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副刊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主流媒体,有它自身的地位和特点,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成为新闻理论界和报人的共识。努力保持党报副刊应有的时代先进性和高雅的艺术品味,以较强的艺术形式,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征。党报副刊必须坚守党性原则,才能蓬勃旺盛地生存发展。时代意识是党报副刊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党报编辑群体是党报副刊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条件,发挥优势是党报副刊坚持党性原则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2.
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同新闻版既联系又有区别,是新闻版的延伸。其表现方式具有吸引力,能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副刊能培养读者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它能通过图文并茂、诗歌、散文、漫画等各种体裁的运用,活跃报纸的版面等等。因此,作为一名副刊编辑,除了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以外,还必须具有专业较高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算法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挑战及应对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在算法时代,由于算法缺位传统优秀文化宣教、算法信息交互议程设置失衡、算法温床裹挟多元价值,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被削弱、影响力被消解、引领力被弱化。因此,需要强化价值引领坚持文化自信,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召力;推进构建算法赋能传播新格局,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算法技术创新与制度优化相契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力,以达到算法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南耀平”是谁?为何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发声?事实上,“南耀平”是一个笔名,取义“云南日报重要评论”中“南、要、评”三个字的谐音。“南耀平”通常并不专指某个人,而是由云南日报的骨干评论员们组建的专门创作团队。自《云南日报》2008年10月20日首次推出南耀平文章以来,“南耀平”不断展现出大型政论的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时代温度,成为了《云南日报》响亮的“金字招牌”。《美丽云南世界共享》《乘风而上再启新征程》等一批观点鲜明、视角独到、文风清新的文章,至今为云南干部群众所津津乐道。作为南耀平文章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提升郑州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对郑州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郑州提升城市品格、丰富城市内涵、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名人群星璀璨,文化精品琳琅满目,文化样式异彩纷呈,文化传统绵延不绝。但是,郑州文化的传播、影响、渗透仍面临着城市文化形象不鲜明、文化发展统筹力度不够大、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郑州文化自身优势,依托生动实践,坚持胸怀天下,主动承担提升郑州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论坛》2006,(11):58-58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福泉在9月26日《云南日报&#183;理论纵横》撰文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包括建立一种能大力促进和繁荣各民族优秀乡村文化的机制。从目前的情况看,云南很多国际驰名的文化品牌都要依托农村。云南依托独树一帜的村落文化在外界赢得名声,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些分布在独特气候环境、千差万别人文区域里的一个个村寨,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星辰,  相似文献   

7.
<正>共情传播是新闻工作者借助心理学知识,在采访、制作全过程中,进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感其所感,想其所想,从而使采访对象感到被尊重、理解、接纳,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与受众产生共鸣[1]。融合传播时代,共情传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缺乏共情的新闻报道很难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共情力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共情力的作用,在新闻采编实践中自觉做到换位思考,从而创作出有情感、有温度、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本文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探索和实践为例,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植根于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环境的变化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要不断丰富内涵、系统推进,要完善工作机制,注重策略实施,"家和"文化,以文化力提升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不断推动文化执行落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智媒图像化传播要求共生、价值耦合、内容交融的关系,能够充分体验二者融合同构的时代旨趣。智媒图像化传播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形塑个人伦理和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云平台",是凝铸中国精神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驱动器",是增强文化自信和走向宏阔世界的"智联网"。优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需要充分将传统文化与智媒图像化传播相融合,完善视觉图像融合过程,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符号;提升图像传播主体能力,催生传统文化思理情致;激发生动鲜活传播话语,丰富传统文化叙事手段。  相似文献   

10.
报纸副刊,历来就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自报纸诞生以来.副刊就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多样的艺术形式、活泼的表现手法,成为编辑、作者、读者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公安报刊副刊编采应在公安新闻主报道后的深度和背景上下工夫。在对公安新闻事件的把握上具有自觉的现场感和历史感。只有主动配合好公安中心工作和政策措施的宣传报道,加强副刊的政治思想内容,公安副刊才有可能具备自身的重量和深度,在公安新闻宣传报道主阵地上占据一席之地。公安报刊副刊编辑必须具备把公安工作和政策"软性"地、艺术地转化为一种间接宣传力量的才能,使副刊主题策划作为公安新闻报道的延伸和阐释,完成对受众的引领、导向作用,形象而艺术地将公安工作精神传递给公安民警和读者。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外传播方面,中国古代文化有过辉煌的历程,曾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与传播内容的先进性、传播主体的主动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有关。然而,当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比较薄弱,存在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的和主观的诸多障碍和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下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增强经济实力更加紧迫。我们必须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对外传播方略,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今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纲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重要的战略着眼点。要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优化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环境;要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发展力和竞争力;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对做好党报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理论、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体现党报思想权威引领的重要内容。理论评论宣传是党报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新闻舆论引导的重任,肩负着理论武装的庄严使命。做好党报理论评论工作,对于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从党员干部群众是否“听得到”党的理论政策方针,是否“听得懂”“听得进”这三个方面研究,创新传播方式和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流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社会发展凝聚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网络文学和女性文学的流行,分析了人们在阅读上从重到轻、从难到易的变化过程,提示出一个副刊时代的到来,从而揭示了人们在文学上从心灵的过度关注向现实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学视角看,文化统战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递,联系沟通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他们中间增进文化和价值观上的认同的一种传播活动.文化统战具备信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和反馈等传播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化统战需要按照传播活动的规律,着力在内容选择、媒介运用、“意见领袖”作用发挥和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任何视觉设计中,汉字、图形和色彩都是其三大构成元素。汉字排列组合的形式、字体的选择,以及字体大小颜色配置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其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汉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云南日报特约理论评论撰稿人、本刊特约编委廉政文化是指以廉政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是人们赖以建立公正廉明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的思想、精神、制度、政策、风俗及人文素质的文化形态,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9.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13,(5):35-35
《云南日报》2013年5月2日刊出云租轩文章《抓工作要有问题意识》提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紧紧抓住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要在求真、求实、求深、求活、求变上下功夫,坚决克服浅薄、浮躁、庸俗之风,真正把问题“当一回事”,多想办法,多出实招,有什么问题就下决心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既不把问题简单化,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既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随着移动终端在农村的普及,农村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呈现传播普及化、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内容日常化等新特征。同时,农村也面临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乏力、封建迷信伺机渗透、西方意识形态隐蔽侵入等方面的挑战。要应对这些新挑战,需要从构建农村网络意识形态之基、主动融入传统优秀文化等多维度发力,形成新媒体时代农村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