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治背景下流动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村(居)民自治为背景,以实地调查为范例,具体分析流动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提出扩大流动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思路,以实现流动农民意愿和要求的有效表达,维护流动农民的合法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的主要活动内容。从1987年全国开展村民自治实践以来,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程度不断深化,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许多村民对政治活动越来越表现出冷漠的情绪,厌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当前选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文化思想对农民政治心理的影响;二是经济根源和文化素质因素;三是农村家族势力的复兴伤害了农民的参政积极性;四是选举平等性城乡的巨大差别遏制农民参政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自治背景下流动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农民是一个数量庞大而又十分特殊的阶层,考察流动农民阶层的政治参与状况,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其政治参与权利日趋边缘化。如何将一个为数庞大的阶层的变化了的政治参与意愿通过制度化的办法予以满足,是政府必然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高度重视流动农民的政治参与,为流动农民的权益保护创造平等的政治环境;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清除流动农民政治参与的体制性障碍;改革现行的就业制度,促进流动农民市民化;提高流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流动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作为村民参与管理的农村政治制度,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村民自治赋予了村民更多的话语权。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动作为激发农村社会活力的主要因素,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在地方政府“卖地财政”和村庄集体经济“空壳化”的背景下,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和村民自治的落实不到位,违背农民意愿和存在矛盾隐患的土地流转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安定与和谐。本文在对F村土地流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落实村民自治与改革农村制度,是实现农村社会活力和农村社会稳定动态统一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的民主自治是实现基层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政治素质较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民主法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的民主自治存在农民民主自治的能力不足、农民缺乏主动参与政治的热情、自治渠道不通畅、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应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和政治文化素养,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弱势地位问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种各样的农民组织,是着眼于农村内部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弱势问题的根本途径,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家庭分散经营、缺少政府扶持和法律制度保护以及集体行动困境等因素严重阻碍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好村民自治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律保护,建立农民组织与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农民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农民政治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研究范式,一是农民与国家政权建设范式,侧重于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权力对基层政治社会的整合;二是农民与革命范式,20世纪农民政治的核心内容是农民与革命的关系;三是农民与村民自治范式,村民自治能够折射出国家与社会的重大关系,能够透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如何重新找回农民政治研究的自尊,这是农民政治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相似文献   

9.
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有利于增强农民参政能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有利于优化利益协调与整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推动社会良性运行,促进全社会的诚信友爱;有利于增进决策科学性,促使社会充满活力;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当前,应以制度创新为基本内容,完善包括村民自治制度、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信访制度在内的政治参与相关制度,促进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村民民主自治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农村的公民意识与村民民主自治的辩证关系去思考。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以促进村民民主自治基本途径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便农民公民意识培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完善,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提供政治和制度保障;农村风俗习惯的革新,培养新的乡村精神,以便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提供精神动力;发展农村各种教育,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提供文化素养基础。在此基础上,促进村民民主自治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南农村村民自治状况的实证研究 ,得出一个结论 ,即当前苏南农村基层正在推行的民主选举方式———流动票箱制度 ,是一种现时性的村民选举方式 ,其现时性主要取决于村民的经济利益、权利意识、自组织能力、村民选举委员会动员能力等因素。流动票箱制度在选举过程中存在持箱人的确定、持箱人对划票过程的可能影响等问题 ,以及潜在着剥夺村民进行集中讨论、在公共场所进行公开选举等隐患 ,因此建议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备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政治参与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成熟,则会对我国的民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政府与村民博弈的非均衡性,农民政治参与动机的自利性,村民的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是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缺失的主要根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并深化基层的政权改革,加强农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是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权利保障不足的根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政策的偏差和法律保护力度不够、农民的状况和国情使然。全方位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一要废除户籍歧视,保障迁徙自由的权利;二要拓展以土地权为核心的农民财产权的保障;三要积极推进以保障村民自治权利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四要逐步完善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建立和完善农民正确表达民意的机制;五要废除教育歧视,实现受教育权利平等;六要促使农民有平等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落实农民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农村改革与农民地位变化的现实,无论在社会结构方面,还是在文化价值上,都对农民与政治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农民的政治参与正随着政府职能变化、农民自组织发展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健全农村自治体系和组织体系,疏通农民的政治参与渠道,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浙江、山东两省六市调研的一手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目前农民的腐败容忍度与村民自治参与的关系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对腐败的基本认知、对于腐败行为的容忍度与村民自治参与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农民采取反腐行为的容忍度与抗议型参与、公共型参与成正相关,与体制型参与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以来,沐川县通过试点,在全县开展农民教育活动,动员和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活动背景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去参与市场竞争,发展经济?如何加强农民的教育、管理、提高?如何引导农民参政议政,实现村民自治?是新世纪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刚脱贫的沐川县,由于经济基础差、基层工作难度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在农村实行的一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元结构转型过程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农民公民意识缺乏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为农民缺乏主体意识、权利和责任意识模糊、道德和法治意识淡薄、契约和合作精神薄弱以及民主政治参与意识扭曲。探究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障碍,主要在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村民主基层民主制度不完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限制以及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制约。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出发,围绕其核心的理念对农民公民意识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农民参与农村法制建设的研究,主要从农民参与的现状与方式、制约农民参与的因素以及完善农民参与的对策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但大部分研究的视角较为分散,缺乏从整体性的进路来开展研究.关于农民参与的实证方面的研究有一些,只是多局限在最为常见的村民选举制度方面,对于农民参与农村法制的主客观制约因素方面的分析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对34个农民家庭的质性研究,从制度、结构和家庭三个层面分析了农民家庭离散化的成因及其表现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离散化农村家庭的维系问题。从家庭结构看,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外出流动对家庭结构造成了冲击,农民家庭呈现出离散化状况;从家庭关系看,家庭成员的离散化并没有导致家庭成员关系的疏离,流动农民家庭依然保持与亲属组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民理事会:村庄治理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理事会既是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产物,也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理事会作为农村民间组织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村庄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它拓展了农村公共治理的空间、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