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晓明 《黄埔》2014,(5):79-80
1925年11月12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复办,开始正式招收学生。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一所正式分校,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该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  相似文献   

2.
卜穗文 《黄埔》2010,(2):41-43
三、武汉分校在黄埔军校4所分校中,以武汉分校规模最大、名誉最著。1926年1月,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黄埔军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9月29日,军校教育长方鼎英致电蒋介石:“现在我方局面进展,粤东偏处一隅,招致人才不易,似宜及时于武汉或长沙开设分校,一面为扩充之准备,一面为延揽人才之方法,关系颇为重要。”10月1O日,北伐军攻克武汉。  相似文献   

3.
卜穗文 《黄埔》2010,(1):43-45
黄埔军校建校之初校舍不足,在黄埔岛内设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内设省分校,但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结构,实际上不是分校,仍旧由本校直接管理。随着国民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黄埔军校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陆续建立4个分校,即潮州分校、南宁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宁分校,又称第一分校或广西分校,武汉分校又称第二分校,长沙分校又称第三分校。  相似文献   

4.
《黄埔》2020,(2):2-3
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院校,被誉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谱写了壮丽篇章,受到亿万同胞的共同景仰,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引以为荣、肃然起敬的金牌军校。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0,(10):80-81
在人类军事史上,几乎没有一所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无不成为历史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黄埔》2007,(3):62-62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为迎接革命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需要,国民党中央决定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政治科。建校时全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0月2了日宣布成立,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生移往武昌就读,同时向全国招收新生。1927年1月,黄埔本校第五期炮兵、工兵科学生陆续到武昌学习。1月19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该分校在所有分校中规模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陈予欢 《黄埔》2013,(6):56-59
方鼎英是黄埔军校初建时期有过重要影响与作用的著名军校人物,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教育长、代行校长等职,主管黄埔军校入伍生教育与训练,其在军事与军校教育方面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8.
廖有为 《黄埔》2014,(3):5-5
一九二四,创建黄埔,总理中山,倚俄与联共,运筹帷幄,戎韬倥偬,革命军团。千军东征,万马北伐,抗击日寇著先鞭。  相似文献   

9.
凤介生 《黄埔》2014,(2):78-81
正1926年两广统一后,李、白、黄派人到广州学习黄埔军校办学模式和经验,双方协商后由军委会决定在南宁创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简称南宁军校,以李宗仁为总负责人,此后双方无实质往来。南宁军校共办八期,第一任校长俞作柏系李宗仁任命,此后历任校长均由广西当局任命,白崇禧兼任过其中四至八期的校长。从办学开始,南宁军校就拥有自己的校训和校歌,不采用黄埔本校的校训和校歌。南  相似文献   

10.
张怀三 《黄埔》2009,(3):34-35
1937年7月,卢沟桥畔的炮火把我逼出了学校大门,使我成了一个失学学生;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一声爆破,我的家乡迅即沦为泽国,迫使我不得不离乡背井,成为一个四处讨生的流亡青年。从此,对日寇的国仇家恨便根植于我的心灵深处。1939年2月当我流亡到洛阳之际,适逢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生,经报考被录取,于3月4日在洛阳西工集中,我遂被编入第十六期第六总队第二大队第四中队。  相似文献   

11.
单补生 《黄埔》2014,(3):83-85
在南京朝天宫旧货交易市场,有一“锦绣阁”经营民国时期的军事纸品居多。笔者在此淘到一纸“黄埔军校派令”,尺寸为380×265mm,内容:“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派令,办人字第九号。兹派苟履之为本分校教育处上校战术教官,此令,校长蒋中正,主任宋希濂,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钤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关防),监印刘福远”。  相似文献   

12.
李岚 《黄埔》2006,(3):40-40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学生共645人。 由于当时各省都在军阀统治下,只有广东省可以公开招考,因此特在上海设了招生委员会,由军校筹委会委托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代表,包括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回到各地通过两党地方组织推荐介绍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前往上海报名的约有500多人,分两次考试,共录取200人,发给路费再次赴广州参加复试。广州则在1924年3月27—29日举行招生考试,共1200余人参加。因蒋介石在沪末归,入学考试委员长由李济深代行。考试委员有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  相似文献   

13.
应邦铭 《黄埔》2010,(2):33-34
1941年11月,我随黄埔军校西安第七分校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少将团长沈策(曾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自西安至浙江招收东南流亡爱国青年学生1600多人在松阳集训。半年后因日寇西犯,松阳危急,被迫于次年7月向闽北突围。后又辗转赣西到湖南湘潭。  相似文献   

14.
陈侠  欧灿 《福建乡土》2007,(2):17-18
一到广州,最想去参观的是闻名已久的黄埔军校旧址。乘车到达黄埔区的渔珠港码头时,已有不少人等候在那里,其中大多是青年学生和外地游客。黄埔军校旧址,坐落在渔珠港码头对面江心的长洲岛上。长洲岛岛形狭长,面积大约6平方公里,岛上树木葱茏,山峦起  相似文献   

15.
黄哲嗣 《黄埔》2013,(3):78-79
黄埔军校曾设分校于全国各地,长沙分校便是其中之一。北伐时期,蒋介石以革命势力日渐膨涨,军事人才仍感缺乏,乃于1927年2月10日在长沙筹办分校,3月10日任命石醉六为分校长,石醉六就职后,即在长沙小吴门外火车站设立分校。随即在湖南开始招生,定学额为一千名(内有皖豫两省学生各百名),分步、炮、工、政治四科,修业期间为一年,以后并入武汉分校。  相似文献   

16.
鲁文广 《黄埔》2014,(5):34-34
正(一)第八届黄埔论坛在广州举行世纪光辉仰,中华日月新。南天开盛会,黄埔一家亲。(二)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将帅摇篮创世奇,楼前走马寄追思。一心一德矢勤勇,革命风雷似卷席。(三)瞻拜东征烈士墓园先驱壮烈长眠处,后继雄英又起步。  相似文献   

17.
高怀钧 《黄埔》2007,(4):40-41
九分校原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苏干部训练班,始建于1938年,先后毕业三期学生,即十六、十七、十八期。在十八期之前培训毕业的还有一至六期军官学员队、军士教导队等。1942年10月30日,十八期毕业时,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命令,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因苏北形势转变,十八期学生毕业后也就停办了。  相似文献   

18.
雍玲玲 《黄埔》2007,(3):39-41
无论是鲁迅先生的传记还是黄埔军校的文史材料,关于“鲁迅与黄埔军校”的记载比较少,只有鲁迅在广州时被邀请去黄埔军校进行演讲,记录比较详细。笔者认为,鲁迅和黄埔军校最有渊源的联系也就这次“鲁迅造访黄埔军校”之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李友邦入黄埔军校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根据档案记载细加考证,李友邦于1924年6月入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学习,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并于年底因革命工作需要提前离校。李友邦在广州学习期间,由自发的抗日青年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军校的学习经历,影响了李友邦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正亲爱精诚,报国爱民,矢志矢忠!顾东征北伐,出生入死;八年抗日,取日成仁!逆折不移,和衷共济,圣绩昭然天地中!无边景,正衣冠上国,万象和春!大哉百战元勋,都浴血成其汗马功!任时空已去,浩然史实;骑龙布雨,决不迷蒙!地脉人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