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7年春,正当北伐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长江下游,直抵沪宁的大好形势下,隐藏在革命阵营中的资产阶级右翼代表蒋介石,公然叛变了革命,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胜利走向了失败。对于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往史学界是从“四·一二”政变与帝国主义、“四·一二”政变与江浙财阀、“四·一二”政变与上海青洪帮流氓势力、“四·一二”政变与新桂系等不同角度来探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种种因素的。固然,帝国主义对蒋介石叛变革命予以支持,怂恿;江浙财阀予以资助;上海青洪帮流氓势力充当打手;以及新桂系与蒋介石的合谋等等,都为蒋介石叛变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与力量。然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因此蒋介石的叛变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他利用总司令职权,在北伐战争中,竭力保全并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同时费尽心机抢占地盘,进而藉其武力而发动了的。  相似文献   

2.
慕安 《党史纵横》2011,(6):33-37
华克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早年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事反蒋活动,1935年策划和主持了刺杀汪精卫的事件。1939年进入潘汉年的情报系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在隐蔽战线上坚持斗争数十年,  相似文献   

3.
江董琴,中国国民党左派人物,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而坚定的执行者,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不满于专制独裁,与邓演达一起创立中华革命党(第三党),并成为该党的主要领导人。1933年11月29日,为策应蒋光  相似文献   

4.
黄郛字膺白,浙江杭县人。人们熟知他在1933年5月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期间,与日本侵略者达成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的史实。但是对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所扮演的角色鲜为人知。事实上他不仅参于了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密谋过程,而且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运用自已在北洋军阀政府中任职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5.
蒲永能  王犁田 《党建》2009,(3):54-56
1927年4月12日,正当国共两党携手进行的北伐革命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背信弃义,悍然发动了针对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貌似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撕下伪装,下达了分共密令,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一人漏网”的鼓噪下,大批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中。  相似文献   

6.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红色中华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它不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欢迎。大革命时期,年幼的共产党把国民党视为同胞兄弟,加以团结和支持,想藉此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岂料同床异梦,先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以国民党“左派”自居、并被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看好的汪精卫也翻脸不认人,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携起手来一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孙中山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及一切革命政策,遂被破坏殆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然而,不屈不挠的…  相似文献   

7.
一、与父母生离死别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清水塘,毛岸青1923年11月13日出生于长沙东乡板仓,毛岸龙1927年4月4日出生于武汉。毛岸龙出生后第8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时期毛泽东、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和保姆陈玉英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分共”叛变后,共产党人全部转入地下。8月7日,毛泽东在汉口秘密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会后第5天毛泽东即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从武汉动身赴长沙,准备领导湘赣边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初识毛泽东,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这年春天,邓小平结束了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一年的学习生活,奉中共中央之命,回到国内。当时,正值国共两党合作走向破裂的前夕。这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发生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6月,邓小平在国内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第一站的冯玉祥部队,也开始对共产党人实行大清洗,“礼送出境”。邓小平根据党的安排,离开西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七年四月三日,福建的国民党右派,秉承蒋介石的反革命意旨,在省会福州首先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继而推至全省,开始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镇压工农革命的“清党”运动。福州“四·三”反革命政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发生于蒋介石在南昌、  相似文献   

10.
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蒋的政治主张。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社会作了基本正确的分析,阐述了革命的对象、革的动力。他不但在理论上阐述了反帝反蒋的必要性,而且将它付诸于行动,始终坚持民主主义革命立场,坚决反帝反蒋,并为此出了自己的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