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顺  相似文献   

2.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法治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2017年4月,辽阳市委站位高远,视野开阔,提出并开展的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五包五促"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为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相似文献   

4.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文化兴盛,提振农村精气神,加快形成燕赵乡村文明  相似文献   

5.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作用,推进乡村特色文化发展,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引领文明乡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地处长江南岸,是宜昌新区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也是宜昌城区的"城市后花园"。全区境内山青水秀,气候温润,土质肥沃,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以农村户籍人口为主的点军区来说,在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赵金成 《奋斗》2021,(1):43-4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2020年10月22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法治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黑龙江省司法厅职能贯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在保障乡村振兴中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从法治乡村建设的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是摆在每一位司法行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乡村社会是一个稳态的留守社会,乡村建设能为留守社会保驾护航。发挥留守农民的主体性,将乡村建设成为留守农民的美好家园,是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中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乡村建设最大的短板是社会问题与文化的缺失,重点应该是补短板,以社会和文化建设为重点。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出现过热的状况,产生了"猛药依赖症",应根据乡村留守社会的特征和需求,倡导一种适度积极的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是乡村的建设者、受益者,也是美丽乡村的守护人,只有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乡村才能振兴,农民才能得到真正持久的幸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实现农民主体地位意义重大,明确农民主体地位就是明确了农村工作的方向,就能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就能有效持续保证乡村长期繁荣稳定,就能保持乡村文化的连续性,把农民主体地位置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月2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意见。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0.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新印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笔者对印江自治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总结经验,提供参考。一、印江自治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印江县"美丽乡村"建  相似文献   

11.
兵工 《兵团工运》2021,(3):31-3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兵团党委高度重视连队建设,专题研究连队改革问题,不断出台新文件,新举措,配套完善具有兵团特色连队政策,为做强做实做好连队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特色连队.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连队振兴,对完成兵团特殊使命具有重大特殊意义.要坚持把美丽连队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乡村全面振兴的综合性载体,以新的理念、思维、举措,做美、做精、做富连队,使兵团基础更加扎实,对完成兵团特殊使命具有重大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美丽乡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通常要经历"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和"文明起来"四个阶段。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把乡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全面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这是自全面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大策略之后,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策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摆在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弥补我国"三农"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理念、农村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深化改革等六个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客观实际,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而做出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  相似文献   

16.
陈显锋  薛冰 《江淮》2012,(8):30
为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安徽"的要求,亳州市开展了"美好乡村"创建活动,把"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相结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相结合,与产业机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守龙 《探索》2015,(1):126-131
随着我国乡村治理的推进,我国乡村社会的民情总体上说在向积极方向发展,但诸如公共精神缺乏、拜金主义盛行、情理精神浓厚、迷信之风蔓延等消极民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乡村治理发生着"反方向"的负面作用。究其原因是传统国民性的惯性作用、乡村治理"内卷化"的直接后果和落后乡村文化生活的消极影响。所以,改造乡村社会消极民情的路径就是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规范基层公共权力的运行和加强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了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其中之一,体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我们要准确把握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直面现实的勇气及高度的自信.振兴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马梅 《理论导报》2022,(3):38-38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