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1981年3月,周谷城先生在《光明日报》著文,号召开展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十多年来,我国广大史学工作者响应这一号召,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范达人、易孟醇的新著《比较史学》则是其中最显著者之一。 比较史学是历史学中分离出的一门新学科。在西方,从1928年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的《建立欧洲的比较史学》一文发表,到三十年代末布洛赫《封建社会》一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西方比较史  相似文献   

2.
陈影 《前沿》2014,(11):65-66
布洛赫与德里达虽然在对“乌托邦”的界定上不尽相同,但二人思想的最终归指是相似的。布洛赫的乌托邦之灵与德里达的马克思之灵都在彰显一种无法尽然把握的不言之言,二者诉诸神秘主义的中介,希冀借助语言的力量和与他者相关联的期待(希望),在弥赛亚(性)这一论说平台上,寻找人类救赎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3.
论唐才常的中西比较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才常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在学术界,很少有人称他为史学家,但近年来已有人注意到他在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唐才常之学术,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唐才常集》(中华书局版,本文凡引于该集者,均在引语后注出页数)。其有一显著特点,即能“合...  相似文献   

4.
魏源是清代著名的全国主义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可是在他逝世以后,对他进行研究的并不多。1950年,齐思和先生发表了《魏源与晚清学风》,以后又有冯友兰、吴泽先生等的文章发表。论著方面直到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家俭先生始有《魏源年谱》出版。1979年以后,有关魏源的著作逐渐增多,湖南省魏源诗文注释组《魏源诗文选庄》、  相似文献   

5.
<正>对雷海宗而言,历史是由史识所统率的材料,假如没有史识,不过是一堆死的材料而已。一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出版于1918年,10年之后,英译本问世,风靡欧美,成为一时显学。从上世纪30年代起,雷海宗先生作为文化形态史观的倡导者,他在清华大学开设"西洋史学名著选读",使用的即是英译本,他系统地讲授了斯宾格勒这一著作。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史学家第一次合著史学著作。1989年秋,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史学家辞典》。该书由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教授邱树森主编、台湾“中央研究院”著名史学家洪金富等参加编写,全书80万字。这是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著作中,《中国通史简编》是一本有广泛影响的书。这本书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后,几经修订、重版,累计印数达数百万册。这是一部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中国历史的著作,作者就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  相似文献   

8.
在中國,魯迅一向被尊稱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時由於他的不朽的著作和辛勤的翻譯工作對世界文學所作出的貢獻,又使他成為一位在世界上有地位與享有國際聲譽的偉大作家。魯迅在世界文學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是由於他的著作所作出的貢獻。他在自己的小說作品中,創造出無與倫比的中國各階層的人物,特別是勞動人民的形像,描寫了人民的生活和疾苦,真實地反映出中國舊社會的現實。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的年代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博学者。 黄宗羲一生始终矻矻于学术研究,从不稍懈,从未间断。他于政治、经济、军事、经学、史学、哲学、法学、数学等,无所不工、无所不通、无所不论,写下了许多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黄宗羲不仅学问甚博,成就巨大,而且注重实学,反对空谈,讲究创新,不守成说,开启了一代学术新风,尤为可贵的是他精于治学之道,提出了综合百家,约之在我的学术思想。他为了“辨明国家治  相似文献   

10.
金炳镐是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他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最主要的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研究方面,表现出了总结性、成熟性和创新性三个特点.其著作<民族理论通论>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 恩格斯作为一位军事评论家和马克思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同时驰名欧洲。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经济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恩格斯则发表了他的军事代表作《波河与莱茵河》的小册子。马克思说,由于恩格斯出版了《波河与莱茵河》的军事理论著作,使他“在德国确立了军事评论家的地位”。其实,早在五十年代初,恩格斯就以自己一系列署名和不署名的军事论文,在欧洲和北美获得了“将军”的称号,被人们公认为当时最有权威的军事评论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21,(1)
正左丘明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曾任鲁太史,晚年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之为盲左。他所作的《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司马迁编写《史记》的重要参考书目;所作《国语》开创了中国国别体史书先河,对后世传统史学影响深远,被尊称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孔子尊左丘明为"君子",谓与其同好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秉笔直书,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最突出的贡献,是他主持编写了不朽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他的名字和这部著作一起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司马光从小聪慧好学,他砸缸救人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出仕后一直坚持读书,博通经史,尤其留心研讨历代史书。他在馆阁校书以及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官时,看到满架的史书,几间屋子都放不下,如此浩翰的朝野史籍,一个人用毕生之精力都看不过来。于是他产生了编写一本既系统又简明扼要的通史的念头,使人读了之后能了解几千年历史的兴衰得失。他的…  相似文献   

