论的关注,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维护互联网行业的正当竞争秩序,需要对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法律规制,包括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引入行业惯例,实施禁令等。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型经济电子商务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以及农村和跨境电商新政策的大力实施,必将在新的行业、新的地区带来大量的电商版权纠纷;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必然增加盗版的机会.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应该加快探索ODR机制,多元化解决电商版权纠纷:加强“网上法庭”对电商版权侵权的“审查”责任;借鉴国外的“网上法院”经验,完善我国的电商网上法庭;采取“众包式ODR”,防止电商版权侵权活动的蔓延;建立涉外ODR机制,解决跨境电商版权纠纷.  相似文献   

11.
思考之一:个人网络空间内发生的版权侵权行为同样应受现行著作权法的规范和约束 <大学生>杂志社诉"首都在线"版权纠纷案是一起典型的个人网络空间版权侵权案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普及,互联网上的个人站点和个人网页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它们成为网上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论通知删除制度——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批判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下简称为《条例》)在我国数字版权法制中正式确立了“通知删除”制度(notice-and-takedown regime),其目的在于确保版权人能够使侵权材料快速地从网络中移除,同时也保障合格的网络在线服务商(OSP)免于因其网络用户之侵权行为而可能承担的责任。版权人获得了与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P2P 方式的文件下载和共享方式的出现已经突破了传统网络版权的界限,针对网络内容提供商的“避风港”条款在这方面也鞭长莫及.因此,法国政府积极推动“三振法案”,虽然目前法案仍存在较大争议,但对阻止P2P下载方式的侵权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国引入“三振法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安全软件属于电脑操作系统的底层软件,拥有最高的系统权限。然而近年来,互联网领域滥用安全软件权限的侵权行为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给用户和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直接导致互联网行业乱象丛生。最高人民法院在百度诉360插标及劫持流量再审案中确认了互联网竞争领域应遵守"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和"最小特权原则"。上述原则的确立对规制互联网安全软件服务业的竞争秩序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审理同类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树立典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就管辖权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确定互联网上侵权行为管辖权的相关理论的分析,就如何确定互联网上侵权行为管辖权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新闻媒体、互联网平台与公众三个视角探讨数字传播时代新闻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数字传播环境下,平台在新闻媒体的利益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过度保护新闻版权的方案则可能伤害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已将除单纯事实消息以外的大部分新闻作品纳入版权保护范围,因而扩张新闻版权并非必要。虽然平台可以利用合理使用制度与避风港规则进行抗辩,新闻媒体仍然能够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对侵权行为提请确认与规制。而对于增加新闻媒体权利与互联网平台义务的规则设计方案,如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与“过滤器”条款,则需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加剧相关各方权益失衡的后果,以及对公众信息接近和表达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略论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耕 《现代法学》2004,26(2):119-124
技术保护措施弥补了法律手段保护版权的不足 ,但技术保护措施又催生了更先进的破解技术及其装置 ,版权及其邻接权权利人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主要国家均加强了反规避技术措施的立法。本文从技术保护措施的主体、相关性、有效性及目的正当性方面考察了各国对技术措施的界定 ,并对规避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侵权抗辩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了我国著作权法中有关反规避技术措施的立法缺陷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版权问题是制约我国视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完善法律法规,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强化政府监管、加强版权综合执法、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和技术应用保护等途径,创新版权保护与开发的机制,促进视频分享行业繁荣,维护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浪潮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法律界带来了众多问题和许多新的挑战。与互联网共生的是各式各样的纠纷,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网络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使得网络版权保护的难度增大,各种不同的新型作品侵权行为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版权法律保护机制。文章认为,既然网络作品也属于作品的范畴,应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畴之内,那么网络著作权就应作为基本的权利纳入我国著作权保护机制内。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数字版权产生、使用、交易、许可及转让等一系列过程,解决数字版权确权、交易问题,也为侵权行为的追踪提供支撑。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当前数字版权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构建了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登记确权共信机制、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交易履行机制、时间戳区块链技术版权电子证据存证溯源机制、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数字版权监管机制等四大机制,探索出版权确权、交易和维权一体化的版权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并从法律、技术、标准等角度建立统一的数字版权保护管理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