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科技是国之利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开拓创新,提出适应新时代的科学基金助力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1,(15)
正在今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暨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问题,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准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大势,将创新放在新发展理念的首位,吹响了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的号角,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展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投入的加大,我们的创新步伐更快了,发展水平更高了。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动能、是提升经济质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科技工作者在建设科技强国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中国将在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5.
正国发[2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探索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学阐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为  相似文献   

7.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学强国的号角,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但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存在严重不足,"孤岛现象"问题突出。而要解决科技创新"孤岛现象"问题,中央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引导和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3,(4):7-9
<正>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他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0.
<正>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在国家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基础研究虽然在短期内并不一定能产生经济效益,然而一旦有了突破,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有急剧的增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部署前沿研究领域,敏锐把握新出现的学科前沿。美国之所以在近百年中一直保持世界超级科技强国的地位,与其重视前沿研究的部署有很大关系。"十二五"以来,我国不断优化财政性科技投入结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基础研究投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将科技创新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这既是对历史逻辑的充分尊重,又是对现实问题的合理回应。历经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一系列战略性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系统。这一系统,既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已经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成就辉煌。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建设科技强国进一步指明发展方向,规划了发展路径。在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之际,我们要抢抓历史交汇的战略窗口期,建设世界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攻坚克难、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战略性作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战略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宝忠 《群众》2022,(17):61-6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持续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结构持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鲜明的科教人才优势、产才融合发展优势、人才工作基础优势。江苏省委提出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的战略目标,把江苏建成人才强国雁阵格局的重要支点、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这充分展现了江苏的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为主要内容,整合八年级上册“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理解我国建设创新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认同我国建设创新强国的举措;引导学生认识建设创新强国人人有责,人人都有创新的可能,要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成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党和国家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融科技、经济、国家、人民于一体,为我国科技创新举旗定向,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科学规划和顶层布局,是全面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遵循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彭泽平 《人民论坛》2023,(22):58-60
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理论遵循,充分汲取蕴含于百余年党史之中的教育智慧与经验,根植新时代十余年伟大教育实践的宝贵探索,积极回应新时代世界、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盼;锚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一体化统筹协调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打造高质量创新型“大国良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正怀柔科学城承担着在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方面寻求"突破"的战略任务,要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引,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营造可持续原始创新的人文环境,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原始创新是新一轮全球科技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原始创新的战略性、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怀柔科学城承担着在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方面寻求"突破"的战略任务,要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为  相似文献   

19.
<正>一、进一步认识加强新时期铁路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铁路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材料科技等深度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铁路运输的发展。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应用于铁路运输领域,使我国铁路事业发展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部署.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历程,呈现出"高要求、大格局、高起点、全链条和新模式"等规律和特点.一是高要求,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球科学中心为目标,高标准设计实施方案,高效率组织实施,高规格配置创新资源要素,致力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大格局,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各地创新要素禀赋,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高起点,依托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国际一流的拔尖人才,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致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