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了解匾额,可从其集历史传统之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艺术文化、物质文化精华于一体的代表性切入,也可从其发散华夏核心精神能量于门楣的特有光辉着眼,品味它那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日前传来消息:韩国集中了千余面传统匾额,拟启动向联合国的申遗程序。由此激发国内长期为匾额文化忧虑者的诸多感慨。匾,古通扁;额,在汉语里首指眉毛以上、头发以下部分,通称额头;再称建筑屋檐下或横梁之上位置的器物名,如匾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道统"的经典标志,匾额曾  相似文献   

2.
<正>匾额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优秀匾额集中国历史之思想、制度、艺术、文化精华于一身,在民族成长进程中,曾对社会生活广泛发挥主流价值观教化的正能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用历史文明硕果教化社会、立德树人。首都北京作为匾额文化高地,对此应主动有所担当,尽快启动中华匾额申遗程序,以振兴优秀匾额文化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目前,历经时代变迁,匾额文化衰微,识匾、懂匾、存匾者大大减少,残存的历史匾额多碎片状存在于文物建筑、博物馆单位、部分收藏者。新的制匾挂匾于  相似文献   

3.
王泽强 《前进》2017,(5):49-51
<正>历史的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溯源而上,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向往天下大同,追求幸福生活。《礼记》中明确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政治主张;陶渊明勾画了一幅"世外桃源"的人间乐土;太平天国喊出了"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口号;康有为把全部的梦想凝聚在《大同书》中;孙中山用饱含深情的笔触镌刻了"天下为公"的匾额;毛泽东则大笔一挥,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古至今,这条脉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梦想始终引导炎黄子孙为之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看惯了帝王影视尤其是清宫戏的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一定有深刻的印象,因为皇帝头顶的房梁上往往挂着"天下为公"的匾额。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打着这样的旗  相似文献   

5.
学学马皇后     
明王朝建立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的老婆,时已荣任皇后的马氏及其娘家人在战乱年代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在封赏之列。然而朱元璋在征求马氏意见时,马皇后则表示反对,说“国家的官爵应当加给贤能之人,我的亲属们,未必有可以用之才。”极  相似文献   

6.
清朝神医叶天士,江苏吴县人,祖辈悬壶济世,少承文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能决生死,慕之者不远千里而至,医室四壁墙面上"再世华佗"、"当代扁鹊"等匾额与布幅挂得层层叠叠。叶天士治疾奇效,佳话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由台湾世界马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马鹤凌、马来西亚马氏宗亲总会会长马振全先生带领的马氏宗亲寻根代表团一行30余人专程来到邯郸紫山进行寻根考察。河北省台办、邯郸市委、市政府和邯郸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热情陪同马氏宗亲寻根团,在紫山举行了隆重的祭祖纪念碑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4)
正6月24日至28日,应台湾佛光山全球义工总会会长慧屏法师盛情邀请,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非遗"传承人、"汉字拼写技术"研发人、书法家庹纯双一行与台湾佛光山"人间佛教"进行了友好访问,双方就书法艺术、书法匾额、书法教育活动等进行了深度交流,访问活动获得圆满成功。27日21时,慧屏  相似文献   

9.
<明史后妃传>对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孤女--贤妻--反妇象--贤后等形象进行了刻画,既褒扬她的贤惠、得体、宽容、仁慈,也给她套上一个无形的枷锁"反妇""叛妇"形象.这反映了清朝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的安稳和长治久安,既要打击和批判叛臣贼子,又要维护孔孟正道,达到上下一致、高度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12)
<正>昆山玉峰亭林园,顾炎武纪念馆所在。亭林为顾炎武之号,头像上方匾额题"心同山河"四字。一代大儒顾炎武,生不逢时,却以天下为己任,奔走国事,治学经世,在风雨飘摇的历史舞台上,堂堂正正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义无反顾做一番学问与"天下为公"的大业。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学问家、爱国诗人,世人敬称"亭林先生"。心怀家国顾炎武(1613-1682),出生于江苏昆山千灯镇,祖上为名门望族,祖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17,(4)
正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曾亲自为新泰的百年老字号"会林堂"题写匾额,在新泰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会林堂是新泰著名的百年老字号,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文印等业务。会林堂的创建者为祖籍临淄县南卧石村的崔文灏。崔文灏,字喜梁,1906年2月9日出生于临淄县南卧石村,在崔氏文字辈九兄弟中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光岳楼,建于明洪武七年,至今已历尽沧桑620余年。1988年1月13日,光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国家文物之宝,它是聊城的自豪和骄傲。光岳楼周身,现悬挂着七块匾额。其书题时间最早的一块是清康熙帝书题的“光岳楼”,已有300多年。书题时间最近的一块匾额,是光岳楼问世600周年之际,由郭沫若书题,现悬挂于楼北侧二层檐下的“光岳楼”匾额。  相似文献   

