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2.
红军主力长征后,曾山奉命担任江西省委代理书记、江西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留守江西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演绎了“半面红旗”的革命斗争故事,被誉为“游击高手”,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5月,曾山突围到上海,赴苏联留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和陈云一起从苏联飞抵延安,受到毛...  相似文献   

3.
由于博古、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未能取得成功。主力红军要继续呆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已不可能了。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做出如下决定:一是项英、陈毅等1.6万人及部分党政工作人员继续留在中央苏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红军突围长征。  相似文献   

4.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突围来到赣粤边的油山,领导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2月,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二营北上抗日。1945年8月后,东江纵队等北上部队挺进到粤北,先后派出三支部队进军油山地区,重新点燃了赣南老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斗争烽火。下面叙述的就是发生在新四军红色源流的一则真实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5.
宁化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起点县之一的地位不容动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化县委、县政府正在湖村镇锣鼓坪筹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并开发东方军入闽作战、澎湃县苏等革命旧址,作为在2004年10月举办中央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一份厚礼。但却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中央红军长征起点县只是江西于都,而否定了闽西长汀、宁化、赣南瑞金和于都等4个起点县的历史事实。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4个起点县之一,这是历史的事实。据有关党史、军史资料查证: 一是由安徽省政府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联合出版,乌传衮、马宝华主编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大事提要》第264页记载:“10月,党中央令项英、陈毅等率领部分红军留江西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突围。21日,红一方面军和后方机关约8万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6.
《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第4期刊登了李良明同志《项英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一文。该文对项英在领导赣粤边游击战争期间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客观的评价。尽管文章对项英在主力红军长征后领导中央苏区军民掩护党中央和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没有阐述,但仍不失为一篇对于研究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有参考价值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项英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留守各路红军部队约1.6万人,根据中央精神组织突围,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在深山密林中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江西边界有6块游击区:赣粤边游击区、湘赣边游击区、闽赣边游击区、汀瑞游击区、湘鄂赣边游击区和皖浙赣边游击  相似文献   

8.
突围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准备进行长征的同时,中共临时中央决定在主力转移后,在中央苏区设立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及中央军区,由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区司令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项英、陈毅、贺昌、陈潭秋、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为中央分局委员。同时,留下红二十四师和十几  相似文献   

9.
于都,是一块红色沃土。在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中,不仅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而且是赣南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的诞生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红县和巩固后方。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也是从于都开始的。尤其是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于都为支援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相似文献   

10.
三年苦斗,陈、项结下生死之交1935年4月,项英、陈毅几经辗转,来到赣粤边区的油山脚下,和中共赣粤边特委书记、赣粤边军分区司令员李乐天、早几天从中央苏区突围来的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赣南省少共书记陈丕显会合,在一个小山村(长岭)召开了紧急会议(后称长岭会议),制定了坚持游击战争的方针:“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依据这个方针,赣粤边划分成油山、北山、信康赣、南山和上犹5个游击区,并将突围来的红军和赣粤边游击队1500余人编为5个游击大队,分赴5个游击区坚持游击战…  相似文献   

11.
<正>少年参加红军,坚持在大别山红军长征、东北抗联和南方游击战争,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父亲张辉(原名张新民,1921.12—2001.12)就是当年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老战士之一。父亲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罗山地处大别山西北麓,东邻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南接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安,北依淮河,西扼平汉线,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的主要游击根据地之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2.
(九)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一九三五——一九三七年)一、主力红军长征后的政治环境由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没有被粉碎,主力红军乃于一九三四年冬,在江西会昌一带突围,离开中央苏区,实行万星长征。当时在中央苏区还留有部分主力红军和地方部队,由项英同志领导,以坚持“保卫苏区”的方针。在长征的主力红军已远离苏区而转战湘、桂时,国民党仍然保有很大兵力在中央苏区进行“清剿”。我们的红军虽然在瑞金、会昌之间进行顽强的战斗,并消灭敌之第三师的一个旅。但由于硬拼硬打,不仅不曾挽回严重的局势,并且整个中央苏区都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蒋介石调动反动武装约20万兵力,集中对闽西南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轮番“清剿”。谭震林和张鼎丞、邓子恢等一起领导留在阔西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战士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但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而且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成果,巩固了1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也因成功领导南方游击战争而被誉为“南方三杰”。谭震林作为南方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14.
新四军时期的陈毅陈毅,四川乐至县人。在井冈山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即将长征之际,他奉命掩护长征红军,为保存井冈山红军的星星之火,率部在南方展开了最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请党放心”主力红军即将开始长征之际,中央在瑞金成立中央分局,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长征后,除留下项英、陈毅成立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留下独立24师等1.6万多名红军将士坚持游击战争外,苏区的江西、粤赣、赣南、闽赣、福建等省及其所辖的数十个县,动员和组织了数万名党政机关干部和游击队员,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性游击战争,前后历时8个多月,尽管后来都失败了,但其历史功绩不能抹煞,不该淡忘。 红军主力长征前后中央和中央分局对群众游击战争的布置和要求 1934年9月13日,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前的1个月,中革军委发布“司字第44号” 《命令》,对苏区群众游击战争的组织领导作出布置。《命令》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之后,福建党组织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建立了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和闽赣边6块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牵制了20万国民党军队,消耗了敌人的力量,有力地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游击  相似文献   

17.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国民党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加强军事“清剿”;另一方面,利用叛徒,妄图捕杀项英、陈毅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北山事件”就是敌人利用叛徒龚楚破坏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指挥机关的一个大阴谋。  相似文献   

18.
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到皖南事变,陈毅和项英并肩战斗了6年之久。在这6年中,他们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斗,和无耻狠毒的叛徒斗,和“左”右倾错误思想斗争,和饥饿、严寒斗……在这些严重残酷的传奇式斗争中,陈毅和项英结下了深厚特殊的友谊。主力长征,陈、项开始争论1934年10月13日,新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项英,送走最后撤离中央苏区参加长征的博古、李德、周恩来等中央党政军负责人之后,从梅坑回到瑞金,连家也未进,就去医院看望江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办…  相似文献   

19.
1935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部失陷。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随项英、陈毅等领导同志突围来到赣粤边地区的油山。同年4月,长岭会议决定以油山区和北山区为主要根据地,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从此,陈丕显等人就在赣粤边的大余、信丰、南雄等地领导红军游击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中,陈丕显在大余池江留下了一段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20.
正长征所经之地涵盖大半个中国,遭遇国民党中央军、地方部队、反动民团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次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由于全国各地红军的密切合作而胜利完成。留守红军的牵制长征前,党中央决定在瑞金成立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以陈毅为主任、梁伯台为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以及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央军区。留在苏区的部队有红二十四师和十几个独立团,共16000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其任务是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保卫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