14.
王伟 《观察与思考》2019,(10):67-73
环境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指责主要来自其后期著作,特别是以《资本论》为代表的经济学著作。他们认为,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体现出的生态敏感性不同,在其后期著作中,马克思因戴上了"生态眼罩",往往被置于环境保护的对立面。事实上,恰恰是在其后期著作中,马克思理论的生态基因充分体现出来: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不可持续性的批判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特别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物质代谢中那个"无法弥补的裂缝"的论断更为环境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起点;他提出的节约资源的主张和举措成为可直接应用于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方法;他关于未来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观点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方向。这些因素表明马克思理论内含生态基因,一旦环境保护提上日程,它便能够成长起来并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人类早期文明是星星点点分布在各处的,后来有一部分渐渐融合成一些大的文化圈。各大文化圈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真正的史学著作。地理大发现以前,欧亚大陆上已有了三大史学传统,即欧洲传统,中国传统和伊斯兰传统。三大史学传统的视野,从空间上来说,倒不限于一国,史学家们的大部头著作往往  相似文献   

16.
姚晓柏 《湖湘论坛》2004,17(5):68-69
徐陵是南朝梁陈时代一位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他博涉史籍 ,纵横口辩 ,精骈文 ,工诗赋 ,其文学创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于后世 ,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所编纂的《玉台新咏》 ,绝大多数诗作不仅内容健康 ,而且集中反映了当时各个层面妇女的生活和感情上的悲怨 ,其积极意义不可抹杀。  一、徐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徐陵在梁代 ,官至通直散骑侍郎。入陈 ,官至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他为人刚直不阿 ,“气局深远 ,清简寡欲”[1 ] 。据《陈书·徐陵传》 ,天康元年 ,徐陵迁吏部尚书 ,领大著作 ,时有冒进求官不已者。为此 ,徐陵上书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史学被认为是背时隔世之学,史学著作逐渐受人冷落的今天,有些史学家不禁深深的感叹:史学危机!不错,经济建设的巨流和现代化的浪潮迅猛向前,人们无暇反顾,千余年来一直深受中国学人注重的史学,一下子跌入了它的低谷。然而,历史不仅永远是人类生存的组成部分,也永远是人类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样,史学就绝不会成为“死学”。每当人类前进一步,时势必给人类以新的挑战。史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亦必将赋予史学家新的使命。在中国史学的领域内,通史的研究与撰述很受人们关注。摆在通史研究者的面前,有两个重大研究课题,这就是:一,通史的内容应当包括哪些;二,如何用一种最适合的体裁形式将这些内容表述出来。读了张舜徽先生的新著《中华人民通史》(三册、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有了不少新的启发与收益。  相似文献   

18.
<正> 由郝陕君等同志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西500年比较》一书,前不久在武汉市举行首发式。这部著作,是对中西文明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的一项积极成果,它的出版,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为此,本刊记者征求郝孚逸同志意见,请他发表点看法。一开始,郝孚逸同志引用了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论犹太人问题》中说的一句话:“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他说,按  相似文献   

19.
罗彩阳 《传承》2009,(16):90-91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也是很有建树的史学家。明朝中后期的文化和思潮丰富了他的思想理论。泉州的地理环境及其个人家世、经历给他的思想理论注入了新时代的因子。家族责任与个性的冲突形成他思想中的叛逆特色。  相似文献   

20.
班固美学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是东汉前期声名赫赫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虽然没有写下专门的美学著作,但在他撰集的《白虎通义》、《汉书》以及《两都赋·序》、《典引·序》和《离骚·序》等著名序文中,对文艺美的本源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等问题,都有所论及。他的美学观作为东汉一代官方美学思想的代表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因此,研究他的美学观,既有助于了解东汉期间美学思想斗争的概况,也有助于了解东汉的文坛艺苑歌功颂德之作泛滥成灾的历史背景。本文不揣浅陋,仅就班固的文艺本源论、文艺批评标准观作以下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学者。(一)“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文艺本源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