13.
<正>300年前的海光寺原名普陀寺,曾是稻垄纵横、蛙鸣阵阵的鱼米之乡。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为普陀寺赐题匾额"海光寺",并且写了一副楹联"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于是,普陀寺易名为海光寺。那时的海光寺一带有"小江南"之称。但它在近代史上遐迩闻名,并非因其曾获皇上恩宠而得名。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破大沽炮台,沿海河上行,盘踞三岔口。天津守军奉命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常州市的天宁禅寺始建于唐代(六一八——九○七年),后几经修建,现存殿宇为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的建筑.全寺拥有殿堂、楼阁等大小建筑四百多间,占地面积八点六公顷.建筑雄伟,佛像壮丽.一千三百多年来,僧人纷至,香客云集,为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古刹之一.但岁月迁流,风雨剥蚀,尤其"文革"十年动乱中,天宁寺遭受破坏严重.一九八○年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其进行修建.数百名工匠艺人修殿宇、塑菩萨、雕神龛、绘新画……历时七载,使破旧的天宁寺恢复了原先的雄姿和规模.走进天宁寺,首先一块"大雄宝殿"巨幅匾额映入眼帘.这是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大雄宝殿高三十三米,阔二十六米,殿内释迦牟尼、阿弥陀佛、消灾延寿三尊大佛像,庄严而慈祥地端坐  相似文献   

15.
叶坚 《浙江人大》2015,(1):76-77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系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公元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地处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创业伊始,胡雪岩即在营业大厅门楣上镌刻上"是乃仁术"4个大字,大厅内高悬"真不二价"金字匾额。140多年来,秉承"戒欺"祖训,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保护、继承、发展、传播祖国5000年中药文化精粹的重要场所,成为杭州人文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入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药号也被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宝山有个罗店镇,镇上有一条"罗店老街"。老街河边景色宜人的桥堍旁,有一个文人墨客经常相会的地方。看,就是上面照片的这间——"罗溪草堂"。"堂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张家琪。听说门外匾额上的"罗溪草堂"四个字还是中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手迹,这个信息引起了我的兴趣,前不久我前往造访。"嚯",屋里真热闹,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泼墨挥毫。张家琪告诉我,这间上下两层的楼房是镇政府提  相似文献   

17.
<正>在国际河流红河源头,滇西的一个村落,至今留存有一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总面积近三万平方米,共有古民居十八座、碉楼五座,其建筑工艺极其精湛,布局精妙,将中国古建筑艺术精髓,大理白族建筑风格,伊斯兰传统文化和谐精美地融于一体。其中一座院落悬挂有白崇禧、龙云等历史名人题赠的"明道致远"、"义广财隆"匾额。这是一方怎样的土地?她又有着怎样的璀璨历史和动人传奇?  相似文献   

18.
付宪明 《台声》2010,(9):34-34
在承德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入口处的丽正门上有一块康熙皇帝亲笔题写“避暑山庄”四个大字的匾额。有细心的营员惊奇地发现。在避暑山庄的“避”字上多了一横。带着这个惊人的发现和疑问,营员们请教了随团导游,导游随即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中国书法的精妙。原来康熙皇帝当年多加一笔的目的就是要让匾额上的字体达到整体的和谐,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书法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正> 人物小传1956年,简廷在出生于台湾中南部一户佃农人家,子女8个,家庭负担沉重,家境贫寒。哥哥姐姐们一个个都早早地辍学打工。简廷在从小跟随兄长学做翻砂模具,对手工艺产生极大兴趣。简廷在曾就读于高级职业学校,学习平面广告设计。职校毕业后,外出打工,在一家文具店做店员,推销浮雕匾额,初涉经商之道。不久服兵役,期间承包过军营福利社。1983年,退伍以后的简廷在于台湾家中开设小作坊,制作销售浮雕匾额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故居     
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东郊、距淄川不到八公里的蒲家庄村中的东西大街的中间,有一座旧式民房,这就是蒲松龄故居.座北朝南的大门楼,古朴典雅.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在一九六一年题的金字匾额:“蒲松龄故居”,黑地金字,璀璨生辉. 踏进大门,穿过月门,一个古色古香、玲珑剔透的小院就呈现在眼前.东西一道花墙和八棱门把小院劈中分成南北两院,沿砖铺的甬路北去,过八棱门,就是“聊斋”正房.门两侧两棵石榴树枝叶扶疏,房内正中挂着蒲氏七十四岁时江南朱湘鳞为他画的肖像:手捻银须,身著公服,神采奕奕;画上方有他亲笔题跋两则,其一是: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一是“癸巳九月,筠(第四子)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并加有钤记两方.画像两旁挂着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