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就从古装戏中看过“包公断案”。包公曰:“将犯人带上来。”一白面书生被押至堂上,两边衙役喊过堂威,包公断喝:“你把所犯罪行从实招来。”“小人冤枉。”书生应答。包公说:“大胆刁民,不动大刑,量你不招,来呀,大刑侍候。”书生被打得皮开肉绽。包公再问,“你招是不招?”“小人冤枉呀……”“来呀,……”“小人愿招,小人在街上见财见色起意,……”“让他画押。”包公审判:“尔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越货,法理难容,先下入大牢,  相似文献   

2.
4月12日举行的纪念包公诞辰1008周年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及包公后裔共同提出:政府应组织新任职干部面对包公像缅怀先贤,并立下廉洁正直、勤政为民的誓言。另外.在开封各主要进市路口及大型户外广场建立包公雕塑。(4月13日《东方今报》)  相似文献   

3.
陈景良  吴欢 《法学评论》2014,(3):190-198
包公作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司法之神",其形象是通过宋元明清近千年的层累叠加,通过笔记、话本、杂剧、小说等载体糅合铸就,由老百姓在生活中自发形成。除了传统清官情结和包公个人人格魅力之外,传统司法文化对人格道德力量的褒许,赵宋以降中国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期待,赵宋鉴于司法弊政而进行的司法改革,以及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司法职业化趋向,是包公之所以成神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因。包公作为"司法之神",其形象所蕴含的传统司法公正观念就是清官、清明和青天观念,就是在司法活动中清正廉洁,明法致公,为民请命。包公作为司法公正的象征,其形象是通过与权力、金钱、亲情的反复博弈逐渐丰满起来的,这三者也是导致传统司法不公的最主要因素。认识包公故事中的百姓心声和包公成神的内在动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次会上,文史专家蒋星煜先生讲了两则古代清官的廉政故事:一是包公掷砚,一是海瑞买肉。 包公掷砚的故事我是知道的。包公是安徽人。我到合肥时,赡仰过包会祠,祠内有一室塑着包公掷砚的故事,说的是包拯在广东做官时,清正廉明,百姓爱戴。端州(今肇庆)出砚台,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十二块砚台,这些贡品都是地方官包拯  相似文献   

5.
本稿旨在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在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与法律制度的语境里,包公思考吏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有何特点?与此相关,在北宋仁宗时代吏治渐趋(女+俞)情与法律逐步松弛的语境里,包公又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本稿的分析思路,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旨在梳理包公有关思想的基本结构。这是以往包公研究相对忽略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6.
历史叙事中的包公形象主要以忠孝、清廉、明察、刚毅为特征 ,而流传至今的 1 0个包公断狱故事 ,除了体现这些特征之外 ,还暴露了包公偶尔也有的断狱不明和刚愎自用的弱点。通过这一研究 ,可以提供一个与文学叙事和民间传说中的包公形象与断狱智慧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智纠错判案     
包公任开封府尹期间.一次秋决人犯时,有一死囚刑场喊冤。正值包公临场监督.立即命令暂停执行.押回府衙再审。  相似文献   

8.
端午小长假,蒙蒙细雨中陪家人到“开封府”游玩。“开封府”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市,毗邻风光旖旎的包公湖。一曲“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曾勾起多少人对开封府的向往。可以说,很多人的童年都是伴随着黑脸包公的故事长大的,包公在我们心中就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  相似文献   

9.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21):54-55
众案由头的陈州放粮故事 包公在陈州赈灾放粮、诛杀贪官的故事,是包公传奇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传奇故事之一。现在看到的最早的源头,是佚名作者编写的元杂剧《包待制陈州粜米》,  相似文献   

10.
卓荣 《政府法制》2005,(22):38-39
人物:包公、警察(男、女各1名)、王 朝、马汉、网吧老板、学生,共7人。 地点:网吧门口 道具:泉、椅、古装衣服3件、警服2件 (条件允许可摆放几台电脑显示器、几个 演员坐在显示器前) (幕启,网吧老板拉着学生的衣领站 在舞台一角) (王朝、马汉抬着包公上,大摇大摆) (音乐)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 忠奸……王朝、马汉,落轿! (王朝、马汉跟随在包公左右) (包公踱步来到舞台中央,王朝、马汉 跟在后面)  相似文献   

