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文宗  欧歌 《和平与发展》2023,(6):1-16+154+160-163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战略竞争为名全面遏制打压中国成为美国跨党派共识,共和党的特朗普政府开启了遏压进程,民主党的拜登政府则予以延续和发展。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这两届美国政府在目标、手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特朗普政府更为极端和强硬,单边主义色彩更浓,不惜对华发动全面“新冷战”;拜登政府强调与中国长期竞争,在遏压中国的同时注重“管控竞争”。这种差异与两届政府的人事特质,以及两党的竞选策略、意识形态和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有关。两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差异,因包含一定的党派性因素而具有长期性。2024年大选后,如果共和党掌控白宫,美国对华政策将出现新变化。中国应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根据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国内政治机理,根据形势需要处理与美国不同政府、不同党派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更为复杂。美国谋求在对华战略竞争中塑造对华经贸关系,政策制定的经济逻辑有所弱化,非经济因素的塑造作用日益上升。通过提供高额产业补贴、继续征收高关税、强化高科技打压、构建遏华经济盟友体系等措施,美国谋求增加对华竞争优势。作为回应,中国推动降低对美依赖水平,对美国对华经济制裁进行反制裁,积极构建对己友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取得积极效果。从双边贸易、金融、投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指标考察,中美经贸关系总体上仍在发展,但也出现下滑脱钩的趋势。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既面临美对华高关税后续发展、“脱钩断链”效果评估、经贸合作动力衰减等重大问题,也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冲击。面对美国对华经贸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要始终聚焦国内高质量增长,提升和强化经济逻辑在美国对华经贸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牢牢掌握中美经贸关系变化的主动权和塑造力。  相似文献   

3.
丁隆  马晓美 《西亚非洲》2023,(6):34-57+160
随着全球气候政治环境的变化,海湾国家在国际气候治理体系中的角色由“牵制者”转向“骑墙者”。在利益基础分析模型和选择性激励视角下,海湾国家气候政策演变是内生因素和外部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其承受全球气候行动加速带来的压力、生态脆弱程度高、面临经济转型困境、国内减缓成本降低,以及提升国际形象的需要,海湾国家气候治理势在必行。为此,阿联酋、沙特、巴林和阿曼等国相继宣布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增加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降低化石能源依赖;研发推广碳捕集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结构性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补偿碳排放。海湾国家在气候治理和绿色发展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能源系统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这将导致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减少,进而冲击海湾国家的地租型经济和食利契约,对其国际地位和国家治理带来挑战。海湾国家已开始为达到气候治理目标与可持续发展付出努力,但因其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实现碳中和目标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对拜登政府执政以来所采取的东南亚政策的影响和轨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未来东南亚政策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推测,对中国及东盟国家的应对之策进行分析研究。文章认为,相较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地区的“冷处理”和“边缘化”,拜登政府的东南亚政策有了较大调整,其执政显著加强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提升与东盟国家外交关系,强化在东南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影响力,重塑地区规则秩序。受拜登政府的东南亚政策影响,当前东南亚地区多边合作遭受冲击,和平安全隐患显现,现有经贸秩序也受到冲击。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积淀深厚,东盟国家“不选边站”立场韧性较强,拜登政府执政首年对东盟国家的接触拉拢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拜登政府通过《印太战略报告》作出一定政策调整,着重强化长期影响力渗透力。未来拜登政府将在《印太战略报告》方针指导下持续加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话语权,构筑并强化遏华阵线。然而,拜登政府政策执行仍面临国内外多重因素掣肘和挤占资源,同时中国坚定携手东盟国家维护地区开放合作主基调,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导致美国难以达成其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5.
拜登政府执政八个月,在战略军事领域不断强化和升级对中国的戒备、威胁、围堵和反推。在战略军事阵线之外,拜登政府的对华态势和行为更加凸显竞争和对抗。它在贸易领域持续挑起涉华贸易争端和发动主要针对中国的供应链重组;在高新技术领域全面施行高技术"脱钩"和遏止;在外交领域推进旨在围堵和孤立中国的涉华盟友外交。在中美合作方面,可能的具体合作必然甚为有限,并且与两国间在世界威望、全球治理领导地位、意识形态影响和经济/技术方面的竞争复杂交织。拜登总统将中美之间愈发激烈的竞斗当成更广泛的全球意识形态竞斗,怀着一项自命的使命("拜登主义"),即面对所谓"专制主义的威胁"和21世纪的其他挑战,要证明民主依然管用。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总纲正在浮现:中国是美国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近乎全面的"敌对威胁"和竞争对手,美国的相关目标不仅是对华竞而胜之,而且是对华完胜。中国既要不低估拜登政府的能力和已取得的效果,也要密切注意其客观困难和主观表现的上下波动,因而须对拜登治下的美国的综合实力和多方潜能进行经久的开放性观察。量力而行、量利而行、注重成本、提防风险应当是起码的和迫在眉睫的基本方针,以此为前提才可正确谋划长远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6.
