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静  张寒 《中国审判》2020,(4):74-77
上级行政机关针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请示作出批复,属于内部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基于行政隶属关系,针对内部相对人而实施的行政行为,不直接对外产生法律效力,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亦不产生实际影响,不具有可诉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第(五)项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依法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
郑琳 《行政与法》2020,(4):92-100
行政机关协助执行行为认定为"司法协助行为+行政行为",可以在确保司法权威与提高执行效率的同时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为当事人合法权益救济提供可能。《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第七项但书前的规定,因为受司法权作用,是不具有可诉性的司法协助义务;但书后的规定,因为有行政机关独立自主的意思表示,是具有可诉性的行政行为。其中,但书中"扩大执行范围"包括执行范围内容、种类、期限的扩大,"采取违法方式"包括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以及程序违法。"缩小执行范围""不作为""擅自撤销或变更"等协助执行违法行为需要通过类推适用的方式对条款的法律漏洞予以填补。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处分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行政处分的可诉性张吕好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义务的行为所给予的惩戒。在我国的行政法体系中,行政处分属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但由于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三)项的规定,行政处分被排除在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之外。理...  相似文献   

4.
行政处分行为可诉性探析靳学英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对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人民法院不子受理。按一般理解,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范畴。这类案件是否全部属于内部行政行为,是否...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行政与法》2005,(7):92-95
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过于狭窄,限制了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使对行政主体的司法审查在很大范围上受到了限制。正确界定行政诉讼的范围,应当从行政诉讼目的出发,从我国立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入手,提出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除某些特殊权利)、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准行政行为、侵犯公益性质行政行为等的可诉性等问题加以重点研究,以期在今后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立法时,更加合理科学地界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6.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管理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但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不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本文试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涵义出发,论述了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弊端及可诉性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之构想。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行政法制的理论和实战中,对于行政强制执行的可诉性,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的行政强制执行能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近认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4条“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的规定和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基本原理,行政强制执行只是为了实现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只是该具体行政行为关于国家强制力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表明行政诉讼审查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作出进一步概括性和排除性规定,其第1条第(2)项规定: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即将上述行为界定为刑事司法行为,排除在行  相似文献   

9.
抽象行政行为是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不纳入诉讼范围的行政行为之一。学者们从法理和现实性、可能性的角度对抽象行政行为应当被纳入到诉讼范围中进行了大量的论证。本文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结合法经济学的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引入成本分析的概念,对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从全新的视角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致害行为为非可诉性行为的违法性的确认问题从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4条规定的几种致害违法行为的情况来看,致害行为不仅可能是法律行为(如行政处罚等),而且可能有事实行为(如殴打行为等);根据行政诉讼法所确定的受案范围,不仅可能有可诉性行政行为,而且可能有非可诉行为(法律上未明确其有原告资格的人).对于可诉性行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确认其是否违法,但对事实行为或非可诉性行为,通过何种途径确认其违法呢?国家赔偿法未作详细规定.例如,某乡政府批准甲在A地建房,而侵犯了乙的利益,乙不是行政行为的直接对象和接受者.如果该行政行为得以实施,乙的利益就必然受到损害,如乙不具有原告资格,乡政府的行政行为就成了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实行20多年来即将进行首次修改,修正案草案目前已全文公之于众。该草案的第四条和第五条是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这些规定一方面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未将抽象行政行为、社会组织行使公共行政职能的行政行为等纳入可诉事项范围。对于草案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可诉性行政事实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可诉性行政事实行为□杨绍东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颁布实施以来,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具体行政行为一直仅作行政法律行为理解和操作。随着国家赔偿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贯彻执行,这种理解的片面性显而易见。具体行政行...  相似文献   

13.
谈规范性文件的可诉性刘德生,孙晓清《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2项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提起的诉讼.人们对此一般理解为,法院无权审查抽象行为,相对人不服抽象行政行为,可以...  相似文献   

14.
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法范围之外,这与WT0的要求和国际惯例不相符合。本文分析了抽象行政行为被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的历史原因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了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法理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来论证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15.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行为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属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与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有关的,对特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作为以及相应的不作为。据此理解,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而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行为也符合这些特征:①可诉性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行为。(92)建设部第23号令《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建设部第23号令)第6条规定:…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自创建行政诉讼制度以来,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几经调整,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态势。但是,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体制,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以及双方行政关系中行政合同可诉性问题等几个方面依然存有缺陷,致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受到了诸多不适当的限制。这些规定既限制了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行政诉讼和行政审判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上述几方面的缺陷,适度拓展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可诉讼的范围之外,导致可诉的行政行为范围过窄,不利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和对行政行为进行最有效监督,也不能有效降低诉讼成本和社会成本。因此,应当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到可诉的范围。本文从抽象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抽象行政行为之诉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正> 有人认为行政诉讼在劳改机关是不适用的,劳动改造和劳动教养的区别之一,就是二者对行政诉讼适用性上的差别。这种观点,尽管不无一定道理,但有明显的不妥之处。事实上,劳改机关也是可以成为行政诉讼主体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是确认劳改机关是否适用行政诉讼的重要依据,即确认劳改机关是否行政机关,其行为是否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一)劳改机关是不是行政机关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所谓行政机关,又称管理  相似文献   

19.
刘章 《行政与法》2008,(2):80-82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而内部行政行为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有重大的影响。我国行政诉讼法将其列为不可诉行为之一。本文建议我国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应该首先借鉴外国成功经验,明确理论及现实依据,统一立法认识,然后确定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标准,并确定法院审查的方法,由此提出了将其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双效重合行政行为探析杨生行政审判实践中有时遇到这样的难题:对同一份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主体的同一个行为,有的人将它看成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认为不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有人则认为是外部行政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同一行为,缘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