11.
当“包公”很难,也不难,关键 在于敢不敢秉公执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戏曲中的包公,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嫉恶如仇,上治皇亲国戚,下惩地痞恶霸,他将龙、虎、狗头三尊铡刀高陈大堂之上,寒光闪闪,威风凛凛,令一切腐败邪恶势力望而生畏,闻风丧胆.在老百姓心目中,包公是公道和正义的化身.人们期盼包公为民作主、伸张正义、铲除腐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包公式的官太少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芸芸为官者中,不乏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人,谁都想干好,谁都想做出一番政绩,老百姓期盼又拥护的事为啥不能去做,为啥“包公”这么少?个中三味值得深思,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位纪检干部身上寻得一些答案吧.收视率特别高的电视剧《黑脸》主人公姜峰的原型——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姜瑞峰1998年10月2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中向亿万观众坦陈肺腑,其言凿凿,其情切切,义胆昭然,感人至深.一位纪检干部的满腔热血,强烈地冲击着每一位观众,人们了解到了一个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人民充满炽爱的当代包公.这种对观众的震撼力量真实、自然,而确实又是不常见的.姜瑞峰说他并“没有打算活到现在.”既然要秉公执法,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必然要触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颇有“背景”的人的既得利益,有时办案的结果甚至要直接导致这些人身败名裂,所以这些人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有一种“包青天情结”,于是包公戏千百年来演得火爆、长盛不衰。小时候,我也喜看包公戏。管你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只要为非作歹而铁证如山,包青天的铡刀雪亮,决不留情。戏近尾声,即达高潮,剧场里群情激昂,我也感到热血沸腾。长大后,走遍各地,所见不平之...  相似文献   

14.
今年52岁的安徽省和县原县委书记扬建国是包公的家乡肥东县人,《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又当过和州刺吏。虽然和包公、刘禹锡两个历史上的清官有着如此的渊源,这个担任了近10年正县职、民间传闻即将升迁地级市副市长的“很有魄力”的县委书记,却成了成了闻名全国的“巨贪书记”.  相似文献   

15.
话说“三公”朱长才“早晨上班是‘包公’,下午上班是‘关公’,晚上下班是‘济公’。”这是时下流传的几句顺口溜。细细思来,颇有可玩味之处。“早晨上班是‘包公’”是指摆出一副“官架子”,故作严肃,让人感到深不可测,望而生畏,其实心里不知打的是什么小九九;“...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包河区因宋代名臣包拯而得名,被誉为“安徽第一城区”,“包公故里,滨湖新城”——这是包河人对外亮出的“名片”。 作为包河区第一位区委书记,吴广春在区里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上,不提出要把以清正廉洁为主要内涵的包公文化,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沐“清官文化”,行“廉洁教育”,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自觉维护“包公故里”的良好对外形象。 在逢会必谈廉的同时,吴广春每年都要带着属下到辖区内的包公祠,向“包青天”宣誓要“为俭朴之官,作清廉表率”。  相似文献   

17.
解读包公故事中的罪与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明 《现代法学》2002,24(3):3-24
包公听讼断狱故事 ,突出的也是“罪与罚”的价值取向。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本稿在讨论包公故事中的法律问题时 ,首先标举“罪与罚”这个题目。除此之外 ,这一安排也有先“实体法”后“程序法”的技术考虑。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纠纷无论如何不会出现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之间比例如此“悬殊”的情形。那末 ,何以馀以故事特别强调“罪与罚”这一主题呢 ?这正是本文着重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宋欣 《政府法制》2014,(9):26-26
韩复榘自幼喜读《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等公案小说,常以“青天”大老爷自居。  相似文献   

19.
法官咏三首     
(一) 漫道村乡里,毕生勤且忠; 苦心循善诱,荒芜变绿洲; 凛然祛邪恶,天平决辱荣; 敬君真善美,当代胜包公。  相似文献   

20.
包公的脸是黑的,而这位法院院长的脸却是“黄”的。那种透着金币光泽的金黄色,活生生地折射出一个腐败的“执法者”贪婪而丑恶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