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新的背景、新的内容、新的目标和新的意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又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充分认识它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欠发达地区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抢抓机遇,勇于实践,努力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二是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引导;三是必须突出特色优势,夯实产业支撑;四是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必须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2.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是摆在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紧紧围绕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始终突出农民群…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是百年来我国乡村建设的新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应是通过再造微观组织、科学规划乡村建设、改进生产生活技术、进行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创新等来建立一种“低消耗、高福利”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裕,作为贫困山区的普安县,新农村建设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科学规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按照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解决农村各类问题和矛盾的新举措,农村城镇化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的有力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带来了新机遇、新希望和新动力。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使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农村城镇化有机结合,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实践过程,必须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在其开局阶段上,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工作操作层面上找准着力点。一、调研规划先行,明确新农村建设的阶段和重点。1.应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各政策研究机构、各业务主管部门应深入乡村基层,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农民群众的发展意愿,分地区、分类型、分领域地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家底,实事求是地形成研究报告。2.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把新农村建设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筹…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既科学系统,又深刻丰富,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握正确方向,防止在理论和行动上的偏差,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当前,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七个关系。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强化政府主导,全党全社会的合力联动,更需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只有始终相信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农村建设才会有巨大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农村产业培育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