凌胜利  杨光铭 《和平与发展》2023,(1):1-23+153-154
美国霸权护持不仅有赖于其经济、军事实力,也与其外交能力密切相关。总体来看,基于对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美国的外交理论对于国家政策的塑造和解释能力比较强大,但也体现了美国对自身的认知过度自信和对其世界霸权地位格外重视。同时美国的外交谋划也出现了战略失衡问题,即在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之间出现不相匹配现象。美国的外交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能力虽然比较完备,但因国内政治分化、领导人的执政风格和国际制度取向等原因,也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外交的协调能力在国内外都谋求强化其作用,不过这种强化需求也加剧了各方之间的张力,使得统筹协调的难度增加。美国外交执行能力波动与其外交资源投入、外交人员素质密切相关,也与白宫对外交系统的信任程度有关。鉴于近年中美竞争加剧并具有长期性,两国在外交领域的博弈也异常激烈,这使得我们对美国的外交能力加强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网络时代,美国以新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为工具,通过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舆论攻击的“组合拳”方式,对华开展网络外交,其结果是一柄双刃剑,对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形象和美国自身的影响都有利有弊。透过美国对华网络外交的实践与影响可以预见:全球信息争霸战将会走向白热化;国际社会在“自由”与“安全”这一传统对立命题的博弈中将面临更为深刻的伦理困境;全球文明融合与冲突的趋势将会在虚拟空间进一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网络时代,美国以新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为工具,通过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舆论攻击的"组合拳"方式,对华开展网络外交,其结果是一柄双刃剑,对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形象和美国自身的影响都有利有弊。透过美国对华网络外交的实践与影响可以预见:全球信息争霸战将会走向白热化;国际社会在"自由"与"安全"这一传统对立命题的博弈中将面临更为深刻的伦理困境;全球文明融合与冲突的趋势将会在虚拟空间进一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严谨 《现代国际关系》2022,(5):20-27+36+59-60
拜登执政以来,全面纠偏特朗普内外政策,对外重置美国外交战略,在拉美高举“美国归来”大旗,加大战略关注和资源投入,着重推行“民主善治”、治理移民、助力抗疫、帮扶复苏等议程,力求修复美拉关系。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政府的排华思路,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对拉美政策调整全过程,变换手法破坏中拉关系、阻扰中拉合作。俄乌冲突爆发后,拜登政府变本加厉地排挤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域外力量,谋求重掌后院。虽然拜登政府来势汹汹,且在缓和美拉对立情绪、修复西半球盟友体系方面有所进展,但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其重塑美拉关系的努力遭遇挑战,距离实现重振领导力和影响力、完全管控拉美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仍是美国对香港政策的基石.近年随着香港自身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演变,美国关注香港事务的层级有所提升,对民主、人权、自由等议题的表态增多,研究和关注香港事务的“小圈子”基本形成.香港因素逐渐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显性因素,但由于美国承认“一国两制”及中美之间尚有很多亟需解决的议题,香港问题暂不会成为中美关系中新的“麻烦制造者”.  相似文献   

11.
张一飞 《东北亚论坛》2023,(6):33-47+125
美国五角大楼1946年出版的《心理战大纲》将心理战定义为“使用宣传或其他具有军事属性的相似手段在与敌国的对抗中获胜的方法”。在认知域日渐成为中美战略博弈主要场域的背景下,美国对华心理战的具体操作包括:塑造议题、攻其不备;骤施强压、关键替代;轻诺寡信、出尔反尔;恶化形象、挑拨离间;动员民众、增强弹性。该战法的底层逻辑是:通过制造意外情境,诱发对象国决策层出现心理失衡和行动错乱,进而使对象国承受物质损失、计划失败,甚至国家崩溃等物理域的严重后果。美国在对华战略与政策中实施心理战的自控能力和道德底线日益降低,这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外交格局、美国的战略运筹和全球霸权、中美关系,乃至全球局势均造成消极影响。为有效应对美国对华心理战,中国必须拓宽心理防线、增强心理弹性;凝聚社会共识、直面客观问题;疏通传播渠道、加强国际共情;反向战术破袭、渐趋攻守平衡。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双边援助国,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回归对外援助政策传统,相比特朗普时期进行了明显调整,主要表现在:提升对外援助的政策层级,增加政策效力;增加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加强资源保障;强调对外援助的价值观属性,突出意识形态色彩;重视对外援助的多边渠道,发挥规范性力量的作用;调整对外援助的优先目标,加强援助议题设置。拜登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统筹了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议程,通过加强意图与能力、目标与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内外影响初步显现:大幅提升对外援助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力促全球国际援助的战略化、政治化、工具化趋势,并推高全球发展合作领域的对抗性风险。但受制于对外援助“内顾”倾向、美国国内矛盾激化、舆论严重极化等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无法完全实现其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孙成昊  郑乐锋 《东北亚论坛》2023,(2):98-114+128
