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智能生产和生活下,整个社会领域都在智能化作用下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正在不断替代人的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呈现新的特点,使人们发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的时代之问。对此,需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本质予以揭示,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智能化生产的劳动过程表现为一种协作的生产方式,出现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的现实替代;智能化生产作为人类劳动技术的进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智能化重塑劳动价值观念,促成人的劳动解放;以人工智能充分展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发韧于政治学领域的概念,工业民主在内涵上强调工人对企业内部权力资源的分享和对管理决策的参与,因此对劳动关系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工业民主理论和劳动关系理论都把如何解决劳资冲突作为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二者在发展上存在互动性。基于民主理论的分析,工业民主融人劳动关系治理具有必然性。作为一种劳动关系的有效治理路径,工业民主的制度价值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工业民主是一种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工业民主是一种权力的制约和分享机制;工业民主鼓励和平解决劳资冲突;工业民主强调参与。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劳动与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合规律性样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与休闲的异化成为人类不自由的"始源":异化劳动对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夺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暇时间";异化劳动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钱";异化劳动对工人肉体和心智的无情摧残导致工人没有自由的"闲情逸致"。人类走向自由,必须消解劳动与休闲的矛盾:劳动与休闲相互统一为人类的自由奠定物质基础;劳动与休闲相互佐证是人类重拾自由的重要路径;劳动与休闲互动共进使自由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对劳动合同法不应片面解读。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逐步改善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等难题;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可归因于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有利于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劳动合同法既保护劳动者,也保护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正在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总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才能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7,(2):48-48
吴忠民撰文指出,要建立和维护健康、公正的劳动关系,企业党组织应当注重以工会为主要依托,以维护工人的基本权利为主要工作内容这样两个方面的事情。第一,以工会为主要依托。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工会的主要职能是,工人(雇员)通过工会组织,通过集体谈判方式维护并改善工人(雇员)的劳动权益和劳动条件。其一,企业党委书记一身二任,既是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同时又是企业工会主席,直接主管企业的工会工作。其二,通过基层党支部,同工人进行连续的、直接的沟通和联系。其三,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工会的活动不流于形式。第二。以维护工人的基本权利为主要工作内容。企业党组织至少做好这样几项事情,才有可能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将家政工人纳入社会法范畴的劳动法律保护范围,给予家政工人劳动法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与国际社会对家政工人的法律定位和国际保护标准接轨的要求.相较于在劳动法中设立专章,进行家政工人专项立法更能凸显家政工人的特殊性,进而提供更高水平的权益保障.而在建立家政工人专项劳动权益保护法中,必须注意对授权性条款、权利救济方式、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劳动保险、劳动监察和贫弱家庭的社会救济等难点问题的有效面对.  相似文献   

7.
"市场转型"本质上是权力关系的变革,表现为从国家绝对主导的再分配机制向市场机制的过渡。计划经济时期,工人对企业的全面依附源于国家生产计划对工人的限定。工人劳动作为国家生产计划的指向而存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离开生产组织,工人就难以兑现这一资源的价值,脱离国家生产计划,工人就无所谓劳动,是工人的劳动实现了国家资本的积累。市场转型以来,工人同各种形式的资本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并受它的约束和支配。缺乏市场交换,工人就没必要生产,无法促成交换价值的实现,工人也就无所谓劳动。所以,促进资本积累是一切的前提。这是一种权力转换,是工人被明确为特定阶级的缘由。在这一前提下,中国工人作为阶级而存在,并经历了重构。它一方面表达了工人作为阶级存在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表达了这个阶级本身在市场转型前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整体已不复存在。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它劳动群众联合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化大生产对于分工、协作的更高要求,在这个劳动阶级内部,又分化出现了新的不同阶阶层。  相似文献   

9.
李斌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数控技术专家,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无愧为当代工人的楷模。从李斌身上我们不仅能感悟到他热爱岗位,热爱劳动,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甘于奉 献的高尚品质,也能真正地体会到劳动实践对于职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宣传李斌精神,一定要从劳动价值中准确把握劳动实践与劳动者成长的内在关系,在更深层面激发起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劳动者对劳动实践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工人集体行动对劳动关系系统的均衡和劳动关系主体产生的重大影响,其结果推动了工会民主化进程,使工资集体协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突破。得出以下结论:一,工人集体行动改变了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行动策略;二,上级工会主导并自上而下推动基层工会主席直选,企业少有内生性的民主要求,覆盖面有限;三,基层工会主席直选推动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对改善劳资关系、减少劳资冲突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