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画     
正又到过年时节,依照传统习俗,过年要张贴年画,一张张新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增添欢乐喜庆的气氛,寄托着对来年的祝福和希望。忆起小时候,临到过年,檐尘掸好后,母亲会带我到观前玄妙观三清殿去买年画。那时三清殿内挂满红红绿绿,琳琅满目的年画,且每张年画都编上序号,便于群众挑选。各种各样,浓烈喜庆的年画其中不乏著名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年画的种类、内容丰富多彩,有新年生肖为主题的年画,也有迎春接福为主题的《鹊梅图》《松  相似文献   

2.
这里刊登的十幅画是从今年夏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会中选出来的。这次画展共展出了六百馀幅作品。它们的作者最小的仅三岁,最大的十四岁。从这些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画面上,人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可爱的东西组成的。他们喜欢春天、太阳、绿树、小鸟、风筝、大象、长颈鹿,喜欢顽皮的猴子,美丽的孔雀,也喜欢跳橡皮筋,拿大顶,踢足球……从这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孩子们是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思考,并把它表现在画面上的。这些画又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孩子  相似文献   

3.
吴薇 《今日民族》2005,(4):35-36
2003年3月,笔者到瑶族聚居的云南省西畴县兴街镇安乐村委会东瓜冲村采访时,女主人李正芳发给我两支烟,说:“我们瑶族以烟为重。我女儿今年旧历10月29日出嫁,这两支烟是请你参加婚礼的请帖。”原来,这是东瓜冲村蓝靛瑶先辈就传下来的规矩,以前发一小撮烟丝当请帖,现在以两支烟代替。客人接了这烟,就一定要去。接到如此神奇的请帖,我只盼着喜庆的日子早点到来。槟榔敬客农历10月26日,我再次走进东瓜冲。此时的东瓜冲已沉浸在一派喜庆气氛中。来到新娘家,只见几个小伙子正在宰杀一头大肥猪,邻家的大婶子、小媳妇忙着背柴做饭。新娘的祖母见了我…  相似文献   

4.
陈影 《现代人事》2000,(8):47-47
和他相识是在一个秋季。漫天黄叶飘零,我和他走在一片片黄叶上,踏出嚓嚓的声响,那声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动听的春之交响乐。树枝倔强地指向天空,天空眯着眼仿佛都在陪我们做着春天的梦。  相似文献   

5.
漫话年画     
漫话年画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布置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我国的年画起源于雕版印刷之前。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因恶梦致病,每逢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不能入眠。有位大臣进言:派武将夜守宫门,必能驱魔。太宗听后,乃令大将军...  相似文献   

6.
7.
天山雪莲有一年春节,纪晓岚向乾隆皇帝告假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乾隆高兴地说:“回家可以,但我有一上联,对上则回,否则,何时对上何时回。”说完便吟道:“口十心思,思乡,思龙,思父母”。纪晓岚思虑片刻,即对曰:“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苏小妹结婚时,新郎秦少游欲入洞房,被一上联难住:“日在东,月在西,天上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瑰宝。不仅由于它题材广博,手法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它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若论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巨型的财富。木版年画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木版年画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在宋代,逢到岁时,以木版印刷的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已出现。但是, 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之盛世,使得这五彩缤纷的风习以普及到九州广大的乡野。就其本质而言,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在民间的生活中,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浓厚的人文精神与年心理便注入其间。年画自然也就不是一般意义的绘画了。  相似文献   

9.
历史名镇朱仙镇,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城南22公里处,其木版年画,居全国五大年画之首,是我国传统艺术长河中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的国宝。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查史料记载,北宋京都东京(今开封)的宫廷,民间木版年画已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16,(2)
正猴年话猴,一想起我国名画中那些顽皮灵动、妙趣横生的猴子,心底的喜悦便油然而生。受篇幅所限,在这里仅述之几例与各位共享。易元吉的《猴猫图》易元吉,字庆之,湖南长沙人,北宋著名画家。据文献记载,易元吉是一位很勤奋、很注重写生和深人生活、接地气的画家,为了画出猿猴顽皮"透亮"的天性和"野逸之趣",他曾常随猿猱人深山古林,同居同行,经月不归,以  相似文献   

11.
12.
尹洪东 《半月谈》2004,(13):58-60
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被并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式微。濒临消亡。而进入21世纪。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已接近“名存实亡”.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而且正以一个大产业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仅300来户人家的杨家埠.现在家家户户都刻制年画.一年生产年画2000多万张.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杨家埠年画。近10年来演绎了自己的“再生缘”.  相似文献   

13.
一支画笔,几抹颜色,浓墨淡粉间,勾勒出的是一汪灵动与鲜活,无怪乎传承上百年而不衰,杨柳青的年画确有它的独特。驱车向南,一路颠簸,我们等待的就是这画板上的精彩;停留一日,不忍离去,等待我们的却还有这画板外的喜乐。张家窝,杨柳青年画的源头,我们知晓了画中人的故事,也见证了画外人的执着。学画是个耐心活每天早上八点多,瘦瘦的吴双总会带上画笔来到画室,开始她新一天的功课。在学员中她的年纪是最小的,但18岁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年画? 为了给读者一个简明而有权威性的答覆,我们翻开中国最有名的百科辞典《辞海》(1980年版),在204页上这样写道: “年画——中国的一种绘画体裁,新年时张贴,故名。宋代(960—1270)已有记载。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婴儿、风景、花鸟,以及封建迷信等。清代(1644—1911)中叶,以直隶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苏州桃花坞等地出品流行最广。20世纪初,上海开始有胶版印刷的“月份牌”年画,兼用作商业广告。建国以来的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对于《辞海》的这一解释,根据近年来多数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昌府木版年画名列其中。风格独特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几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行,深受喜爱,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一支绮丽的花朵。她丰富的内涵、蓬勃的生命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她所表达的善美的理想,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构造,是中国民俗之树的躯干。  相似文献   

16.
丁一鹤 《人民公安》2007,(24):22-25
根植于民间土壤的传统艺术怎样面对商品经济?"中国年画王"的诉讼之旅让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民间年画的情趣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箐 《理论月刊》2006,(4):130-133
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年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归类分析,探讨民间年画所体现的不同层次的民众情感和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民间年画的社会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中国民间古老而又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是传统社会民间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惩恶扬善、寄托理想的一种特殊话语方式。民间年画的欣赏使用对象,大多为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年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价值整合功能、文化认同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过大年,心里盼望的,除了穿新衣、贴对联、放花炮之外,还有一道很重要的程序,那就是贴年画。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行三人往川北采访,行至正午,饥肠碌碌,借路边小店歇息充饥。店家热情厚道,酒菜上齐,立一旁说话。“几位老师是记者吗!”说话的时候,拿眼睛看着我们的行头,用的是问句,但口气不容怀疑。见我们未予否定,便又笑道:“那我晓得你们来采访啥子”这回语气里更是充满了自信。“啥子?”我拿眼光问他,店家笑答“一定是李芳福的年画,我们镇上就他的画出名,连外国人都来看过,你们一来就是几个人,我敢肯定是采访他。”说到此略作停顿,把眼光从我们每个人脸上扫过,接着来了劲:“没有说错吧,说错了免收饭钱。”这下轮到我说话了:“那请问这里是何方地界?”“绵竹县拱星镇”原来我们无意间已经来到年画的故乡,遇到我们到处寻找的题材。我们三人相视一笑,几乎众口一词:“你好眼力,饭饯该给,还劳烦你指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