拜登执政初期,美国对俄政策出现新变化,呈现明显的双轨特征。一方面,拜登政府以价值观为引领继续对俄保持强硬;另一方面,美国一度寻求构建“稳定且可预期”的双边关系,积极推动美俄战略稳定对话。然而,乌克兰危机迫使拜登政府不得不二次调整对俄政策,联合盟友通过全面制裁和政治孤立实现“弱俄“以“遏俄”的战略目标。传统建制派回归及两党执政理念差异,对俄战略“三观”的延续与调整以及中国、欧洲等第三方因素是拜登政府对俄政策演进的主要动因。乌克兰危机长期延宕导致美国战略界逐步出现对俄政策反思,国内民众也更不愿承受对俄强硬的代价,美国对俄政策存在一定回调空间。但由于美俄面临地缘政治和战略认知冲突、结构性矛盾以及美国国内政治束缚,美国对俄政策演进有其限度,美俄关系难以本质逆转。同时,乌克兰危机引发美俄欧新一轮剧烈互动与博弈,深刻塑造大国关系格局,中国应在变局中抢抓机遇,为自身发展塑造良好的外部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开始显露坍缩征兆。然而,美国仍然保持着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其内政外交政策选择一直具有全球性影响。特朗普政府实施的"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特别是对华发动极限施压性的"贸易战"和战略竞争,使中美关系发生严重倒退。特朗普政府随心所欲、极端强硬的执政风格,不仅招致很多国家的激烈批判和反对,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巨大争议。美国大选已经落下帷幕,尽管现任总统特朗普仍然没有承认和接受败选事实,但美国政府更迭已经无可逆转。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我们将如何应对美国因政府更迭而发生的政策调整?为加强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前瞻研究,2020年11月5日,本刊编辑部联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所等单位召开了"美国大选后的世界格局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10位专家做了会议发言。本刊选择其中3篇和另外1篇投稿摘要刊发,希望能够促进对美国新一届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飞涛 《国际问题研究》2023,(4):97-119+137-138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其经贸政策在淡化特朗普民粹主义色彩的同时,继承特朗普经济民族主义内核,通过制度性强化和战略性推进,使贸易保护主义、产业保护主义、技术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四种形态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得到了全面和系统扩张。拜登政府推行经济民族主义的根源是美国社会持续涌动的反全球化思潮、对新自由主义的失望以及对美国制度衰落的担忧,同时美国全力推进大国战略竞争也需要凝聚新共识。拜登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归根结底是为维护美国霸权地位服务的,但由于相关政策的狭隘性,其必将加剧大国竞争对峙,冲击美国与盟伴缔结同盟的利益基础,并最终损害美国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6.
美国正在从限制中国、强化自身和联合盟友三个方面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从战略意图上看,美国要推动形成受其支配的供应链;从策略手段上看,美国要将供应链调整至对华全面拒斥和全面接触的折中区间;从政策设计看,美国对华脱钩过程采取谨慎的渐进主义。但美国的政策存在四重困境,即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难以平衡弹性与效率,对华技术管控面临信息和控制困境,政策难以在国内落地,其政策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盟友配合。上述困境将限制美国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可持续性。但是,美国相关政策已呈现长期化、不可逆倾向,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18.
外交领域里的利益、战略与政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组变量。美国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是美国实现其台海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意图。“不统”是美国实现霸权的必然选择;“不武”才能维持东亚和平的基本态势:中国制止“台独”的意志和决心使美国不得不以遏制“法理台独”来防止武力冲突。美国的台海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9.
乔治·W·布什上台后,对朝鲜表现出强硬姿态,表示“美国新政府将暂时中断与朝鲜的接触,全面审查克林顿时期的对朝政策,谨慎而稳妥地推进对朝关系”。从布什本人及其幕僚的一系列讲话看,美国新政府对朝政策的调整已初见端倪。舆论普遍认为,布什政府调整对朝政策有其深刻的战略竭力,其对朝政策将具有明显的敌视性和挑战性,不仅会使美朝关系出现倒退,而且将对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和东北局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新能源政策有较突出的两面性。一方面,由于缺乏共识基础,美国迄今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目标。来自党派政治的干扰对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构成持续的挑战。但另一方面,联邦和地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美国风能和太阳能产业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透过这种两面性可以看到,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渐进性,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自下而上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